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131章 趙琰認主
張寧見諸葛亮不但死皮賴臉地認了,說是《太平要術》被他撿了,還一幅不準備退還的樣子,作勢要收下張寧的嫁妝,順著張寧的話要負責到底。

 張寧覺得哪怕自己是神仙,也要被惹得神都有火,且是火冒三丈那一種。諸葛亮簡直就是一個市井無賴,狗皮膏『藥』,完全沒有世家望族的修養,文人雅士的風骨,更別提官家子弟的作派了。

 諸葛亮一臉本就該如此,自然得很的表情,張寧就覺得十分別扭,隻好一氣之下,轉身走回自己的軍帳,一沒而入,不再理睬諸葛亮。

 一向氣質極佳的張寧,居然大聲吩咐服侍的婢女,故意讓諸葛亮聽到,大喊道:

 “嚴守營帳,男子與狗不得入內。”

 噗呲!

 旁邊好幾個軍兵忍不住,笑出了聲,又立馬收回笑語,強忍笑意,當事人還在呢,怕諸葛亮一時怒起,城牆失火,殃及池魚。

 諸葛亮聽到張寧的話語,隻好無奈苦笑,知道佳人這回是真的生氣了,更加難哄,原本一片真心兼好心,卻是辦了壞了。張寧如今氣正在頭上,諸葛亮也不打算再自討無趣,強行進去軍帳,惹張寧不開心了。

 被拒於門外,實在是有失臉面,諸葛亮隻好灰溜溜地逃回自己的軍帳,剛走近軍帳,尚未到達門口,卻見軍兵行了個軍禮,拱手道:

 “主公,趙刺史求見。原是打算讓其在帳外等候,奈何趙刺史脾氣很衝,竟是直衝進軍帳,我等不敢強行阻攔,還望主公恕罪。”

 軍兵戰戰兢兢地匯報道,對於一州的刺史,在軍兵看來位高權重,故而也不敢對趙琰太過於強硬,不過趙琰闖入軍帳已是事實,算是失職,軍兵生怕諸葛亮一氣,將自己拖出去斬了。

 因此,軍兵冷汗直流,硬著頭皮向諸葛亮匯報。

 針對這種事,諸葛亮也無意和一個小小的把守親兵作計較,可諸葛亮也不想太大度,說出個“無妨”,怕軍兵掉以輕心,以後什麽阿狗阿貓,都隨意就放行了進去。

 其實,對於私闖軍帳,諸葛亮是十會反感的。尤其是當初七星續命的時候,若不是魏延私闖,說不定諸葛亮不至於借命不成功,反受內傷。當然,要是私闖的人是自己,比如早上私闖了張寧的營帳,那明顯是原諒咯,網開一面。

 不搭理軍兵,諸葛亮徑直走入原本屬於自己,此時被趙琰鳩佔鵲巢的軍帳,心知趙琰必定無事不登三寶殿,只是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同意還是拒絕。

 誰知諸葛亮剛進營帳,卻是被趙琰給嚇了一跳。

 “趙琰拜見主公,老子跟主公混了。”

 趙琰聲大若雷,氣衝如牛,一瞅見諸葛亮進了營帳,突然唰唰地跪在地上,卻是認了諸葛亮為主公,不過趙琰也真是個奇人,哪怕是認主,還是自稱老子,實為固執的一個人。

 看來,趙琰被昨天諸葛亮的說法給打動了,雖說黃巾犯境,青州之圍已是解開了,然而作為青州之主的趙琰仍是擔心在大漢朝廷那邊,自己將會定為是功還是罪。

 要說是功嘛,青州最終沒被黃巾娥賊攻破,算是一功,但若是從黃巾犯境,無力攻破黃巾大軍,反而需要向周邊各州求援這一點來看,那就是大罪了。

 不管是功是罪,結果都不是趙琰想要的。是功,那趙琰的刺史之位自然是穩若泰山,可那樣趙琰還是得像以前一樣,面對各種不想要面對的瑣事;是罪,趙琰不止官失位去,恐怕還得有牢獄之災。

 因此,作為刺史的趙琰反而覺得倒是諸葛亮的提法,頗有新意,也可免了他兩難的處境。於是,翻來覆去的趙琰,想了整整一個夜晚,最終決定還是同意諸葛亮的提議,認了諸葛亮為主公,跟著諸葛亮混。

 那樣一來,就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專門隻管律令一事,免得憂心『操』勞過多,決定一下,趙琰又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故而就有了早上的這一幕。

 “趙刺史快快請起,折煞小子了。能得趙刺史相助,何事不成,萬事皆可期也。”

 諸葛亮此時不止不想計較趙琰私闖營帳之罪了,還專門表現得一幅禮賢下士的樣子,連忙虛扶了一下趙琰,生怕趙琰反悔似的。有了趙琰的認主,諸葛亮內心實在是高興都要跳了起來。

 趙琰對諸葛亮來說,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刺史那麽簡單,其中可利用周旋的余地之大,難以想象,那可是代表一州之主呢。雖然不用多久,刺史就將成為擺設,會被州牧所架空。可眼前,刺史仍是許多人努力一生都到達不了的位置。

 “主公,請切莫再喊我為刺史了,既為認主,便為部屬,法不可『亂』,禮不可廢。若是主公不嫌棄,我年長主公一些,就請直喊我字為雅珪吧。”

 趙琰也覺得跪在地上有些別扭,於是在諸葛亮的虛扶之下,順勢站了起來,並表示讓諸葛亮別以刺史稱呼他了,直呼其字即可。當然,趙琰雖然脾氣有些衝,可並不愣, 也不傻,自覺地把老子的口頭禪給收了起來。

 “雅珪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推辭了,以免見外。依我看來,接下來我等理應拔營,暫且入駐青州,進入臨淄給軍隊做好後勤補給。待進了郡城,再另作謀劃。當然,可以給雅珪兄換包票肯定的事,昨天答應了雅珪兄的,自然不會反悔,必定做到,不知雅珪兄有何異議?還請直言無妨,共同商議。”

 諸葛亮作為主公,又還年幼,認為還是要有些主見為好,不然事事都要他人出謀劃策,容易被看輕,被架空。等到長大一些,手下的部屬多了,人才足夠用了,那到時再多作決策,從中辨別優劣即可。

 “但憑主公作主,琰必當從命。”

 趙琰對於去哪裡並沒有什麽特別的要求,返回青州也好,去別的地方也好,趙琰看重的是諸葛亮許諾給他的事情,專門隻管理律令,一展心中的抱負。

 趙琰見諸葛亮此時主動提起不會反悔,肯定做到,自然不會再有別的意見,也就從善如流。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