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282章 白馬洞
安排妥當之後,諸葛亮又安撫了一下張寧,隨後就兵分二路,張飛在郭嘉的幫助之下,帶著猛虎軍先行回泰山郡去了,而諸葛亮帶著典韋,一路悠閑悠哉地向南陽走去。

 水鏡山莊,諸葛亮又一次來了,再臨舊地。諸葛亮和典韋一路走走停停,腳步倒算輕快,兼之諸葛亮內心早有目的地,而南陽對於諸葛亮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了。

 兩人騎著快馬,走了大約三天,也就到了南陽地界,沒怎麽繼續停留,諸葛亮帶著典韋直奔水鏡山莊而去。

 水鏡山莊,是士子一直向往的地方,南陽雖也被黃巾之亂的戰火波及,然而卻也算是輕的,但水鏡山莊這裡卻完全不受影響,這一方面也是黃巾大軍知道這兒並沒有多少錢財,無非就是一個私塾罷了。

 另一方面,也是官軍來得及時,很好的保護了水鏡山莊,當然,就算官軍不來,那些黃巾大軍也不一定能闖過深含奇門遁甲的奧妙布置的水鏡山莊。

 當諸葛亮來到水鏡山莊門前,發現這兒和上一世的一樣,並沒有什麽變化。

 水鏡山莊,北臨蠻河,南靠玉溪山。玉溪山孤峰高聳,綠樹成蔭。山北麓之石壁,猶如刀削,有“三裡石壁長廊”之稱。壁中有巨洞,故又稱為白馬洞

 當年,諸葛亮的老師好友龐德公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說:“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故而自此有了司馬徽有了水鏡先生的美名,而隱居之地白馬洞便成為水鏡山莊。

 水鏡山莊之所以名揚中原,皆因諸葛亮的隆中對,預言了三國鼎立,三分天下,又一一被驗證。如今,諸葛亮又一次地站在水鏡山莊門口,看著眼前熟悉的白馬洞,感慨萬千。

 白馬洞從山下到洞口高約數十米,青石板鋪就的石階直達環山城牆。此洞深有約三十多米,高寬皆為約八米,相傳有白馬常出入於此洞中,故而司馬徽將其命名白馬洞,也叫聖馬洞。

 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可以撫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濃。洞口闊內狹,形狀像是個大喇叭。

 那些年,水鏡先生司馬徽常在洞內撫琴,悠悠琴聲借著岩壁的回聲,傳響於山林水壑之間,很有幾分情趣。洞壁上長年掛著一張古琴,那是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最愛的樂器,而諸葛亮的一身琴棋書畫,也是學自於司馬徽,卻不知再臨此地,是否一切如初。

 遙想當年,水鏡先生司馬徽在白馬洞裡面,教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石韜等人經文史學,文韜武略,而諸葛亮和徐庶等這些英明才傑,在此撫琴弈棋,吟詩作畫,臨風把酒,好一派自在灑脫的隱士風采,說起來,還真令諸葛亮懷念,也不知昔日好友,如今都在做些什麽。

 諸葛亮站在水鏡山莊門口,感受著這悠悠雅意,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一切。清風瘦骨的恩師司馬徽身束古裝、腰佩長劍躍然眼前,笑談論道,聲揚音清,讓人肅然起敬。

 水鏡山莊內,多是亭閣式建築,飛簷凌空,氣宇軒昂,金窗修戶,朱梁畫棟。諸葛亮熟悉裡面的一點點布局,其實在諸葛亮的內心深處,何嘗不深藏著一種這樣的山林生活向往,可惜,卻不能免俗。

 猶記得諸葛亮和徐庶、龐統、崔州平等人,席地而坐,高談闊論,各抒己見,一切都顯得維妙維肖,風采飄逸。當初,劉備還尚未在蜀漢稱帝,而是如喪家之犬,一路被曹操追殺,直到的盧馬發威,救了劉備一命,才有了劉備馬躍檀溪,從襄陽脫難了出來。

 劉備一路南逃,而後逃至南漳,恰巧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也就有了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等人給與劉備,直言相告說是:“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繼而發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其實,除了諸葛亮和龐統之外,其實水鏡先生司馬徽當時是向劉備推薦了座下所有的學生,當然對於諸葛亮和龐統,司馬徽還是重點向劉備推薦的,而且當時劉備手下無人可用,求賢若渴,只不過劉備一臉笑嘻嘻地去招募他們,卻在龐統和崔州平、石韜那兒吃了一臉灰。

 龐統是仰仗著原本就是荊州的本地世家豪強,倒是不急於投效主公,況且龐統也沒覺得被曹操一路吊打的劉備,這樣的一個人有什麽王霸之氣,因此也沒怎麽鳥劉備,至於崔州平和石韜更是直接拒絕了劉備, 憑著一身本領,去投靠曹操不是更加容易,何必跟著劉備到處奔波,惶惶不可終日。

 那時的諸葛亮身份與地位都十分尷尬,被黃巾之亂落得個家破人敗,不得已寄人籬下,幸虧司馬徽的收留,才得以苟全於性命,在南陽躬耕,加上年紀又大,沒有背景,隻好通過一些手段,讓劉備加以重視,從而就勢出山,如今想來,那種無奈與悲傷,大概也只有諸葛亮自己能懂了。

 當然,說起來也是互利互贏的事情。諸葛亮在那時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所作所為並無哪些需要後悔。若不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在這裡向手按劍柄、洗耳恭聽的劉備薦賢,揮手論勢、剪燭夜話地推薦了諸葛亮,哪有後來的蜀漢,以及名揚天下,令曹魏聞之喪膽的丞相諸葛亮。

 一個是林泉高士,一個是朝不保夕,一個是落難英雄一個是誠心薦言,一個是虛心聆教,一個是有心出山。若不是有這番相遇與長談,司馬徽的薦賢之名,水鏡先生的雅稱如何廣為人知,劉備又怎能得臥龍諸葛亮之助,怎麽能擺脫困境、迅速崛起,而諸葛亮也無法向世人證明一個落魄的琅琊諸葛氏庶子竟然厲害如斯,用兵如鬼神。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