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278章 忠將典韋
  諸葛亮看了看典韋,感歎典韋不愧為“古之惡來”,據墨子中記載,“紂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畫殺人”,這個勇力之人指的就是惡來。從這可以看出,惡來是一個力大無窮,甚至能手搏猛虎的猛將。同時,惡來也是商紂王的忠臣,周武王伐紂時,惡來力戰而死。

  好在兩人不是兩敗俱傷,僅僅只是脫力,暫時無力再戰,只需休息一陣子即可,恢復就好。諸葛亮內心暗道慶幸,於是笑眯眯地向典韋那邊走去,趙弘和韓忠見諸葛亮竟然走向前去,連忙跟上。

  事實上,雖說張飛和典韋兩人皆戰到最後,不分勝負,勢均力敵,但諸葛亮知道是典韋勝了,畢竟諸葛亮是知道典韋還是有一招絕技未使出來,那就是暗器。

  想來,典韋也不會因為一老虎而和張飛生死相向,相反,遇到張飛頗有種英雄重英雄的感覺,惺惺相惜,典韋下手也自然有些分寸,隻拚武藝,正面對敵。因此,這只能算是切磋,兩人實力相當。

  若是戰陣對敵,恐怕張飛難以抵擋典韋,光典韋那一手出神入化的短戟暗器,就令張飛防不勝防了,那些短小的鐵戟,有時可能比典韋手中的鐵戟還要可怕。

  諸葛亮走近前去,人影未至,聲音先至,笑道:

  “典壯士,在下諸葛亮,家父乃是泰山郡郡丞,我等皆是大漢官軍,路經此地,不想那老虎突然跳出,唯恐傷人,才將其製服,本無意與壯士起衝突,些許誤會,還請壯士莫要在意。”

  對於典韋,諸葛亮的心情是很複雜的。諸葛亮明知此人乃是一員虎將,也就起了招攬之心,但以諸葛亮對典韋的了解,典韋肯定不能再留給了曹操,如果招攬不成功,那麽無論如何,諸葛亮都要將典韋留在此地,哪怕是不得已,也要把典韋給殺了,以絕後患。

  要知道典韋當初投靠張邈麾下的時候,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隻手就把它舉了起來。這樣天生神力,況且還有勇有謀。

  諸葛亮記得上一世,典韋自從張邈與曹操決裂,並伺機偷襲曹操,就轉投了曹操,想幫曹操打張邈,也為自己出一口氣,那時隸屬於夏侯惇,隨夏侯惇四處征戰,數次殺敵有功,被拜為司馬。

  在濮陽時,典韋更是力戰呂布,硬生生將曹操從呂布手中救了出來。當時呂布的別支部隊屯兵於濮陽西面四五十裡的地方,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

  而呂布親身搏戰,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數十合,互持甚急。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佔應募,另外帶領其余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盾牌,一律隻持長矛撩戟。

  同時西面戰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呂布軍弓弩亂發,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軍來到十步之內,便告訴我。”不久隨從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之內再告訴我。”

  隨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戰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才得以引軍而去。

  事後,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典韋本人強壯勇武,帶領的人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

  後來典韋又被遷為校尉,他性格忠厚謹慎,經常白天在曹操身邊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帳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處。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賜他酒食,他總是縱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繼給他端酒添菜,需要幾個人才能供應得上,曹操認為他非常豪壯。

  典韋好用大雙戟和長刀等兵器,軍中給他編了軍諺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因此,典韋並非常人,不但有“逐虎過澗”之能,又有“力拔山河”之力,且曾經還獲得過“折衝左右”的美稱。

  說起來,典韋共救了曹操三次,第一次是曹操與呂布大戰,被四將所圍,“箭如驟雨將來,操不能前,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典韋乃踴出,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以飛戟刺敵,立殺十數人,四將不能抵擋。”曹操及時得救,典韋也因功被加封為領軍都尉。

  第二次救曹操是因曹操中了呂布之計被困城中,典韋三次殺出城來尋覓不見重重操,又三次“衝煙突火”殺入城去,“從初更直混戰到天明,殺開條大路而走”,最終將曹操護送回寨。

  第三次是張繡投降曹操不久後由於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其部將胡車兒請典韋飲酒,將其灌醉,乘隙偷走其雙鐵戟。張繡發動叛亂,典韋獨身一人於曹操營帳轅門前奮力抵擋敵軍,那時降兵夜反,無數軍馬步兵殺入營門,槍如葦列。

  典韋武器被盜,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腰刀砍缺不堪用,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人。群賊不敢近,隻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終因寡不敵眾,乃大叫數聲,
血流滿地而死。

  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要不是典韋勇猛無敵、誓死效忠到極致,曹操才賴典韋當住寨門,方得逃奔。正因為典韋三次救了曹操,所以連這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狠心之徒”也親自哭而奠之,雖然曹操的長子及愛侄也和典韋同時殉命。但曹操仍然歎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可見典韋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典韋的功勞如何之大,實令人扼腕歎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