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123章 愛讀書是個好習慣
定了定神,諸葛亮想到好像是薛悌曾提到過,南華老仙所贈張角的天書,有三卷。既然寫著上卷,那應該會有下卷、末卷之類的,諸葛亮連忙快速地翻了翻書的目錄。

 可惜,卻是大失所望,無功而歸,這書裡除了上卷,寫著《太平要術》,根本就沒有其他,所謂的下卷與末卷皆不見其蹤,此天書竟然是一本殘經。

 也不知那下卷和末卷是哪二本書,寫的又是什麽。諸葛亮竟然不禁地臆想這《太平經》的後續,到底有多神奇。

 不過,諸葛亮已是知足了,至少得到《太平要術》,本就是意外之喜。這些神書、天書,有緣相見,已是擁有大氣運之人,方可隨緣遇到,凡人哪能強求。

 諸葛亮屏除雜念,集中精神,開始品讀這卷《太平要術》,先是粗粗地過了一篇《太平要術》的大綱,再大概瞅了瞅細綱,待完全記住全部表面字語,又回頭精讀一遍,力求融會貫通,精益求精,真正理解書中的意義與內容。

 一遍若是不行,就二遍,三遍,四遍,直到讀通順,念流暢,知其字,曉其理,通其義為止。諸葛亮讀書向來如此,不弄個明白不罷休。

 只見,《太平要術》的大綱上,竟是如此寫著:

 “氣!

 天有三寶,日月星,

 人有三寶,精氣神。

 夫氣,人之精神也。

 精化神氣,氣生精神,神馭精氣,精氣生神。引天地之氣,納五髒之氣。

 靜為真火,凝練百氣,百脈皆通。不靜坐禪,速死之道。靜通百脈,可和眾氣。

 故君子養氣有七慎:少言養氣血;戒欲養精氣;薄味養血氣;咽津養髒氣;莫嗔養肝氣;美飲養胃氣;少慮養心氣。”

 《太平經》簡簡單單的大綱,讀得諸葛亮品味無窮,真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是的,精氣神講的是人的氣質。善於養氣的人,如劉備。氣質好與不好,有極大的差異。

 比如,想成為有權有勢的官員,想成為世家豪族之中的文人雅士,受人尊重,很多時候養氣就是一個必要項。世家三代出人才,就是注重培養後人通過讀書,改變精氣神,從而進化出更加優秀的精英。

 世家望族跟普通百姓有什麽不同?除了能想到的行為、飲食、舉止、言談之間的不同,很多人會認為是講究。

 這肯定是的,這是通過養氣培養出的氣質自然地表現出來的。一樣的衣服,文人雅士講料子,講款式。仔細留心就可以發現,讀過書,有氣質素養的文人更加講究禮儀,儀容儀態。

 此外,有氣節的人除了講究,還特別重規矩,凡事都講規矩、規范。不爭而器,寧靜致遠。氣與精、神本來三個誰都不挨誰,最後凝聚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日月星誰都不挨誰,但是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天宇或穹頂。精氣神一凝聚就會成聖賢,那種高傲的氣質不可接近。

 因此,一個既講究又有氣質、氣節的人是不會和他人過於爭辯的。書裡曾講“真天子百靈相佑,大將軍八面威風”,正是這個道理。

 養氣,除了靜,還講究的是一個‘慢’字。只有緩和下來,才能做得到養氣,這要求必須有極高的智慧,有那種能用時間慢慢沉澱的寧靜致遠心態。

 養氣,就像看山三層境界,初看山,山是山,再看山,山不是山,又看山,山是山。

 尤其是女子,養氣功夫做得好,最為明顯。氣好者,淡定、從容、優雅、賢淑,做什麽事都不急不慌,好象整個世界都在為她而等待。

 而氣弱者,莫說呆頭呆腦,丟三落四,且人隨時都會有大難。氣看不著,卻就好象護身符一樣,在身上,就不會如履險地,不在身上,就很可能辦錯事,因為知見不高,總是做錯的決斷。有時候,一個小小的錯誤,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氣是要在靜中凝練的。再不好的氣,經過靜,都可以變成有益的。比如病氣、怒氣、毒氣。只要靜,百氣歸心,會變成另外一種營養物質。人造的不如天造的,天造的不如己造的,肯定滋養生命。若老慌,一急一慌就沒命了。安靜是一個道,運用得好,氣質也好了,氣息也好了,身體也好了。

 “元氣之說”,諸葛亮早有耳聞。認為無論世間萬物,皆為氣化的存在形式。而精,乃氣中之精粹,是生命產生的本原;神,則是指變化,自然的種種變化及其內在規律。

 氣又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捉『摸』不透的,表現得十分複雜,但在正常情況下,氣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比如,人之生、老、病、死,物之春生秋收,夏長冬枯等等,皆氣變化所致。

 氣,人不能沒有氣。人的一舉一動,皆牽引著氣機。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髒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髒、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大夫診斷和治療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有望氣、養氣的平衡。

 《太平經》大綱裡所提到的,將氣神乎其神,卻只是粗略地講明精氣神之間的關系。諸葛亮結合自身的了解,認為氣,簡單就是一個人內在的體現。通過對方的氣質,只能判斷出很多個人的信息,比如談吐,學識等等。

 人吃五谷雜糧,新陳代謝,難免會吸入廢氣,納於體內。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因此,養氣甚為重要,卻也要注意養氣的方法,懂得“慎養”

 人由氣生, 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也說明了人要適當地運動,促進髒腑氣機的升降出入,才有利於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得病。

 尤其是為了養氣,要特別注重勞逸結合,保持身心健康,悟出了這一點,諸葛亮是深了其然,若是從前能得到此天書,通讀其義,恐怕蜀漢的複興,指日可待。

 可惜,時也,命也。

 不過,諸葛亮現在覺得也為時不晚,畢竟得到天書,是幸福。但若是自己不重視,不愛讀書,也有可能會失之交臂。

 可以說是愛讀書,閱讀改變了諸葛亮的命運,使諸葛亮更加堅定這輩子不會再那麽傻,凡事再親歷親為,最終累死自己,還不討好。

 諸葛亮感激《太平要術》的提醒,等於間接又救了一命,能時刻警醒自己,於是,諸葛亮會心一笑,得出最終的結論:

 “愛讀書是個好習慣呀。”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