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23章 準備買官
  這回輪到不明所已的諸葛亮蒙了。

  “哦,小姐為何不問盈虧原因,便如此草率決定糜氏與諸葛氏合作?況且子仲兄芳兄尚未作出決定,這恐於禮於情不符吧。”諸葛亮就經常感覺人心比術算題還難以演算,揣測。就像現在,諸葛亮知道糜貞是一個奇女子,卻沒料到糜貞會語出驚人。

  “公子無須多慮。糜家經商多年,一諾千金。既然答應與諸葛氏強強聯手,提攜合作,便決不食言。至於原因嘛,公子聰慧過人,已斷定盈虧不可定料,全在未來,未來不可知,那小女子又何必繼續做無謂的演算天機。”

  拋開全部的術算題,糜貞覺得心情輕松了好多,開心舒服。頓了頓,又接著說道。

  “公子能誠懇告之實情,點出諸葛氏便是雇主,說明公子坦蕩蕩,為人誠實,非奸詐之徒。糜家生意往來,貴在誠信。無誠不商,無信不立。糜氏相信公子,和公子合作,必定是雙贏雙利。”

  一筆生意可能會虧,但永遠記住一定要和誠實人做生意。聰明又誠實,更加不可得。

  這簡單的經商至理,糜笠懂得,糜芳懂得,糜貞自然不會不懂。做買賣,很多時候不是買賣的本身,主要是買賣雙方的人,人品過關,買賣自然長久。

  “承蒙小姐誇獎,感激不盡。至於子仲兄芳兄那兒,還請小姐多多美言幾句。”見糜貞話都說到如此推心置腹,諸葛亮也就不做作,希望糜貞能幫忙,玉成此事。

  “公子請寬心,小女子自當盡力。天色已晚,夜露深重,公子還請早些歇息,待明日,自有分曉。”糜貞心事一去,頓時困意倦倦,答應了諸葛亮後,便想回房休息去了。

  “多謝小姐,那在下便先告退了。”見此,心靜事定的諸葛亮也不再逗留,遂回房自行歇息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諸葛亮早早地等到了糜氏的正式答覆。

  糜笠和糜芳告訴諸葛亮,同意兩家之間的生意約定,希望能保持良好的生意夥伴關系,同時加強兩家的溝通,促進兩家的交情友誼。

  諸葛亮知道肯定是糜貞的幫忙,起了效果。

  可惜,卻無法當面答謝糜貞。畢竟,主動提出要見人家的妹子,實在是難以啟口。

  在享受了糜笠和糜芳的又一日熱情接待之後,諸葛亮托說要回琅琊早些安排錢財運送到下坯的諸多事宜,推辭了糜笠和糜芳的挽留,毅然啟程返回琅琊。

  回到琅琊。

  諸葛亮將去下坯之事進展告訴了諸葛玄和諸葛誕、諸葛瑾,並開了一個家族小會議,提出了下一個安排:準備買官。

  眾人不解,紛紛發難。

  “阿亮,雖說大伯答應你,外遷一事全由你全權安排,絕不插手。但你能告訴我們,為什麽要將我諸葛氏的錢財預寄於下坯糜氏?現在又提出了準備買官?當今世道,官宦橫行,外戚弄權,朝堂之人個個害怕危累自身,皆避恐未及;有志之士大多托病不仕,全隔岸觀望,為何你卻要買官,反其道而行?”諸葛玄率先發問,關切之意洋溢於表。諸葛誕和諸葛瑾也點頭示意,表示同樣疑惑不已。

  之前清點變賣家財,安撫收攏家眾,諸葛玄看在眼裡,覺得諸葛亮的統率才能與個人魅力,著實不錯。

  如今將家財寄放於外族,向昏暗無道的朝廷買官,諸葛亮這幾步棋在大家看來,應是下錯了。好在一切來得及彌補。

  “大伯別急,聽阿亮為大家解釋,

諸葛氏外遷,到了各地,人生地不熟,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支撐。人力方面,暫時不愁,物資等相關方面卻是不可或缺。糜氏是徐州出名有數的經商大賈,在各地多多少少都有些渠道,將家財寄放於糜氏,由糜氏為我諸葛氏提供在外地所需要的一切物資,一來方便源源不斷獲得物資,二來也免了諸葛氏在物資這方面費心,一舉兩得。”諸葛亮優先解釋了將家財寄放於糜氏的目的,為了讓大家不反對和糜氏合作,就要讓大家能看到合作帶來好的一面。  “至於準備買官也是有原因的。諸葛氏作為一個外人,扎根各地,沒有錢財,寸步難行,如今錢財已解決,如何保護錢財不被當地士族豪門吞沒,那便只有為官一方了。朝廷雖然昏暗無道,風評極差, 但我諸葛氏當官貴乎民意,無愧於心,只要不禍害鄉野,亂政施為,本著心存百姓,治理一方的理念,為何他人能買官,獨我諸葛氏不能買官呢。”不作停頓,諸葛亮又把準備買官的必要性提了出來,反將了諸葛玄一把。

  “阿亮,你就不怕那糜氏狼子野心,將我諸葛氏的龐大家財給眛了沒?”諸葛誕覺得那麽多的錢財,換了誰都會眼紅,實在是不放心。

  “阿亮,靈帝無道,百姓多有怨言,你卻說要向朝廷買官,就不怕諸葛氏惹來他族譏笑,徒增惡名嗎?”不等諸葛亮回答,諸葛瑾也加入了討伐諸葛亮的行列。

  “誕兄,何必想那麽多。當今大漢,士農工商,那糜氏區區一介經賈,不說有家父身為泰郡郡丞,待買官事了,諸葛氏又多了好幾個官職在身,國運護體的朝廷命官,那糜氏巴結我諸葛氏都還來不及,豈敢圖謀我諸葛氏的一絲錢財。”

  有過舌戰群儒經驗,諸葛亮知道此時不宜擴大打擊面,必須一點點攻破,將前面的疑問漸漸轉化為後面的優勢,方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瑾兄,我諸葛氏雖為當地望族,但僅限於琅琊一地,縱是不買官,各地望族可知我琅琊諸葛氏乎?縱是買官,有大伯在琅琊,忠厚信義,我諸葛氏的清名自然也不會壞到哪裡去。況且,嘴長在他人身上,我諸葛氏可管不得,做好自己便可以了。當官為民做主,總好過在家種番薯。時間久了,百姓也就了解我諸葛氏的為人,到時風評如何,自在人心。”

  解決了諸葛誕的疑慮,諸葛亮又開始打消諸葛瑾的擔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