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99章 輪不到你管
於是,鄧茂乾脆把屠刀交還給諸葛亮,就算是死,也絕不會自己動手,要殺就諸葛亮來殺,最多就咬咬牙,不求饒就是了。

 聽到鄧茂說到大漢,諸葛亮笑得更是厲害了。

 眼前這賊將,可能連書都沒讀過,卻是開口閉口就講大漢怎麽怎麽。一下子就激起了諸葛亮的好奇,決定和鄧茂爭上一爭。

 “敢問將軍,為何說大漢昏庸無道,難道不是爾等身為『亂』臣賊子,蓄意造反,方致今日民不聊生,民生多艱?”

 諸葛亮故意將責任全往黃巾娥賊造反頭上扣,這樣才能套出鄧茂口中的怨念到底指的是什麽。

 “縱是我等黃巾不造反,也改變不了大漢昏庸無道,民不聊生的事實。朝廷早已是宦官弄權,外戚乾政,對百姓苛捐雜役,哪裡還有什麽生路活計。跟著大賢良師,推翻大漢,說不定還能換個出新世間。”

 鄧茂開始一條一條地數落大漢的弊根,什麽張讓賣官啦,什麽何進提拔親信啦,什麽田租十收五啦,皆是擺實例,又將張角等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跡說了一大堆。

 待鄧茂說完後,諸葛亮才『插』嘴。

 “大漢朝廷是好是壞,自有世家文人去治理,自有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去處理。莫說張角只是區區一個落魄書生,不習經史,不讀韜略,文不能安邦,武無法衛國。跟著張角造反,能有什麽好下場。”

 諸葛亮也不強行給大漢朝廷洗白,更不會幫大漢天子洗白。說實話,諸葛亮也覺得漢靈帝實在是太過分了,身為大漢之主,如何治國守社稷,真是兒戲。

 “那些世家豪族只顧著兼並擴充家業,哪裡懂什麽治理一方,朝堂的那些文武百官更是可笑,不止屍位素餐,就連官職恐怕都是從宦官手上買來的。大漢靠這些人,除了就會剝削,還能指望些什麽。”

 鄧茂原本當山賊,只是生活艱辛,混不下去而已,卻是對大漢朝堂中的事不太了解,可自從加入了黃巾軍之後,黃巾人多,七嘴八舌,傳來傳去,倒也了解不少大漢的不公。

 “世家豪族,枝葉千萬;文武百官,良莠不齊。大漢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但忠於大漢,複興大漢的有志之士,實為不少,卻不包含張角。跟隨張角造反,可有哪裡改善了?除了百姓流離失所,饑不裹腹,就是手無寸鐵與大漢官兵作戰,落個身首異處或階下之囚的下場。”

 諸葛亮不想被鄧茂反帶了節奏,避開了世家豪族的強取掠奪,跳開了文武百官的濫竽充數,而是直指跟著張角,不可能會成功,反而只會在奔波勞累之後,身死道消,一無所有。

 剛剛過去不久的這一戰,就是個明證。身披盔甲,手持戰刀,胯下良馬的大漢騎兵,面對饑腸轆轆,臉有菜『色』,手無長兵的黃巾軍,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殺。

 除非黃巾軍用人數來堆,以千百人換騎兵一人。只是這代價未免太重了些。

 “這…….”

 鄧茂被諸葛亮反將了一下,一時無話可說。畢竟,諸葛亮說的也是事實,一開始黃巾軍造反,順風順水,所到之處官兵望風披靡,可是不久,黃巾軍造反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

 黃巾軍本來就是太平道通過免費為百姓治病,施舍衣食等演變而來,所以加入黃巾軍的第一條就是捐贈出自身全部的錢財,統一調配,不能擁有自身的私財。當然,加入了黃巾軍,黃巾軍也就會幫忙解決全部的衣食住行。

 人數少的時候,還算和諧,一切都能支撐,可後面隨著黃巾軍攻城陷地,為了增充兵力,令大漢官兵聞之喪膽,黃巾軍不論老弱『婦』孺皆統統吸引入軍。

 這些人原就沒多少錢財和生產力,比例高了,也就開始入不敷出了。於是,黃巾軍只能帶著他們,不斷地攻打大漢城池,雖然順利地攻打了下來,卻也沒能改變這一現況。

 因為攻下了城池,黃巾軍大多都是平民百姓,沒讀過書,也不會治理,隻好將城池的財富一卷而空,繼續攻打下一個城池。不打不行呀,每攻打下一個城池,黃巾軍的人數就壯大了好幾萬,甚至好幾十萬。

 這些人又要解決衣食住行,黃巾軍陷入了死循環。

 直到鄧茂率軍前來涿縣,吃了一個大敗仗,黃巾軍算是解脫了死循環,回到原本就不好的大漢懷抱。

 “就算大賢良師做不到,那又能怎麽樣,難道讓我們繼續忍受這根基都爛透了的大漢麽?”

 鄧茂不知張角,要是真的有一天,拿下了大漢的天下會怎麽做,且不說張角能不能做到,鄧茂與諸葛亮各佔一方,各執一詞。

 鄧茂是不想與諸葛亮爭論張角的能與不能,因此鄧茂只是一個小小的黃巾將領,距離張角還太遠。

 鄧茂的內心也是『迷』茫的。

 “這也是我不忍將軍英年早逝,死不足惜的原因,尋來將軍,正是想與將軍一起為這天下萬民創造一個公平,平等的環境而努力,哪怕是平民百姓,也能過上好的生活,這正是我一向所提倡,致力的。”

 諸葛亮不會向鄧茂傳達效忠大漢這樣以前堅定不移的愚忠思想,而是告訴鄧茂,跟著諸葛亮混,是為了讓每一個和我們一樣普普通通的良民百姓都能過上好生活。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跟著張角,還不知張角是否居心叵測,跟著諸葛亮,那肯定是為了過上好生活,推己及人。

 諸葛亮末了,向鄧茂遞出救命的稻草,放出招攬投誠的最後機會。

 “若是將軍不嫌棄,請帶領著你的那些過命的鐵血兄弟,與亮一起奮鬥努力,必讓將軍等人過上好生活,看到平民百姓幸福快樂,安居樂業的那一天。如若不然,則惜之哉。”

 諸葛亮這是恩威並施了,讓鄧茂做個選擇,要不就投靠諸葛亮,一起乾。要是不信諸葛亮,不願與之為伍,不肯真心投誠,那就只能把鄧茂交給涿縣官府了。

 是死是活,就不管不顧了。畢竟,留之無用,何不棄之。

 聽到諸葛亮表明的心志,感覺和諸葛亮混跟和張角混,都沒什麽區別,只是混口飯吃。鄧茂,其實好多都不懂,也不想懂。

 不過,諸葛亮提到那些曾經不離不棄,一起做山賊,後來又一路相隨當黃巾的鐵血兄弟,鄧茂不得不為他們考慮一番,謀一條生路。

 “鄧茂拜見主公,還望主公能搭救茂昔日兄弟。”

 鄧茂不得不折節,認諸葛亮為主,只求諸葛亮能搭救那些原山賊兄弟。

 “我得將軍,又添一翼也。將軍之部眾,亮早已救出,就關押於將軍附近,待會讓堂隆帶將軍將其一一放出,即可。俗說不打不相識,敢問將軍如何稱呼,奈何從賊?”

 諸葛亮先是讓高堂隆為鄧茂解了綁,並告訴鄧茂,那些手下也全在諸葛亮這裡,好安撫鄧茂的心。另外,諸葛亮也想了解一下鄧茂這個人,看看出身如何,長處之類的。

 “回主公,在下原乃冀州一遊俠,家傳軟兵:流星錘,習得幾招武藝,因難以維持生計,故而上山為賊。雖有攔路打劫,卻是不曾殺害良善。見黃巾軍造反,席卷百姓,人去地空,縱是為賊,也無法相繼,隻好下山加入黃巾軍。”

 鄧茂將生平一五一十告訴諸葛亮,還將如何習得武藝等等,都向諸葛亮匯報,這裡就不一一表述。

 諸葛亮也是見過大場面的,雖然鄧茂所講,只是一個小人物的傳奇,對於諸葛亮來說,實在是平淡如水,毫不出奇。但新為主公,諸葛亮也開始學會慢慢調節心理,認真聆聽屬下的溝通,培養一種良『性』的互動渠道。

 不得不說,當主公比以前當軍師,還要累。唯一的樂趣,就是當軍師,得將自己打造成多牛『逼』哄哄,而當主公,那就是讓屬於變成牛『逼』哄哄。

 好的主公,不需要什麽都懂。只要手下的人才懂,就行了。

 待鄧茂繪生繪『色』地講述完之後,諸葛亮又寬慰了幾句,表示不會因為鄧茂的黃巾身份,而輕視冷落,將來必另有重用。

 隨後,諸葛亮就讓高堂隆帶鄧茂,去尋之前劉備送過來的,原是鄧茂身邊的黃巾賊軍。鄧茂見到以前那些生死相隨的兄弟之後,才算是徹底相信了諸葛亮。

 至此,一心認主。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