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53章 大漢傳檄
  諸葛亮無憂無慮地又過了一年。

  184年正月,大漢的天氣剛剛轉暖,乍暖還寒時候,算是已過了深秋嚴冬。

  金黃飽滿的糧食早已收割完畢,曬乾入倉。

  寒氣逼人的冬天總算是過去了。

  不過,捱過了這寒冷的冬季,春雨卻並未到來,滋潤各州大地,春種也就尚未開始,無從說起。

  這天,諸葛亮和全家人在一起用晚膳,便瞅見父親諸葛珪一臉的愁眉不展,心知可能黃巾之亂還是要不可避免地如期爆發了。

  為驗證心中所想,諸葛亮可好開始套父親諸葛珪的話。

  “父親,今日當值可有大事發生,為何見父親回府便是一幅烏雲滿布,心事重重的樣子?”諸葛亮認真詢問諸葛珪到底發生什麽事,也好幫諸葛珪出謀劃策一般。

  “阿亮,你雖還小,但你聰慧有佳,機敏好學,為父也不瞞你。今日,大漢天使來我泰山郡傳檄,檄文乃皇帝親自下詔,稱是要各州郡縣多作防備,討賊立功。”

  諸葛珪越說越覺得此事極為難,不禁連連搖頭,更加面色孤苦。

  “父親,既是大漢皇帝親自下詔,那檄文所至,自當遵守便是了。卻不知父親為何沉悶不已,心中抑鬱?”諸葛亮被諸葛珪說糊塗了,一開始還以為是黃巾亂賊打到泰山郡來了呢,不然,按理說諸葛珪不至於這麽一臉苦瓜相呀。

  要知道,天塌下來了,有高個子撐著。諸葛珪只是區區一個郡丞,算是文官,這種多作防備,討賊立功的事,可說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

  哪怕大漢靈帝給的是個難啃的差活,那也是郡守張舉的難題,實在是不知諸葛珪擔心個什麽。

  “阿亮,話雖如此,可郡守張舉大人卻說都尉選拔一事,以及泰山郡兵招募,郡丞府皆處理得當。今天子皇恩浩蕩,有意給各郡縣討賊立功,故此一事仍由郡丞府全力包辦。若有功績,必定如實向上表功。”

  諸葛珪說起郡守張舉當起甩手掌櫃的時候,仿佛又重現了今天在泰山郡衙張舉的厚顏無恥,那面孔讓諸葛珪一陣惡心,卻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拜托,都尉選人,郡兵招募。諸葛珪也基本沒插手,也是甩手掌櫃,好吧。諸葛珪此時只有一種“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的內心直白感覺。

  “父親,官大一級壓死人,既然郡守張舉大人都如此說了,也只能勉力一試了。況且,張舉大人說的也是實情。天子降詔,傳檄各郡,實屬少見罕事。雖說兵凶戰險,但說不定是諸葛氏的一大機遇,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父親接與不接都已成事實,何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暫且寬心。”

  諸葛亮從不怕打仗,只怕打沒有把握的仗。只要不是立馬就開戰,有時間給諸葛亮謀劃一二,想想一些妙計,諸葛亮覺得打仗也並不可怕,反而是一種好事。

  戰爭很可怕,給人的心靈帶來傷害,但萬一打勝了,也會帶來一些財富和人口,足夠諸葛亮壯大自身。

  “為父乃泰山郡丞,一介文職,未曾習武,不通武事。如今卻要提刀跨馬上陣,廝殺亂賊,實在是力不從心,鞭長不及,阿亮你素來有主張先見,依你看來,為父該當如何?”

  諸葛珪知道讀書人是斯文人,和那些泥腿子講講道理還行,若是拚力氣,拚性命,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也不為過也。

  諸葛珪習慣性地將郡守張舉扔過的皮球,又一腳踢給了諸葛亮。

  “父親,

請放心。那薛都尉和高督軍與孩子皆是相熟之人,必定會幫我諸葛家度過這一場危機的。敢問父親,此次招軍應敵,所要討伐的為何人?”  諸葛亮先安撫了一下諸葛珪,表明都尉薛悌和督軍高堂隆都是諸葛氏的人,哪怕是郡丞掌兵,也能做到如同臂使。

  “討伐的是那太平道教,教主名喚張角,有兄弟二人,一個叫張寶,一個叫張梁,乃巨鹿郡钜鹿縣人,張角號‘太平道人’,自稱‘大賢良師’。那張角意圖造反,派遣手下馬元義暗自結交中常侍封諝、徐奉,私自送給了此宦官二人大量的錢財,想要他們作為洛陽的內應。”

  諸葛珪說到這裡,頓了頓,為張角之輩結交宦官,感到真是一丘之貉。宦官弄權已令朝中奸誣當道, 加上太平道教想舉事起義,真是天不佑大漢呀,歎了口氣,接著說道:

  “你也知道,那太平道教徒極多,加之現在許多百姓入了太平道教,家家都侍奉大賢良師,可說民心歸附。張角估計認為天下最難得的便是民心,便與張寶、張梁商議,要是不乘機把握形勢奪取大漢天下,實在是太過可惜。於是,一面私造黃天大旗,約定三月為期舉事起義,卻被人告密,故而有皇帝降詔,州郡傳檄一事。至於其他,為父也知之不詳。”

  諸葛珪也是心靈通透之人,結合之前太平道教的人在泰山郡的活動來分析,便足不出門,大概地將張角舉事起義的動機揣摩得七七八八。

  至於張角派人勾結中常侍封諝、徐奉等人,私造黃天大旗,約定三月舉事,則在皇帝的詔書裡明明白白的寫著,諸葛珪此時也不怕告訴諸葛亮,反正很快整個泰山郡就會傳遍。

  然後,心向大漢,有心報國的則報名投軍;心生怨恨,有仇報仇的則會加入太平道教,成為亂賊同夥。

  “如此,父親更加高枕無憂。若無內應,倉促起事,那張角以區區百姓想覆滅我大漢,簡直是妄想。大漢雖內有宦官乾政,外有皇戚弄權,但大漢的底蘊還在,一心熱血,精忠報國之輩大有人在,英雄豪傑必定不會放任大漢陷於危難之中,隨波逐流。”

  諸葛亮給諸葛珪做二次分析,大漢之人好武,武風昌盛,朝廷軍隊強壯,武器精良,那張角雖掀起一陣狂風駭浪,但只要頂住剛開始的海嘯,撐住大漢這一條小船不翻,海潮總將會退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