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445章 北平太守
畢竟論起名聲,沒人能比得過主動發矯詔討董的諸葛亮,可公孫瓚想讓張飛明白,主公早慧,懂得利用大勢,手下卻不一定牛『逼』,說大話容易閃了舌頭。

 公孫瓚要對張飛動手,又不想將白馬義從卷入與諸葛亮的青兗大軍無畏戰鬥,於是公孫瓚也打算先亮出身份,讓諸葛亮等人明白公孫瓚軍同樣是討董陣營的,然後再與張飛單挑,說道:

 “在下乃北平太守公孫瓚,率麾下白馬義從前往酸棗會盟,共同討董,爾等雖是討董矯詔發起者,然在瓚眼裡,無非就是一小兒和一莽夫罷了。”

 “瓚雖不才,也微通武藝與軍略,敢請與爾等切磋一番,還望多多賜教,看招!駕!”

 公孫瓚知道既然遇上了諸葛亮,算是運氣不佳,若是沒能傲慢些,將諸葛亮軍給鎮壓住,恐怕就得順勢成為諸葛亮等人的應聲蟲了。

 不然,到了酸棗,其他諸侯們一看,公孫瓚跟諸葛亮等人一齊前來,知道的也許會明白公孫瓚與諸葛亮只是碰巧相遇,一同前行罷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公孫瓚已是投靠了聲望日漸升起的諸葛亮了呢。

 況且軍前鬥將,陣前廝殺,公孫瓚自從投軍,就沒害怕過。公孫瓚認為哪怕憑著當面比鬥,也能搞定張飛,因此公孫瓚不屑偷襲張飛,而且二軍對陣,這麽多兵馬看著,公孫瓚建立白馬義從,本就在意臉面。

 不過,既然提前打了招呼,公孫瓚就不客氣了,抽出背後隨身的長弓,又從腰間的箭壺裡快速地拿了一支羽箭,瞬間拉滿弓,將弓箭輕輕的一搭,不用怎麽瞄準,隨意一放,羽箭就脫弓而去,朝著張飛『射』去,速度極快,幾不可眼見。

 放完一箭,公孫瓚並沒有停馬駐留,畢竟公孫瓚是打算一戰打響白馬義從的名聲,當然不會將一切希望寄托在區區一箭之上。公孫瓚的羽箭一飛,戰馬也隨之奔動,像在追放飛的羽箭一樣。

 張飛在公孫瓚說要切磋的時候,也是大喜,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看到公孫瓚邊催促戰馬騎來,張飛更是抑製不住戰意,已經好久沒有酣暢淋漓的大戰了,平常軍中雖有切磋比試,但大多都是點到為止,未能拚盡全力,實為可惜,不過癮。

 原本張飛還有些佩服公孫瓚,聽到來人是諸葛亮依然敢請求一戰,畢竟諸葛亮軍之前可是替董卓搞死了以呂布為首的荊州軍,最後『逼』得丁原身死,呂布投降董卓。

 張飛打算哪怕公孫瓚不敵,也會留公孫瓚一條『性』命可自從公孫瓚猛地提弓『射』箭,先朝著張飛放了一箭,張飛對公孫瓚的善意瞬間消失全無,戰意與恨意卻是突飛猛進地增長。

 張飛當然不懼公孫瓚朝自己放了一箭,只須丈八蛇予輕輕一撥即可解開危機,張飛只是不恥公孫瓚的行為,覺得公孫瓚不甚光明,簡直就是小人一個。

 張飛心中憤怒難平,卻沒忘記公孫瓚的利箭,正當想舉起丈八蛇予撥開箭矢的時候,隻聞條的一聲,公孫瓚的羽箭就在張飛面前十來米開外突然掉落在地。

 原來諸葛亮軍有人發現公孫瓚放箭,生怕張飛又要應對公孫瓚,又要防范利箭,為了杜絕萬一,沒有閃失,竟然也放了一箭,替張飛擋了公孫瓚的一箭,張飛內心不由一暖。

 張飛不用看,也知道放箭的人不是曹『性』,就是黃忠,不管是誰,這份袍澤之情,搭救之恩,張飛雖莽,卻也會記下。

 不過隊友給力,張飛自然也不願掉鏈子,沒了利箭,還有公孫瓚,公孫瓚的戰馬出自幽州,馬力極快,公孫瓚已是趕到張飛面前,公孫瓚手裡的長槍剛想舉起,往前一刺。

 只見張飛嘴角冷笑,丈八蛇矛隨手一翻,輕輕的將矛頭一送,蛇矛閃著冷光,就像毒蛇吐信似的,快速地往公孫瓚身上撲去,快得只能看到殘影。

 公孫瓚有個習慣,越靠近敵人就越謹慎,哪怕已是舉起長槍刺向張飛,公孫瓚依然不敢大意,時刻關注著張飛的反應,除非面對死人,不然公孫瓚就不會放松,以免被反噬。

 尤其是公孫瓚離張飛很近了,看到了張飛嘴角的冷笑,又是心中一寒,常年征戰對危險的感應極準,公孫瓚已是知道張飛肯定會有所動作了,而且張飛的反應會造成巨大的威脅,否則不至於能引起公孫瓚內心的不安和警惕。

 果然,張飛的丈八蛇矛突然就從公孫瓚的槍下竄了出來,張飛的丈八蛇矛比公孫瓚的長槍要細要輕,又還要長。最為令公孫瓚膽顫的是張飛的丈八蛇矛來得比長槍還要快。

 由此可見張飛肯定是氣力見長,不然絕沒可能達到這效果。場面一下子就變了,公孫瓚的長槍在戰馬衝鋒的助力下,槍速極快,離張飛已是不到半米遠了。

 張飛竟然渾然不顧公孫瓚的長槍,而是選擇以攻對攻,依然將丈八蛇矛刺出。這樣一來,公孫瓚的速度和張飛的速度相加, 就得看是誰的兵器較長了,畢竟雙方都是進攻,兵器長的就能先一步刺穿對面的身體。

 公孫瓚看情勢緊急,自身的長槍又比張飛的丈八蛇矛要短,若是不改攻勢,先死的肯定是公孫瓚,而最多就是重傷張飛罷了。眼看來不及變招,心花電閃之間,公孫瓚畢竟是經驗豐富,瞬間將紅纓長槍的槍頭從指向張飛,改成了刺向張飛的丈八蛇矛。

 好在公孫瓚將進攻目標改變,這才將張飛的丈八蛇矛給架開了。兵器相碰的時候,一股巨力從張飛的丈八蛇矛傳了過來。公孫瓚隻感長槍一震,虎口一麻,差點就要松手。

 戰場廝殺,兵器就是武將的命根子,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將兵器丟下,公孫瓚猛的用力捉住了手中的長槍,長槍在手,公孫瓚方能安心一些。

 不過,這一交手,公孫瓚就心生怯意了,公孫瓚估計張飛難以戰勝,在大草原上信奉的都是能殺即殺,不能殺即退。

 北平太守名聲什麽的,公孫瓚根本就不在意。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