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436章 水軍
其實,郭嘉的意思,諸葛亮是明白。郭嘉想表達的就是雖然坐擁青兗兩地的諸葛亮率先跳起來,牛哄哄地說要討伐董卓,萬一到時大漢天下各州郡都借著諸葛亮的名頭,拚命地招募兵馬,卻不願意前去討伐董卓,那諸葛亮就變成被架在火上烤了。

 畢竟,別人不去討董沒事,而發了矯詔說要去討董的諸葛亮都沒敢去京師洛陽和董卓叫板,那估計天下人都會笑掉大牙,認為諸葛亮僅僅只是小孩子,就愛胡鬧,將天下大事權當兒戲了,以後還有誰會將諸葛亮的話當真,肯定不將諸葛亮當回事了。

 所以,發矯詔看起來高大上,就怕到時想要面對董卓,全都變慫,不敢起兵響應諸葛亮,諸葛亮孤掌難鳴,想乾掉董卓就沒那麽容易了。這就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另外的問題,郭嘉也有提到,那就是矯詔一發,白旗一豎,被董卓等人虐待,受夠了的平民百姓都會拚命地趕來青兗兩地投奔諸葛亮,雖然名義上是幫助諸葛亮一起討董,落個好名聲,然而說白了就是來諸葛亮這兒討口飯吃。

 身強力壯的人還好,或者有一技之長的也還算行,就怕到時一選拔下來,好苗子不多,但魚目混珠的想混飯吃的卻不少,然而那些人慕名而來,肯定不能再趕走,那樣有汙名聲,只能妥善解決,可百姓多了,安穩下來原是好事,可一開始的支撐和開銷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諸葛亮聽了郭嘉的話之後,不但不擔憂郭嘉所說的,反而有些欣慰,這郭嘉和陳宮就是和其他文官、武將們有些不一樣,難怪能夠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就在所有人都聚焦在討董該不該做,或者怎麽去討董的時候,郭嘉和陳宮想的已經是討董會引發的問題該怎麽解決了。

 郭嘉說的並不是空『穴』來風,畢竟真的要是發了矯詔之後,郭嘉說的那些事情還是有極大可能發生在青兗兩地的,這證明了郭嘉比別的文官武將們多了一絲敏銳『性』,不過諸葛亮內心也只是暗暗感歎了一下,就算天生郭奉孝也難免逃不出大漢的局限『性』,縱是能夠比常人看得遠一些,始終還是不能斷定未來的走勢和人心的變幻莫測。

 然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重生一世,那是活過來的,無論是對劉備,還是曹『操』這個對手,都有極深的了解。憑諸葛亮的經驗來看,一旦發起矯詔,就算大漢各州郡的諸候們還在猶豫不定,那劉備和曹『操』肯定會率先響應諸葛亮,附和諸葛亮進行討董。

 劉備嘛,就不用多說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劉備巴不得諸葛亮能弄出天大的事情,然後讓劉備好生參與一番,在天下英雄面前刷刷臉,秀一秀存在感。至於曹『操』也不用擔心,剛剛鼓吹了行刺董卓,讓曹『操』嘗到了甜頭,只要諸葛亮發出了矯詔,曹『操』必定會像之前一樣,大張旗鼓的起來討伐董卓,穩固一下先前得到的名聲。

 因此,諸葛亮根本就不擔心郭嘉說的發起矯詔之後,沒人理卻得獨自面對董卓那兒傳來的怒火,哪怕除掉劉備和曹『操』,這大漢天下想通過董卓身上混來偌大名聲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高扛袁氏四世三公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同樣是巴不得董卓能夠倒台,從此重振袁氏在朝堂之上的威望。

 不過,諸葛亮想了一想,倒是真的讓諸葛亮想出了也許能一舉解決郭嘉問題的方案來,於是諸葛亮坦誠地將內心想法與郭嘉和陳宮兩人先行分享一下,說道:

 “奉孝,無須多慮。成大事者,不可拘於小節,凡事做之前肯定多少會存在一些風險,風險越大,一旦成功收獲也會越大,若是一件事沒有了風險再去做,那肯定不會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沒有風險,世人也就不會認為做成那事之後有什麽難處與貢獻。”

 “況且,奉孝可知,這天下多少人為名節所累,想獲得一些名聲,辛辛苦苦地謀劃多時,卻成效甚微。遠的可比袁氏兩兄弟,袁紹和袁術素有大志,一心想繼承袁氏多年以來的豐功偉績,欲將四世三公的聲望轉化為自身;近了可比那曹『操』和劉備,皆是野心十足之人,如此大好機會,不可能會白白浪費。”

 “那曹『操』冒死前去行刺董卓,可謂不自量力,然而曹『操』正是看到了行刺董卓一事,風險雖大,但無論成不成功,只要不死,曹『操』的名望肯定大漲,甚於之前數十年之功。因此有了矯詔,這些人一定不甘於平凡,必會紛紛揭竿而義,大張旗鼓地與我等一起討董的。這事,奉孝可穩穩地先放在內心裡,將擔心和憂慮暫且放於一邊。”

 “至於發了矯詔, 萬一有太多的流民前來投奔我等,流民一開始只會消耗,難以產生正面的收益,這些影響若不處理,久了肯定拖累青兗兩地的發展。不過,反過來一想,沒有人哪裡有兵,奉孝只看到其弊端,卻沒發現其好處。沒錯,人多了,軍餉就得變多,相應的兵器、盔甲、戰馬和輜重,甚至是口糧都會成倍地激增。”

 “而青兗兩地多山,不得糧食,田地有限,產糧也得時間。可解決這些前來投奔的人安置和衣食問題,不要局限於青兗兩地,要放眼周圍,比如青州以東的東海,兗州以北的渤海。這些地方現在沒人染指,大有可為。”

 “我等只需待挑選出精兵之後,留下老弱『婦』孺用以耕種即可,其他青壯可就勢成立屬於青兗兩地的水軍,水軍暫時不用太多的兵器和盔甲,優先造船,利用船隻從大海之中捕魚,獲取糧食,以此來解決青兗人口增加帶來的壓力。這些流民演變的水軍寄居於海邊,不影響青兗兩地,還能反哺青兗兩地,節省糧食,增加海產。時日一久,這些水軍從捕魚開始,水『性』也會練得越來越好,到時有了錢糧,生產出戰船,水軍只需要『操』練一番,即可遠航征戰,可謂一石三鳥,一舉多得。”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