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370章 董卓的優缺
李肅一說丁原,呂布的臉就拉下來了,哪裡還聽不出李肅話中之意,這是嫌棄呂布忘記祖宗,認異性為父,不過李肅所說的皆是事實,呂布也不好發作,況且李肅攜帶重禮而來,呂布自是不能伸手打笑臉人,隻好轉而化為一臉無奈,向李肅施了個告罪之禮,而後說道:

 “賢兄有所不知,弟之所以認丁刺史為父,實屬無奈之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當年弟無以為繼,難以生存,每天都艱難度日,若不是丁刺史接濟,招為軍兵,方能活命,如今弟恐怕是早已化為一杯黃土,魂落黃泉了。”

 “布雖從未念過書,但也深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之理,故而布感念其德,方才認丁刺史為義父,侍奉其左右,實非布欺祖忘宗,也非布貪幕虛榮,一心求官,攀附高枝,皆是無奈之舉,非本意所為也。”

 呂布這麽說,倒讓李肅覺得奇怪,但李肅看呂布不像作假,也不疑有他,反而內心狂喜,以為呂布已是下套,於是趁熱打鐵,假裝驚訝地說道:

 “竟有此事?我還以為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安民濟世之能,這四海誰人不欽佩,天下誰人不尊敬呢,區區功名富貴,對於賢弟來說,猶如探囊取物,取之易如反掌。不曾想,賢弟居然會有此想,內心憋屈如廝,竟言乃是無奈而寄籬人下,心有不甘也。”

 李肅隻想激起呂布的功利心,讓呂布自身覺得身在丁原的手下,是混不出什麽人模人樣,至於在董卓手下,那就不一樣了,瞧瞧,我李肅武藝不及呂布,智謀不及李儒,還不是虎賁中郎將當得穩穩的。

 呂布摸不清李肅的底細,但這些也沒什麽好說的,畢竟呂布在丁原手下混得如何,稍微打聽一下便能得知,於是呂布又歎了一口氣,說道:

 “賢兄飛黃騰達,弟徒生羨慕,卻沒這好命,皆因生不逢時,不得明主,弟日夜所想,恨不得將這一身本領賣與帝王家,可惜未能遇到識貨的明主罷了。”

 李肅這回是真的驚訝了,聽呂布語氣,那看來招降呂布這事,難度就不大了,畢竟不怕呂布沒野心,就怕呂布對丁原是死忠,一心認主認父。

 現在呂布身為丁原義子,竟然公開說丁原並非是可以為之效命的明主,這豈不是側面地說明呂布和丁原離心離德,或者呂布有心上進,但丁原能給的卻又極少,甚至可說是呂布的天花板了。

 李肅胸有成竹,詭異地畫風一轉,笑道: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是古之皆有的,賢弟何不效仿之,況且人貴有自知之明,賢弟能悟得如此,可說是見機算早,尚有回轉之余地,倘若再過個二三十年,到時賢弟縱是有心改變,也是時機已失,悔之晚矣。”

 “依為兄看來,賢弟理應速速決斷,學良禽而棲,效賢臣而仕,也好名揚天下,流芳百世,免得到頭來,空耗時日,白了少年頭。”

 李肅算是有些小聰明的,知道不能在呂布面前說丁原的壞話,這樣用意就太明顯了,李肅隻得迂回地表現得為呂布著想,完全是為了呂布能夠建功立業,傳名千古。

 呂布一路走來,實是看慣了人情冷暖,如今聽李肅所說,內心十分感動,果真世人沒有說謊,亂世人如狗,唯有同鄉情依舊,於是呂布也漸漸地向李肅敞開心懷,準備向李肅問計,畢竟李肅一看就知是讀書人,見識自是呂布不能比。

 呂布好不容易逮到一個願意為呂布謀劃的策士,趕緊問道:

 “多謝賢兄提攜之恩,弟涉世未深,所見有限,縱是有心尋求明主,卻不得其法。賢兄久在朝廷,見過的人比賢弟走過的路還要多,想必胸中韜略如緯,鬼神莫測。”

 “敢問賢兄,不知這世間上,有何人能算得上英雄,稱得上明主?還請賢兄指點一二,也好給弟指條明路,免得走歪或者走遠了,埋沒了一身本領,磋砣了一生。”

 呂布的確是希望能夠有貴人拉攏、提攜一番,但詢問李肅誰是英雄,其實呂布是想李肅反過來誇獎呂布,可惜李肅好不容易將呂布帶到一開始設計的坑,正是時機能夠引出董卓的時候,於是李肅不顧呂布的感受,打算和呂布攤牌了,成則不成,不成拉倒。

 李肅一股豪氣油然而生,瞬間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地說道:

 “賢弟未曾為官,不知仕宦凶險,以為兄多年從政經驗來看,如果大漢亂象已現,正是英雄輩出,豪傑遍地的時候。不過,為兄遍觀大漢群臣,卻是覺得各官員皆不如董卓。董卓比其他人更具綜合實力,實為可以選擇效忠的對象。”

 “有的官員位高而無權,有的官員擁兵而勢弱,有的官員名揚而少黨,有的黨員集群而寡恩,皆非明主之資。反觀董卓,身為一州刺史,坐擁二十萬西涼鐵騎大軍,為兄曾聽聞,那董刺史更是得天子所眷顧,不日將升遷為太師,實是位高權重、炙手可熱之人。”

 “況且,那董卓為人豪邁,禮見下士,求賢若渴,賞罰分明,不拘小節,這也是為兄所看重的,若為擇主,我等切不可只看一時位高位低,還得看其人德行如何,品性如何,方為重要。而董卓此人有此胸襟,要是不出為兄所料,將終成大事,名揚海內,奠定千古之基業。”

 李肅本來就是董卓派來招降呂布的,李肅心裡早就將吹噓董卓的話語打好腹稿,其實李肅也是做足功課的,畢竟李肅所說的有關董卓的優點,的確是十足十存在的,但李肅十分巧妙地避開了董卓的缺點,給呂布造成一種同樣是刺史,但董卓能夠甩丁原好幾條街的代入感。

 其實,董卓豪邁是不假,但董卓也多疑,每回決策都要再問問自家的女婿李儒,得到李儒的認可,方敢執行。董卓禮賢下士那也不假,但禮賢下士的對象大多是讀書人,對於呂布這種野路子出身,還真沒什麽好感,不輕言打殺,已是萬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