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380章 項上人頭
陷陣軍的前軍變後軍,剛剛變陣,陷陣軍的折損瞬間就翻倍了,畢竟陷陣軍崇尚的本來就是一往無前,何曾有過後退的戰術。況且想要逃離也沒那麽容易,被激發了血性的西涼鐵騎看到陷陣軍居然正在緩慢撤退,內心更是欣喜。

 西涼鐵騎又是騎兵,能夠緊緊地咬住陷陣軍,給陷陣軍以最大的傷害,陷陣軍一退,一下子就折損了近半的兵力,高順是成功逃出去了,但陷陣軍僅僅還剩下不足三千的兵馬,且大多身上負傷,恐怕短時之間難以再有以往陷陣軍的戰力了。

 高順的這一支陷陣軍除了軍魂尚在,其余的各方面都可算是被西涼鐵騎給打廢了。這一切的原因皆是丁原引起的,無論是呂布還是高順,內心都在暗暗埋怨丁原,明明尚未顯敗,只是略顯頹勢,只要丁原將荊州大軍放進去,勝負尚在兩說。

 可這丁原卻是怯戰了,居然下令鳴金收兵,這才導致大敗。呂布和高順回到荊州大軍之中,已是半夜三更了,呂布派高順負責安頓好陷陣軍,自身卻是不顧天色已晚,徑直走丁原軍帳之中,準備向丁原問個清楚。

 呂布將方天畫戟扔給親兵,急忙得連身上的盔甲都沒有除下,提著腰間的寶刀,就那麽臉色憤憤地衝進了丁原的軍帳。

 呂布進帳一看,丁原竟然還沒入睡,軍帳之中燈火通明,丁原正秉燭觀書,毫無倦意。丁原聽到動靜,放下手裡的書,抬頭一看,發現是呂布。

 丁原並不意外,朝著呂布善意的一笑,說道:

 “我兒熬戰一日,為何還未去歇息,恢復氣力,深夜來這是有何要事?莫不是因為今日鳴金收兵之事?為父就知我兒肯定會氣憤在胸,前來相問。”

 “今日一敗,罪在為父。為父未曾料到青州大軍也會摻和,那董卓的西涼鐵騎大軍雖是號稱二十萬之多,但戰將不多,且皆不如我兒奉先。故而為父才故意忤逆董卓,並一舉荊州大軍,以我兒為先鋒,主動進攻西涼大軍。”

 “可惜被那諸葛小兒給破壞了,諸葛亮猛將如雲,鬥將如撒豆,以西涼軍和青州軍聯手,對付我荊州軍,明眼人都知道這一回是我荊州軍吃大虧了。這都是為父未能料敵先機,指揮失誤,為父難逃其咎哪。”

 丁原也不說任何撫慰呂布的話,只是深入簡出地替呂布分析這一戰的利弊與得失。事實上,丁原並非沒有兒女,只是兒子不成材,丁原也能看出亂世將至,怕兒子守不住荊州的基業,隻好招收呂布為義子,丁原是真的將呂布視如己出,一心對待。

 不過呂布並不領情,畢竟呂布再怎麽出色,也只是丁原培養的守疆之臣,不可能入主荊州。尤其是呂布覺得丁原不通武事,卻又不願放權,讓呂布執掌荊州大軍,全權獨攬。

 哪怕丁原放軟了語氣,將此戰大部分的責任都自歸其身,呂布還是覺得被丁原給耍了,就像是在呂布背後捅刀子一樣,再難重新建立信任了。呂布隻好憤憤地朝丁原說道:

 “義父統領荊州大軍,卻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導致荊州大軍現在左右為難,騎虎難下。依布看來,當務之急,乃是由布來掌領荊州大軍,負責統領指揮,在西涼軍和青州軍的對恃之下,速速突圍,先回到荊州再說。”

 “如此方可休養生息,重整旗鼓,待他日兵甲犀利,再來向青州和涼州找回公道。若是義父仍是多慮,思之不決,那就莫怪孩兒了。孩子本是堂堂大丈夫,認刺史為義父,一心服侍,要是義父不信孩兒,孩兒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當你的義子了,免得徒惹世人恥笑和詬病。”

 呂布的動機很清楚,洛陽城外輸了這一戰,雖說不是全軍覆沒,但也傷及荊州大軍的根本了。若是丁原還像以前一樣,隻讓呂布統領本部兵馬,那這仗根本就沒法打了。

 呂布想逼丁原放權,將荊州大軍的兵權緊緊地拿在手上,這樣一來,呂布有信心在諸葛亮和董卓的眼皮底下,帶著荊州大軍突圍逃走,回到荊州再重新招募新兵,訓練成軍。

 荊州一直以來都是大漢的產糧大州,且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若想興兵,不出三五年就能有像董卓這樣的規模,練出個二三十萬大軍不是難題。

 況且這種緊要關頭了,要是丁原還是不願放權,那呂布也覺得這義子當得沒意思,還不如彼此恩斷義絕,各走各路了。高掛著荊州刺史義子的身份,卻落得連荊州大軍都掌領不了,呂布覺得這比剛剛打輸了一戰,還令呂布感到心寒、難受。

 丁原哪裡還看不出呂布的野心,不過丁原雖然不是武將出身,但丁原對於人心的把握,可比呂布強得太多。丁原知道一旦將兵權給了呂布,也許真如呂布所說, 能夠帶領荊州大軍逃過此難,順利回到荊州。

 可丁原並不想這樣,要是得勝回歸那還好,丁原依然能夠控制住荊州,將呂布這種猛狼拴在身邊,但一旦落敗,又將兵權交給呂布,就算真的好運,逃回荊州,估計不用多久,丁原和一家老小恐怕就得無疾而終了。

 畢竟,呂布掌權之後,為了名正言順,哪怕呂布沒有任何加害的想法,呂布的手下也不會放任丁原一家活得瀟灑。顧及於此,丁原決定斷然拒絕呂布的無理要求,說道:

 “我兒奉先,且莫心急,如今落敗,我等更不可自亂陣腳,先前為父曾聽聞那董卓派人前來軍營之中,招攬我兒前去投奔,不過我兒重情,卻是拒絕了。如今為時未晚,尚可一試。”

 “為父已是年老無用,今又指揮不當,唯有將項上人頭取下,正好贈與我兒,為作進見之禮,替我兒鋪一鋪腳下的路。至於荊州大軍,則一並送與我兒,作為我兒將來征戰四方所需。”

 “我兒無需自責,為父能收奉先為義子,乃是上天眷顧,為父並不後悔,一直以來都將我兒引以為傲。”11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