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傾危大秦》第142章 韓信伐蜀
這個時代在喪葬方面有事死如生的傳統,生前,帝王統治萬疆,萬民朝拜,死後,帝王也想延續這種統治。

 帝王的陵寢通常在登基後,即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通常規模宏大,花費巨大,即便是再節儉也是一項極其耗費國力的工程。

 西漢的文帝,開創文景之治,文帝在建造霸陵時,皆用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想要節儉,不煩擾民眾。實際上霸陵的修建,耗費了當時全國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扶蘇雖然說這件事不要再議,但是禮部官員皆覺得皇帝是謙讓之舉,畢竟陵寢之事是帝王極為看重之事,任律再次說道:

 “先帝十三歲即位便著手修建驪山陵寢,如今陛下已安穩國內,九嵕山有帝氣,若平民葬於此,必有王氣再顯,恐懾大秦社稷。”

 聽聞任律此言,扶蘇一笑了之,說道:

 “大秦社稷穩固不穩固要看君王是否愛民,百官是否嚴格執行政令,重法而隆禮為治國之重!”

 皇帝這句話一些中層官吏並無所感,但是前面的幾位包括丞相和六部尚書皆眼神一凝,然後看向台上的皇帝,皇帝說“重法而隆禮”卻不是“隆禮而重法”,到底是皇帝一時口誤還是皇帝真的就是將重法看在隆禮之前,這件事極其值得揣摩。

 叔孫通此時對於皇帝再三不願修築陵寢之事心中十分讚同,皇帝竟然可以將此事推脫不行,必然是真正愛民之舉,但是皇帝的“法後禮”確是更為看重法家的體現。

 任律在皇帝說完之後,還想再勸,但是禮部尚書叔孫通立即站出來說道:“陛下親政愛民,不願大起山陵,靡費天下,此乃明君之舉,大秦當興!”

 扶蘇看見叔孫通這張笑眯眯的臉氣就不打一處來,深吸一口氣壓下去自己的情緒,這個叔孫通雖然話說的一套一套的,但是能力還是有的,這也是扶蘇重用他的原因。

 “既然沒有其他事,大家便散了吧,丞相和左右將軍、王將軍以及兩位軍師留下,一會來曲台宮前殿軍議!”

 扶蘇不願再糾纏修建陵寢的事,今天最重要的事是討論伐蜀之事,如今秦國既然新政進展順利,伐蜀勢在必行。

 皇帝先行一步,蒙恬等人見看到百官皆退去,便步行趕往曲台宮,路上蒙毅用胳膊一碰趙基,問道:“軍師你猜陛下召見我們幾人所謂何事?”

 趙基微微一笑,“上卿覺得呢?”

 “我先問的你,你先說,看看誰猜的準!”

 “不若我們同時說出,看看是否一致!”

 “好!”

 兩人數了三聲,蒙毅隻說了兩個字“巴蜀!”,趙基沒有說話,手指了指西南方向,兩人皆會心而笑,然後蒙恬扭頭說道:

 “不可妄自揣測陛下心思!”

 兩人皆嚴肅起來,方才蒙毅想與趙基比試一下,確實犯了帝王大忌,古今得禍,聰明人十個之中有九個會因聰明而惹得禍端,渾厚而得禍的人少之又少!

 幾人皆到殿內之後,扶蘇命青取出地圖展開,對眾人說道:“如今秦國國力恢復些許,朕視巴蜀為秦之糧倉,如今巴蜀兩地雖殺掉郡守自立,但是因有險峻山嶺阻隔,難以對我漢中之地形成威懾,朕欲發兵平定巴蜀之地,諸位覺得此時是否可行?”

 扶蘇說完話,蒙毅便在下面用手指輕敲趙基兩下,趙基也是微微一笑,如今皇帝能將修建陵寢的事情拖後,那麽必然是要動兵,至於是向東出兵還是向其他之地,一目了然!

 扶蘇說完之後,率先看向了左相馮去疾,馮去疾知道皇帝的意思,是問自己如今國庫是否可以支撐起這場戰爭。

 “陛下,這場戰爭若是能推到開春最好,如今各地糧食雖然收了上來,但是等春天陛下招兵、開商等事,皆需糧草來周轉,若是此時伐蜀,之後的事情可能會受阻。”

 扶蘇皺了皺眉,顯然是不想聽到這個答案,但是丞相所言皆是實情,扶蘇低下頭用手托住額頭,輕輕揉捏著,心裡在思忖著這一場仗打下來到底值不值得。

 伐蜀跟東出不同,如今始皇帝已經建好馳道,東出還是北上皆極其省民力,但是蜀地山高谷狹,路途極為難走,雖然蜀地為糧倉,但是這一仗之後,國庫這點東西必然要耗盡了。

 若每個民夫可以背六鬥米糧,士兵自己可以帶五天的乾糧。一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一次可以維持十八天。如果要計回程的話,這些士兵就只能前進九天的路程。

 兩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的話,一次可以維持十十六天。到第八天以後,其中一個民夫背的米已經吃光,可以先給他六天的口糧讓他先返回。

 剩下兩個人可以前進十三天,若是由三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已經到了極限了。

 如果要出動十萬軍隊,輜重佔去三分之一,能夠上陣打仗的士兵只有七萬人,就要用三十萬民夫運糧。這已經是極限了,因為這些民夫自己也要吃飯,中途也會患病和消耗,這些還沒有算途中糧食丟失之類的消耗。

 “唉,戰爭不易呐!”扶蘇低聲歎息了一句,“軍師你意下如何?”扶蘇看向趙基,自從這次新改製之後,扶蘇也跟著蒙毅、趙基兩人喊順口了,喊趙基為“軍師”,稱呼蒙毅為“上卿”。

 “若是糧草能夠支撐,臣認為此時伐蜀最佳!”

 扶蘇眼睛一亮,這是自己想聽到的答案,“軍師請明言!”

 “當年司馬錯將軍提出應當伐蜀,巴蜀之地,還是不借鑒往日之教訓,兩郡之內政局皆不穩固,以至於自陛下進鹹陽起到如今,仍不能發動一次對秦的有效進攻,只能騷擾一下漢中郡,打到巴山山脈便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漢中郡的得失關系到是秦國伐蜀還是巴蜀攻秦!”

 “如今漢中郡北在我秦國控制之中,左將軍之子蒙驁嚴守漢中,將軍趙賁頗善用兵,蜀郡沒有漢中郡作為屏障,根本難以抵擋我秦軍的進攻,只不過是陛下何時想進攻的問題。”

 “如今我們最主要的敵人還是項羽的舊楚貴族,至於經商和招兵之事,皆可再行拖延,司馬錯將軍當年已經給出論證“得蜀則得楚”,從蜀地出其不意拿下楚國黔中郡,楚國被迫割讓漢北及上庸以求和。才有了大良造白起於第二年攻楚,直接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楚王逃亡,把郢都變成了秦國的南郡!”

 “如今六國舊地之人皆敗兵而歸,必然會有與我秦軍再戰的一天,若是巴蜀再歸大秦治下,項羽必然慌亂!到時候主動權便在陛下手中, 項籍隻敢被動應戰,絕不敢再興兵西進!”

 聽完趙基的分析,扶蘇拊掌而讚:“好!如今秦國各項發展自然是為了積蓄國力再次平滅各叛軍,這是我們的主方向,攻伐巴蜀能使我大秦後方安穩下來,可以安心於東方叛軍決戰,又能以巴蜀威懾項羽後方,使其不敢興兵東進,朕欲依軍師之言,本月將糧草運輸至漢中郡,然後大軍伐蜀!”

 馮去疾和趙基站的位置不一樣,思考的角度自然也是不一樣的,至於最後如何決策自然是皇帝說了算,胡毋敬問了一句,“陛下欲讓何人領兵伐蜀?”

 扶蘇看向蒙恬,說道:“左將軍朕另有重任。”

 然後看向右將軍韓信,問道:“朕若是命右將軍領兵伐蜀,右將軍需多少人?”

 “回陛下,臣麾下三萬士卒足矣!”

 “哈哈,好!朕在鹹陽等將軍捷報!”

 開平十四年冬,秦國右將軍韓信領兵三萬,從鹹陽伐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