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傾危大秦》第132章 力排眾議
百官除了跟隨扶蘇征戰的幾位,無人知道韓信是誰,一個聲名不顯的年輕人,是什麽讓皇帝將其驟然提升至高位?與顯赫戰功的蒙恬並列為大秦軍事最高的兩位統帥之一?

 馮劫作為禦史大夫,為人剛正不阿,秉直彈劾,聽到皇帝直接擢升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為秦右將軍,馮劫不得不認為這是年輕皇帝意氣用事,根本沒有做到對秦國社稷負責。當即站出來問道:

 “敢問陛下,韓信此人有何功勳?能力如何?為何可以與征戰多年連戰連捷為大秦立下無數功勞的蒙將軍並列為秦國將軍?還請陛下明示於眾臣!”

 馮劫無異於是出於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考慮的也是秦國的利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件事扶蘇是要跟群臣一個交代才行。

 馮劫站出來了,但是令百官不解的是,似乎蒙恬身後的兩位軍師和諸位將軍、都尉倒不是率先反對的,這令眾人十分疑惑,這可是武將之職,要論爭搶,是他們最積極才是,為何他們不直接反問皇帝?

 扶蘇沒有直接回答馮劫的話,而是直接看向韓信,“韓信,走上前來!”

 韓信此時也在迷惑的狀態之中,鄭統拿手搗了他一下,韓信才意識過來,看到百官和皇帝都在看著自己,在百官如針的目光之下,連忙向前疾步走去。

 “陛下!”韓信站在略微靠後蒙恬的位置,韓信自己雖然對自己的軍事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如今還沒有到將戰爭打出藝術的地步,蒙恬攻滅滅六國,北伐匈奴,韓信心底裡面還是覺得自己此時比不上蒙恬。

 “禦史所言是站在大秦的立場,朕深感欣慰,韓信之才,雖未用真正的戰爭證明過,但是在函谷關外,韓信數次為朕分析敵我形勢,先計而後戰!澠池一戰,韓信之策,蒙將軍用之,致使函谷關外一戰而擊潰項籍三十萬人,如此不算的才能麽?”

 韓信此時還真沒有立下多少功勞,扶蘇跟百官辯駁起來也是十分蒼白無力。

 剛任的兵部尚書子車宏聽到扶蘇的話,立刻站出來說道:

 “澠池之戰主帥乃是蒙將軍,蒙將軍用兵,無論是避實擊虛還是集中兵力,速戰速決,皆是對兵法的靈活運用,陛下抬高韓信之功,臣認為韓信之功不及陛下之言,韓信之能也當不起秦國右將軍之職,請陛下三思,莫忘秦趙長平一戰趙國趙括!”

 扶蘇還未說話,韓信聽到子車宏貶低自己引以為傲的軍事才能,心中有些不服氣,自己能夠忍受胯下之辱,但是若說自己打仗不行,韓信卻是要辯駁一番:

 “這位尚書,我不是趙括隻知紙上談兵之人,若是當時我為秦將,對決趙軍,長平一戰我亦能取得勝利;若是我為趙將,對決秦軍,長平一戰,武安君未必能勝。”

 韓信在喊道子車宏那句尚書時眼睛看了一下子車宏,然後雙手伸出呈掌狀,交合在一起微微彎腰說了上面一句話。

 韓信雖然姿態謙卑,但是這句話一說出,不僅馮去疾身後的百官,就連蒙恬身後的諸將也覺得韓信太過狂妄。

 “狂妄!武安君何許人也?武安君擔任秦國將領三十多年,指揮大戰十余次,中小戰役不計其數,無一敗績,殲滅近百萬敵軍!你何德何能能與武安君相提並論?”

 子車宏聽到韓信的話直接氣炸了,更加認為如此狂妄之人怎能擔任秦國右將軍。子車宏說完韓信,立刻轉過身來看向皇帝扶蘇:

 “陛下當聽到此人所言,敢問諸位將軍,你們認為何人可及武安君?”

 本來這右將軍之位王離認為蒙恬任了左將軍,自己的父親王賁又不願擔任此要職,那麽整個秦國能有資格擔任右將軍的就是自己了,誰知道皇帝竟然將右將軍給了這名楚軍俘虜,王離雖然在澠池的戰役之中也稍許見識到了韓信的一些軍事才能,但是卻不認為韓信如果真的領兵可以將戰爭打好。

 聽到子車宏的發問他們誰可以比得上白起,王離眼皮也沒有抬起,只是嘴裡大聲的吐出:

 “無人能出其右!”

 子車宏正欲轉過身來再諫扶蘇,扶蘇一擺手,說道:“好了,武安君白起之於秦,雖周、召、望之功不益於此!”(周公、召公和太公望並稱周初三公,曾輔佐武王滅殷殺紂,三分商王畿地。)

 “朕之統兵征戰之能雖不及蒙恬將軍,但是韓信之才朕還是深有體會,此事朕意已決,韓信任右將軍,為朕訓練新兵,軍中若有不服者,以軍法處置!”

 扶蘇也沒想到韓信竟然這麽經不住激,趕緊給他擦屁股,不然群臣憤怒之下這個右將軍他真的是要當不上了。沒想到韓信現在站到秦國朝堂上面,敢自比不輸於白起,扶蘇知道你打仗厲害,但是你自己要謙虛才是,眾人看不起你, 你就拿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朕的眼光才是,幹嘛逞口舌之快。

 至於白起和韓信誰更厲害,這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作戰理念便不同,扶蘇自然不會拿去比較。

 白起是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至於“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韓信極其善於靈活用兵,兵少則追求以少勝多,兵多韓信更是如魚得水,統兵能力無上限,將戰爭打出藝術,兩人真的是無法比較。

 將蒙恬和韓信任命成功之後,扶蘇又對在與項籍的作戰中立功的將領進行了封賞,便迅速結束了這場廷議,今天的廷議內容及其豐富,一個治國的梗概拉了起來,但是其細節內容,便需要慢慢來完善,這夠得百官消化很久。

 開平十四年的這場廷議,被史官著重記錄在案,無論是對商人的改變還是推行的在始皇帝基礎上更改的國家體制皆是大秦及其重要之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