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傾危大秦》第150章 印刷之術
鄭國自然是不清楚扶蘇說的雕版印刷術是何物,便問道:“陛下雕刻此物做何用?又要雕刻什麽字上去?”

 “朕不是說過,此物可以代替竹簡用來記錄文字。”扶蘇拿著那片紙跟鄭國解釋道。

 “有了這些紙張,再加上朕讓尚書接下啦雕刻的此物,一旦雕刻出來一副,接下來便可以用這副雕版大量印刷在此紙上面,到時候鹹陽宮內的典籍一份秦律再也不用由人一份份抄寫!”

 聽到皇帝的解釋,鄭國瞪大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妙啊!陛下此法當真是古代先賢亦不能做到如此!”

 讚歎完扶蘇,鄭國又恢復了那個注重實際的秦國官吏的形象,疑惑的問道:“陛下此法甚好,但是鹹陽宮內典籍如大河之水,一份份雕版刻出來,沒有十幾年當真是不行,這需要極大數量的工匠來完成此事,耗費的財力也將十分巨大,臣覺得此時國庫不可大量支出在這個上面。”

 扶蘇心中不得不對鄭國佩服有加,竟然就這麽一會就看出雕版印刷的缺點所在,要知道雕版印刷這種新事物問世,肯定是會引起人們對它的讚歎,能短時間內看出其不足之處的當真是少之又少。

 扶蘇知道雕版印刷術至少出現在後世唐代中期以前,一直到宋代才有了活字印刷,這其中的時間跨越不可謂之不大,鄭國能在自己簡要的闡述中,便看出雕版印刷的不足,當真要對他佩服。

 因為鄭國的問題問現在的除了扶蘇以外的任何人,可能都沒有人能回答上來,但是恰巧問的是扶蘇,這件事自然是可以用自己歷史的積澱給出鄭國答案。

 “尚書一言而中此法的不足之處,當真是讓朕佩服,尚書所言不錯,雕版此法確實會耗費極大的物力、民力、財力,此時的秦國內憂外患,尚不足以對此事傾注過多的國力,朕也在夜間睡覺之前,輾轉反側思索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件事。不料還真被朕給想出來了!”

 聽到皇帝每天在揣摩這件事,鄭國想勸諫一番,讓皇帝多憂心國事,不要在這種事情上面耗費過多的精力,但是因為心中的好奇,忍不住想聽皇帝的方法,便按耐住心中的勸諫之念,問道:“陛下想到了何法?”

 “先帝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二與鹹陽,朕將這些金人交由尚書將其熔鑄,然後鑄成大小相同的小塊狀,朕稱之為”活字“!”

 “活字?”鄭國眼睛轉動重複了一句。

 “不錯!活字呈片狀,上面雕刻秦篆字體,將這些字按照典籍中出出現的順序進行排版!排版前先在鐵板上鋪以松脂、蠟與紙灰的混合材料,排好一版活字後,將鐵板加熱,再用一平板壓字面,以便把全部活字粘在鐵板上,保證字面平整。

 這樣只需將所有的字皆刻為一個銅塊,用時將其排列好,在此紙上印染;印完後,再把活字退放原處,以便下次使用。若是想要使印染更快,可用兩塊鐵板,交替使用。”

 鄭國聽完之後,完全息了要勸諫扶蘇多憂心國事的想法,這難道不是國事麽,這件事將會為秦國帶來多大的影響,鄭國完全不敢想象,此物造出來,秦國將成為擁有典籍最多的國家!

 荀子若是此時來秦國,秦國雖然是法家環境,但是若是擁有無數的典籍,荀子也不能再說出“秦國無儒”的話,而是真正的發出“治之至也”的感歎。

 “朕給尚書說了兩法,皆有其用,第一種方法稱為雕版印刷,用來印刷《秦律》中的《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等律法,因為朕改了刑罰之中的頗多律法,所以法經部分先不印,由刑部擬完新法再印刷發放全國。《軍爵律》、《關市律》、《內史雜》、《尉雜》等朕新政也有較多變動,亦不印刷。”

 “用此法印刷秦律的原因便是,秦律不可印錯一字,一旦活字排版出現失誤,便會誤導各地判罰,所以用雕版印刷。包括史籍、醫藥、兵法等典籍,皆由雕版來印刷!”

 鄭國不禁點了點頭,“陛下憂思此事,如此之法當真有其用處,臣會將一些重要的以及需要印刷大量數目的典籍皆用陛下雕版印刷之法,其余便熔鑄金人,鑄成活字!”

 “嗯,預估一下需要幾尊金人,熔鑄此物也將耗費民力太多,不必全部熔鑄!”

 扶蘇讓鄭國熔鑄銅人的原因也是覺得這些銅料暫時用不到,此時秦國的半兩錢還未完全取代各地錢幣,也便還未擁有錢幣的霸主地位,也便不需要用後世所知道的調控政策讓六國為自己分擔財貨壓力。

 還有一點就是扶蘇還要提高冶鐵、鍛鐵的技術,擴大鐵製兵器的生產,銅製兵器將會被慢慢取代,這些銅人也讓其有價值吧。

 鄭國走後,扶蘇站在鹹陽宮殿外,看著東北方向,似乎要看穿後世整日搶別人文化的某半島國家。

 現在自己在此時造出了印刷術和造紙術, 將會永載入史冊,某國家今後不會再一直認為最早的活字印刷並非中國人首先發明使用,而是他國了吧。

 鄭國回去之後,大批生產紙張,扶蘇讓鄭國這些天讓鄭國大批量生產紙張的原因有兩個重要的想法。

 其一便是六國商賈也要在此次大雪之後陸續返回各地,扶蘇欲讓這些人帶上一批紙張去各地售賣,可能此時人們不知道它的作用,還不能盡快為秦國斂財,但是等自己印刷的書出來之後,自然會看到這薄薄紙張的巨大作用。

 另一個原因便是扶蘇要在全國開始供應紙張,準備擬詔,“今諸用簡者,皆以秦紙代之”!讓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有了各地官署的帶頭,加上強製性的執行,紙張將會在秦國迅速普及開來,因為紙張的便利性,也會迅速帶動六國人用秦紙。

 不過對於紙的定價,這個還需跟戶部商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