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傾危大秦》第104章 戰爭突發
  李晉和鄭統是扶蘇在河套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兩人自然對扶蘇極其的忠誠,兩人收到鹹陽子嬰的援兵請求之後,第一時間並不是想著出兵,而是先快馬加急,命人向扶蘇報告這一情況。

  扶蘇在調陰山鐵騎回駐藍田時,就已經跟兩人說過,兩人可以有臨機決斷之權,完全可以不告訴扶蘇而自行發兵,增援武關。

  但是李晉、鄭統卻不認為這次的事情,可以有兩人決定,一個是對董翳的不能完全信任,另一個便是對扶蘇的負責,這次事情,完全是武關守將董翳發起,鹹陽留守的太子和丞相決斷施行,其中扶蘇完全沒有參與,若說參與,便是這支絕對忠誠扶蘇的陰山鐵騎。

  深秋時節,濃霧多發,今日大河兩岸被濃霧包裹,迂回婉轉的大河在濃霧中時隱時現,如龍在雲中遊弋。

  天還未亮時,扶蘇便收到了來自藍田的李晉派來的人。

  扶蘇讀完李晉和鄭統的訴說,知道董翳的計劃,一方面確實佩服董翳這招奇計的危險與勇氣,另一方面對子嬰和馮去疾未來信通知自己,有一顆懷疑的種子在心中扎根。

  董翳敢於如此做,算是沒有辜負扶蘇往日對他的恩情,是想著如何擊敗攻擊軍隊,守住秦國。一個將軍,日後有的是辦法日後奪其兵權,扶蘇對董翳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子嬰和馮去疾的做法,扶蘇如果為公子的時候,可能會點頭讚同,或者自己是子嬰的位置,也會同意這個計策。

  如今即位皇帝,扶蘇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心態的變化,也理解了始皇帝為何會如此看重自己的權利。往日扶蘇對始皇帝不能理解,皆因兩人的成長環境不同。

  秦昭王聽取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眼睛先盯準了鄰國韓國和魏國,便要和較遠的趙國聯合。兩國互換人質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是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後面直到始皇帝即位,經歷都是及其坎坷。

  十三歲即位之後,大權完全被呂不韋和趙太后把持,艱難的政治鬥爭之後,始皇帝才得到屬於他的權力。

  如此不難理解始皇帝對自己權力的看重,扶蘇如今經過趙高、李斯等人的“沙丘政變”,愈發不再無所保留的相信任何人,皇帝本就是孤獨的。

  扶蘇盯著信看了很久,然後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坐在案前,身邊的青也不知道扶蘇在想什麽,甚至感受不到扶蘇心中的微怒,隻覺得皇帝在思索對策。

  扶蘇並未靜坐太久,睜開眼之後,寫下兩封信箋,一封給藍田李晉、鄭統,內容是“發兵配合”,另一封送往鹹陽,扶蘇面無表情的寫下一行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立刻交給信使,讓其火速前往關中。

  今早的大霧,讓扶蘇知道撤退的時機到了,趁著濃霧的掩飾,可以瞞過項籍軍的斥候,從容撤退。

  扶蘇趕緊召蒙恬、蒙毅等人來大帳之中,也沒把韓信拉下,專門讓人叫韓信也來了中軍大帳,幾人來到大帳時,扶蘇正在跟青說著吳起兵法中“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的事項,看到眾人進來,青趕緊站到扶蘇身後,扶蘇也放下手中的《吳起兵法》,讓眾人落座。

  “前幾日便已說過,尋得恰當時機,我們回軍關中,如今大霧濃鬱,久驅不散,正是掩護我軍撤退的最佳時機。”

  帳內眾人已經知道了要退軍,這次並未有太多的驚訝表情,蒙恬說道:“臣便下去指揮大軍回撤。”

  “大將軍稍安勿躁,

朕還有一件事要說。”扶蘇抬手下壓,示意蒙恬坐下。  “今天我剛收到李晉、鄭統二人的來信,都尉董翳欲以奇計誘敵入關,太子子嬰與丞相馮去疾已經同意,如今正召漢中郡守軍,武關守軍與藍田陰山鐵騎,一起協同作戰,配合武關董翳、白勝兩人,誘殲劉季大軍。”

  扶蘇將今日信中的大致情形說了一下,又補充了一下司馬欣叛逃的事。

  但是扶蘇語音剛落,整個大帳,除了幾個都尉的驚訝之聲之外,其他人皆有所思。

  趙基眉頭緊皺,心中心思急轉,心中想著“為何是藍田來的這封信,鹹陽太子和丞相為何沒有將事情告知陛下,事有蹊蹺。”

  蒙恬深諳政治之道,之道皇帝講是藍田來信而不是隻說收到關中的信,說明皇帝對於這次不打招呼的軍事行動,已經有了芥蒂,蒙恬只是低著頭,並不言語。

  蒙毅常年待在鹹陽,了解馮去疾和子嬰的情況,知道兩人並沒有其他意思,但是馮去疾這次是真的疏忽了,這件事必然會影響馮去疾日後的丞相之位。

  扶蘇此時倒是沒再想的那麽複雜,如今正是團結內部,對抗外患的時候,扶蘇還不想自己內部因為懷疑便瓦解,讓敵人有機可乘。

  見到眾人並未說話,扶蘇說道:“朕確實疏忽了武關的防守,本以為擊潰劉季之後,我們將叛軍全部吸引在了趙魏之地,武關已然安全,沒想到這劉季還真是可以死灰複燃,再次聚集起如此龐大的軍隊,董翳正是抓住了司馬欣這條線,確實可以出奇計,將劉季軍引入山谷埋伏,如此一來,我軍今日回防關中,也可以以備不時之需。”

  眾人在扶蘇的話語之中清醒過來,不再思索揣摩皇帝的心思,趙基說道:“陛下,如今大霧濃鬱,我軍應在日中之前回撤,收卷洛陽物資,回防函谷。”

  扶蘇點了點頭,“勞煩大將軍安排大軍撤退,定好斷後之人。”

  ——————

  蒙恬指揮大軍從孟津渡向西撤退,但是今日的楚軍大營之中,也因為今日的大霧,召開了一次緊急軍議,皆因斥候探查到了秦軍的異動。

  項籍正坐在大帳之中,兩旁分坐范增、英布、龍且等人,最末尾楚軍將領後面卻站著一位面容白皙的美男子,除了陳平還能是誰,看位置情況,陳平並未得到項籍的重視。

  “你來說一下具體情況!”項籍對帳中的斥候說道。

  “今日濃霧驟起,我軍斥候隊伍悉數出動,去探查敵軍情況,一早便聽到秦軍軍營吵雜之聲,不像往日般安靜,濃霧之中看不清楚,我便令斥候間隔分開,向大河東西兩個方向展開,根據其他斥候回來的情報,向東奔去的斥候,都可以聽到秦軍的行軍聲音,向西的則未有任何動靜,我們相聚秦軍較近,雖有濃霧但是也不可再行靠近被發現,根據情報, 秦軍此時應向關內撤軍!”

  “什麽?秦軍怕了,哈哈哈,不可一世的秦軍也害怕了,要躲回關中了!”英布捶著胸前的鎧甲,大聲笑道。

  項籍看了英布一眼,示意他不要喧嘩,英布便不再作聲,但是臉上的笑容還是看出了他內心的得意。

  “亞父你怎麽看?”項籍扭頭,問向身前的范增。

  “秦軍撤退,我軍不可輕易放其安然撤回關中,到時候我軍再想攻破函谷,便需要更大的傷亡了。秦軍不願將戰火引入關中,我軍又何嘗不是想要在關外殲滅他們。”范增捋著胡子,輕松的笑著說道,如今緊繃的弦還是可以放松一下了。

  “可是如今武涉那邊還未奏效,我軍也還未準備好進攻,如此倉促,我還是擔心我軍能否擊敗這支秦軍,畢竟他們皆是秦國精銳。”項籍雖然自恃勇武,但是還沒有到將秦軍精銳不放在眼裡的地步,況且項籍擅長騎兵作戰,但是陰山鐵騎的作戰技巧,比自己還要精妙,如今靠自己帶起來的騎兵勇氣,不一定可以擊敗秦軍騎兵。

  范增搖了搖頭,“上將軍,秦軍如今撤退,顯然是武涉那邊成功了,不然秦軍糧草供應明顯優於我軍的時候,為何會倉促撤退呢。”

   項籍突然明白過來,一手握拳一手為掌,狠狠的擊在一起:“得虧亞父提醒,不然要錯過這次戰機,英布聽令!”

  “末將在!”

  “你速速領先鋒軍渡河給我追上這支秦軍,本將軍馬上便到!”

  “諾!”

  就這樣,一場雙方都未準備好的大決戰,驟然爆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