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傾危大秦》第127章 激烈辯論 求1下首訂,推薦票
廷尉士康直接站出來說道:“商人重利,商君變法嚴格制定“獎耕戰”、“抑商賈”之策,正是如此,才使得民眾安心耕種田地,若是放松對商賈的限制,民眾見有利可圖,人人皆放棄耕田,轉而從商,必然會使得糧食銳減,望陛下三思,不可放松對商賈的壓製!”

 有了士康的帶頭,其余傾向於法家的官員皆附議廷尉之言,不肯同意扶蘇提出的放松商賈的政策。

 但是扶蘇卻不願就此妥協,正是自商鞅變法開始的“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促進的農業的發展,但是因為自給自足的這種方式,導致後世認為地大物博,導致後面愈演愈烈,使得後世朝代開始閉關鎖國。

 “並非完全放開對商賈的限制,朕欲將鹽、鐵的經營,酒水之販賣,收歸朝廷買賣,其他私商,不可再行買賣!”

 “哄~”群臣炸鍋,紛紛扭頭接耳相互議論,這件事雖比土地改動之事引起的騷動要小,但是要將鹽、鐵收歸朝廷來經營,那麽這些貴族的利益將遭到很大的損失!

 但是百官皆把商人要受到的損失忽略了,因為法家思想此時在秦國還是最主要的,荀子當年應秦相國應侯范睢之邀入秦,這一事對荀子或秦國來說都非同尋常,從沒有一個當世大儒願意來秦國傳教布道。

 荀子不同於孔孟,主張“隆禮重法”同時,更重要他主張是“法後王。”這也是荀子能有兩位最得意的弟子,韓非和李斯!

 孔子周遊列國也未入秦,雖然有秦國地處西部邊陲上的地理原因,但是這絕不是最主要的,六國之人打心底便瞧不起他們眼中儀狄之風盛行的秦國。

 秦國若不是虎狼之邦,早就被西戎給滅多少次了,六國之人皆不看秦國生存環境,相反,秦國人堅毅不畏死,開拓進取的精神,卻是從秦人立國之初便具備的。

 群臣議論紛紛之中,九卿之治粟內史杜俊立刻走到大殿中央,說道:

 “陛下此舉不妥!”

 扶蘇看到掌管谷貨的治粟內史率先反對此舉,有些訝然,看來這件事觸碰到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經,扶蘇愈發平靜。

 “杜內史請講不妥在何處?”

 “臣要為民眾說話,國家若實行鹽鐵官營、酒水官賣,民眾必然苦不堪言!這簡直就是與民爭利之舉,若是鬧得國富民窮,非明君所為!”

 “你!”扶蘇強壓下心中一口氣,但是扶蘇也自覺自己這次太過冒進了,扶蘇本來的計劃是先私下召見張蒼,扶蘇欲直接破格提升張蒼管秦國財政,然後細致的與趙基分析鹽鐵官營,酒水限賣之事,但是扶蘇等不及!

 扶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聚斂起大量財物,在項籍、劉季和其他叛軍未恢復起來時,拚國力和後勤打垮消滅這些人。

 更重要的是,扶蘇現在十分敵方北方的匈奴,不是扶蘇不想打,而是沒錢可打,漢武帝積幾代財富,才支撐其起對匈奴的戰爭,最後還是耗盡國庫,落得晚年下罪己詔,但是這卻帶給了華夏兒女自豪的尊嚴!

 看來桑弘羊的舌戰群儒今日要讓自己這個皇帝來親自舌戰群臣了,這樣中間便少了緩衝,整個廷議也頗為嚴肅。

 “杜內史說這是與民爭利,若是朕將鹽、鐵等收歸朝廷自行買賣,如此便可將價格規劃到民眾可以負擔的范圍之內,若是由商賈售賣,到時必然有物價難以抑製之時!民眾連鹽都吃不起,談何與民爭利!”

 “孔夫子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國家要普及民眾以道德,提倡仁義,反對重利輕德而舍本求末。如此民眾便會可以安心耕種,國家的財用自然就會充足。”

 商鞅雖然制定“抑商賈”的條令,但是這是出於當時讓民眾專心耕種的想法,儒家則是因為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說法,打心底裡不待見商賈。

 扶蘇還未說話,為扶蘇站出來充當皇帝緩衝的是少府鄭國,鄭國修築鄭國渠,使得關中成為沃野之地,只見鄭國盯著治粟內史杜俊和那個儒生博士,指著兩人憤怒的說道:

 “你們二人,我看必然是不事農耕、不織卻有衣之人,你們叫囂國富民窮,說的頗為有大義,,其實不過是為豪強勢力和大商大賈請命!你們見過民眾的生活麽!你們真正看過底層民眾是如何生存的麽!”

 指著兩人說過一通之後,鄭國對著扶蘇行了一拜禮,說道:“陛下此舉才是為國為民!如果取消了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商賈便不會得到如此多的好處,國家的財稅也便不會再損失嚴重,民眾才能不再受苦!”

 說完還不解氣,“先帝任用你們為官,如今陛下又對汝等頗為重用!你們在幹什麽?你們是要顛覆先帝定下的中央集權!你們要的是分裂皇權,你們是想複古!你們比叛軍更為可怕!先帝於我有恩,當今陛下又對我重用,只要我活著,絕不允許你們這些人損害大秦利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鄭國有些激動,深深吸了幾口氣緩過來之後,走到那名博士身前:“你說要推廣道德,提倡仁義,仁義可以讓秦人從戎狄屠刀之下活下來麽?你們提倡複興的周禮, 沒有當年襄公與犬戎拚死力戰,周早被犬戎滅亡了!自襄公起,秦國幾代君主與戎狄鏖戰而死,你們在幹嘛?靠仁義擋住犬戎屠刀了?”

 這名儒生被鄭國說的破沒有面子,也是惱怒起來:“對戎狄戰爭的結果只能是民不聊生,罷兵休戰交好,用以仁義感化戎狄,何愁戎狄不能歸服!若是都可以做到“尊王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並”的號召,天下何至於此,十年之後,天下又陷入戰亂之中!”

 這名儒生也是被鄭國罵的不知自己所言,竟然暗中批判其始皇帝的功績,惹得本來眾儒生本可以慢慢與皇帝撖旋的情形立刻驟然緊張!

 “大膽狂儒,竟然暗中詆毀先帝!”

 儒生自知失言,頓時閉口不言,扶蘇心中卻是對鄭國讚賞有加,有了鄭國在前面和百官爭論,自己有了這層緩衝,處理起來會好很多。

 扶蘇雖然對這名儒生也是極為憤慨,但是此時卻不能殺了此人,否則整個廷議皆會因為這場殺人而陷入僵持,百官即使嘴上不敢說,必然也會在廷議之後,消極以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