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傾危大秦》第38章 陳勝身死
  起義大軍的另一路由陳人武臣任將軍,而張耳、陳餘為其都尉,大軍由陳縣出發,從白馬津向北渡過黃河之後,開始向舊趙之地進攻。

  趙國舊人同秦人有世仇,當年武安君白起,兵法詭譎,大敗趙軍趙括之後,坑殺趙軍俘虜四十萬人。由此武臣軍進入趙地之後,進軍十分順利,趙國很多邑縣紛紛響應起義軍。

  武臣進入趙國之後,軍隊規模迅速擴大,由出發時的萬人,直接擴展到數萬人,率先攻克邯鄲,然後向北挺進,大軍勢如破竹,直插常山。

  張耳建議大軍拔掉范陽之後,向燕國舊地徇略。此時有位年長者要求見起義軍統率武臣。

  “煩請速去通報幾家將軍,就說范陽人蒯(kuǎi)徹前來獻計,可令將軍不廢兵卒,而得趙國更多郡縣。”

  蒯徹的名字張耳、陳餘包括武臣都未曾聽說過,如果扶蘇在這裡,肯定恨不得抓這個老頭回自己的陣營。

  蒯徹便是蒯通,漢武帝名為劉徹,蒯徹避其名諱,改名為通。蒯徹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他便是那位先後向韓信獻滅齊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計的謀士。

  雖然不知曉蒯徹的智略,但是知道只是一位士人,武臣不敢怠慢,於是迎蒯徹入大堂,賜座之後,開口問道:“先生說有計讓我不廢士卒便可攻克更多的城邑可是當真?”

  蒯徹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笑著說:“不錯,不過還是要先生廢些財物。”

  “哈哈哈,只要能讓各地民眾脫離秦國苛法,區區財物,我有何珍惜。”武臣聽到蒯徹的說法,爽朗的大笑道。

  張耳、陳餘兩人相互對視一眼,不著聲色的點了點頭,蒯徹心中也略微驚訝,知道武臣是陳人,並非貴族,沒想到竟然由此氣魄。

  “我要帶給將軍的計策便是:用一些財物獎勵要投降的范陽縣令,並且以禮待之,這樣將軍說過之處,必然爭相向將軍倒戈。”

  武臣這時面色有些不愉快,“以禮相待秦吏?他們可都是打壓民眾之人,我以禮相待這些人,那我的部下豈不是很失望,我怎麽再統率這些人。”

  “將軍不必擔心,將軍的部下大多是村裡民眾,能不打仗沒人願意做丟了性命的事,再說,將軍以禮相待范陽縣令,如此,其他各縣縣令才會望風而降啊。”蒯徹進一步解釋道。

  這時張耳也站出來說:“將軍,蒯先生說的不錯,如此我軍便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士不戰而取得土地,不攻而佔有城池,到時將軍傳送檄文至燕趙各縣,到時便可以迅速平定燕趙之地。”

  蒯徹看到張耳也同意自己的計策,便又說到:“如果范陽縣令首先投降而被將軍殺死殺,那麽其余各郡縣勢必會據城堅守,到時候,將軍向北推進必然舉步維艱,難以行進。”

  武臣思索之後,也認為這麽有道理,便依蒯徹之計,隆重接見了范陽縣令,果然其余各縣在武臣發出投降檄文之後,紛紛表示願意投降。

  武臣心中大悅,班師回到原趙都城邯鄲,張耳、陳餘對武臣說道:“將軍一人平定燕趙兩國之地,此功甚大,無人可以比擬,將軍請立為王!”

  其他校尉也都紛紛讓武臣立為王,武臣心中躍躍欲試,但是又怕吃相難看,便婉拒說:“如今陳王還在跟秦軍主力膠著,我這時立為王恐怕不合適吧?”

  “此時正是合適之時,陳王進軍受阻,而將軍迅速平定燕趙,此時稱王,陳王也會加以承認。”張耳繼續勸解武臣。

  武臣也被張耳、陳餘撓到了癢處,這可是王位啊,除了舊時諸侯、卿大夫,誰人有機會成為王呢,陳王攻打韓魏之地尚沒攻克,自己已略燕趙,論戰功不弱於陳王。

  武臣想到這裡,遂同意張耳、陳餘的建議,在邯鄲稱趙王。張耳、陳餘分別任右丞相和大將軍,陳勝知道後,內心十分生氣,但是現在還不是分化起義軍的時候,便捏著鼻子承認了武臣的趙王之位。

  陳勝見武臣已經定燕趙,於是命武臣立刻西晉=進攻秦,這時的武臣已經不甘願於聽命於陳勝,便於張耳、陳餘商議接下來的戰略方向。

  張耳說道:“王上,如今我軍應避免與秦軍戰鬥消耗實力,應當穩固擴大自己的控制范圍,以備將來與張楚、秦朝抗衡。”

  武臣點了點頭,“丞相說的不錯,李良、張黶(yǎn)、韓廣聽令!”

  “臣在!”李良、張黶、韓廣三人立刻站出。

  “命李良率軍兩萬攻打恆山之地,張黶率兩萬軍攻佔上黨,韓廣攻略舊燕之地。”

  “臣得令!”

  燕趙之地大多縣邑已經投降,剩余郡縣守備軍士氣低迷,難以與起義軍抗衡,韓廣最先攻佔舊燕全境,在燕自立為燕王,武臣此時也體會到了陳勝的心情。

  ————————

  陳勝這邊命周市為將軍,攻取魏、齊舊地,周市在魏地進軍順利,也效仿各將軍,在魏地尋得魏國舊貴族魏咎,立魏咎為魏王,自己任丞相;在進攻齊地時,齊國舊貴族田儋率軍頑強抵抗,無法攻克齊地。便退回魏地防禦。

  而章邯這邊在澠池擊潰周文大軍,主將周文自刎而死之後,章邯率秦軍繼續東進,直逼攻打滎陽的吳廣軍,這時吳廣的部將田臧因吳廣想退回陳縣,夜間殺死吳廣。

  陳勝知道之後,封田臧為楚令尹上將軍,讓他統率滎陽之兵。田臧此時犯了軍事戰術大錯,他令李歸統率部分兵馬繼續攻打滎陽,自己親率主力向西迎戰章邯大軍。

  章邯聽說起義軍這時還敢分兵,心中大喜,立刻決定將戰場設在糧庫敖倉附近,誘敵來此進行決戰,敖倉位於滎陽西北,以敖山而得名,北臨黃河而接濟水,南靠廣武山,西隔汜水而又有天險成皋(後世虎牢)作為關隘。

  章邯領司馬欣、董醫率十萬軍,向北迂回,繞過田臧軍,向滎陽方向攻去,章邯自己,則率大軍在此以逸待勞,等待田臧軍的到來。

  李歸在攻打滎陽時,沒想到秦軍會來的如此之快,以為田臧已經兵敗,急忙令部隊撤退,李斯的長子李由見援軍已到,立刻大開城門,緊咬住李歸軍,司馬欣、董醫趕上之後,與李歸軍在滎陽城郊展開決戰,李歸軍士卒已經無心再戰,很快被秦軍擊敗,李歸戰死。

  司馬欣、董醫則會師與章邯合擊田臧軍,田軍潰不成軍,田臧亦戰死。

  陳勝得知指揮,頓時感覺天昏地暗,被身旁的部將扶住,問道如今章邯大軍的動向,張楚上柱國蔡賜站出來說道:“章邯大軍一路進攻郟縣(jiá),另派董醫進攻許邑,鄧說、伍徐不敵章邯軍,已經退回陳都。”

  陳勝大怒,命中正朱房,司過胡武議定鄧說之罪之後,立刻斬殺了鄧說。

  蔡賜又開口說道:“王上,如今章邯大軍殲滅周文軍、田臧軍,吳廣滎陽余部也已所剩無幾,正揮師向陳都進擊,臣願率軍截擊章邯。”

  陳勝重新坐下,思索了一下,準了蔡賜前往截擊章邯,自己則親自整頓兵馬,屯兵在陳都西郊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蔡賜部眾難以抵擋士氣正盛的秦精銳大軍,很快戰敗,蔡賜戰死,陳勝救援不及,攜將軍張賀與秦軍戰於西郊,張賀被章邯用計陷入章邯預備好的殲滅陣型,不幸戰死,陳勝率寥寥部眾突圍出去,殘部到下城父時,被秦軍嚇破膽的禦者莊賈殺死,帶人頭投降了章邯。

  這位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首位農民起義軍,就這樣悲劇的落下了帷幕。

  章邯大悅,命莊賈在陳縣防禦,自己則準備北上收復燕趙。

  聽聞陳勝被害,陳勝的侍從、將軍呂臣悲憤莫名,立刻在新陽重舉義旗,組建“蒼頭軍”,率軍進攻陳縣,攻下陳縣之後,將莊賈腰斬,重新豎起“張楚”大旗。

  而原奉命東下發展的部將召平,也假借陳勝名義,拜原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為上柱國,項梁得大義名分,開始西進,攻略秦地。

  ————————

  扶蘇知道此時正是攻入鹹陽的好時機,遂與蒙恬擬定作戰計劃,開始準備俯衝而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