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位面之金榜題名》第一十三章 閉門苦修
  第二天一大早,秦書凡送覺遠進達摩洞,在洞口站了良久,才回到達摩院。

  達摩院內空蕩無人,隻有覺性一人端坐於演殿內上首,見秦書凡走進來,神色微怒:“第一天做早課為何遲到?”

  秦書凡上前恭敬道:“覺遠師叔受罰面壁三載,弟子送師叔達摩洞,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

  覺性見愛徒神色悲傷,歎道:“為師知你是個知恩重義的孩子,今後若有要事,可提前給為師講明,下去吧。”

  秦書凡沒有立即回去,獨自做完早課,演完武功,才回到自己居所。

  成為達摩院武僧,除了每天和眾僧一起做早課演武外,中午到晚上的時間皆可自由支配,秦書凡決定閉門苦修。

  鐵布衫、般若掌、心意決,三本武功秘籍擺放在桌子上,秦書凡琢磨著先從那一本開始練習。

  鐵布衫,顧名思義即為“身穿鐵製之衣衫”,意指全身如鋼鐵能抵抗外力攻擊,是門錘煉皮膜的硬功。

  修練之初,往身上纏繞軟布,用硬物擊打,輔助藥材消腫,如此數年,將全身皮膜練到如牛皮一樣厚,再除掉纏繞身上的軟布,以木錘捶擊,同時運氣擬神斂力,直到皮膜變得綿軟如棉,鐵布衫才算小成。

  很顯然,沒有近十年功夫,鐵布衫很難大成。

  秦書凡暫時將鐵布衫放在一邊,目光移到般若掌上。

  般若掌,是門貼合佛法的武功。

  般若,意指終極智慧、辨識智慧。

  在秦書凡看來,般若掌就是智慧掌。

  智慧,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往往說一個人有大智慧,就是指這個人閱歷非凡,主要體現在感知、知識、記憶、理解等等多種能力上。

  而在佛門中,智慧卻是另一層意思。

  般若,是梵語,佛門的主旨是四大皆空,所謂的終極智慧也就是空!

  但是,人在廟中坐,不諳紅塵,不解世俗,即便蒲團坐穿,嘴皮讀爛,也修不到四大皆空,成不了正果。

  所以,在少林寺的武學中,般若掌是最難練的掌法,也是最精奧的掌法,可以說是門修心的上乘武學。

  而且要練般若掌,必須先從羅漢拳練起,再經韋陀掌等諸多掌法,循序而進,隨著對佛經解讀越深,掌力方能越練越強,招數異愈練愈純,可以說學無止境。

  到最後一招“一空到底”之時,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於無形,沒有了色,沒有了受想行識,色是空,聲香味觸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秦書凡自忖眼界超凡佛法精深,但要做到四大皆空那種程度,還差得很遠很遠。

  “雖然短期之內無法讓般若掌大成,卻可以用來錘煉智慧,提升心力。”

  秦書凡將般若掌放在一邊,拿起心意決。

  “運氣宜順為要旨……初練每時三十六,月後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連,功到氣隨走遍天。”

  秦書凡誦讀練功口訣,對照覺遠功夫心得和五拳精要漸漸明白。

  所謂的氣,不是武俠小說中的真氣,也不是人的呼吸氣,更不是空氣中的任何氣體,而是人體內產生的一種熱量。

  這種熱量,是從胃中的食物內提取而出,一般情況下是用來補充人體所需,維持生命運轉,隻有在人體劇烈運動的時候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不過熱量會通過人身毛孔快速散發,所以人在劇烈運動後就會特別熱、特別累、特別餓,

這正是熱量散發,氣泄的一種表現。  練武者先將身體練結實,再將身上的力量練到強大無匹,凝成一股後,想要繼續前進,就得用“意念”感悟體內的氣,繼而收斂束縛,保證氣不散發出去,最終控制氣在體內流通。

  這是個很複雜的過程。

  最終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一拳擊出,勁力可剛可柔,全在一念之間,才算練勁圓滿。

  這便是覺遠總結的第三關卡理論,似乎與後世的內家拳有異曲同工之理。

  “心意心意,隨心所欲,既能練心練意又能練氣練力,覺遠師叔說過,心意決大成後,可籍此總領各種功夫,招式隨心所欲,但要做到勁貫全身,功夫收發於心,還需心、意、氣、力四者結合,要化大量的時間摸索。”

  秦書凡有了決斷,主修心意決,輔修般若掌和鐵布衫。

  院子裡。

  秦書凡四平八穩的站著馬步,雙手不斷揮動,如同老農拿著鋤頭在地裡慢慢鋤地。

  每次揮動時,都能調動身體的力量,而後停頓三秒,再用“意念”仔細感悟力量的變化,慢慢調整手中的動作,繼續揮動。

  漸漸地,秦書凡沉浸在其中,手中的動作也越來越慢,揮動時,一板一眼,全身骨骼卻劈裡啪啦脆響,停下時,靜若處子。

  秦書凡雙手虛握揮動,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把握住自身體內的力量,隨即揮動這股力量,慢慢地,一縷熱氣在胃中升起,秦書凡用“意念”感悟, 把它當成孩子,可惜這縷熱氣很快通過毛孔散發出去。

  秦書凡不氣餒,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他重新調動體內的力量,繼續感悟。

  不知不覺,一天時間過去,秦書凡睜開眼時,已是月到中天。

  “時間過得真快,先去吃些野味補充體力,再鑽研覺遠師叔的練功心得和五拳精要,然後睡覺。”

  秦書凡活動了下身體,趁夜奔出寺廟。

  接下來的時間,秦書凡除了做早課和演武外,其余時間都在院裡或後山閉門苦修,幾乎不於人交流。

  如此這般,三個月時間一晃而過。

  這日清晨做完早課演完武功,秦書凡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去閉門苦修,而是與眾師兄弟一道來到演武大殿觀看一場比武。

  比武的雙方是兩名達摩院高手,兩人平日素有過節,今日在演武大殿用切磋的方式解決矛盾。

  這種事情在少林寺裡並不是稀奇,下到羅漢堂,上到達摩院,武僧間一旦有矛盾便通過切磋的方式化解恩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少林寺這樣的佛門清淨地也一樣不能免俗,試想一下,一幫子平日裡隻知練武的武僧卻得不到有效發泄,即便戒律再嚴,也遲早會出亂子。

  而少林寺立寺數百年可不是空說的,早有一套解決此事的方案――比武切磋!

  切磋,一來可以化解矛盾,二來促進武僧的爭強好勝之心,三來增加實戰,有此三種好處,少林寺何樂而不違呢?

  而且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的促進少林醫術發展,禪武醫的名頭就落實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