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楚臣》最新章節...
(今天南通市要召開網絡作家協會成立大會,隻有一章)
大梁皇宮內,剛過午後便顯得陰森冷寂,太上皇駕崩,朝中很多大臣也都告起病假,早朝時大殿之上比登基這些天更顯得稀稀落落。
在玄甲都的基礎上,擴編左右玄甲軍,作為新帝的侍衛親軍。
早朝過後,左玄甲軍都指揮使陳昆、承天司都尉荊振、荊振胞弟、右玄甲軍都指揮使荊浩、內府司大臣雷九淵等人被新帝留下來,神色肅穆的坐在大殿內,聽承天司校尉沈鵬單膝跪在禦案之前,稟告楚國的最新動向:
“壽州分兵三萬,進駐巢州、滁州,但徐明珍本人還留在壽州城。楚信王楊元演督軍入廣陵,在廣陵繼續招兵買馬,擇日或渡江進入潤州,與信昌侯李普會合。其西線,楚潭州楊元溥率三萬兵馬抵達嶽陽,便按兵不動。杜崇韜則從方城回到襄城,而張蟓率部守荊州,暫時還沒有什麽異動,沒有上表金陵,但同時也拒絕楚潭王楊元溥派使者入境。而楚國洪州、越州等地的楚軍動向,暫時還沒有消息傳回來……另有探馬從蜀國傳回消息,其清陽郡主留信蜀主王建,於元月十一日與楚使韓謙不告而別,此時尚不知去向……”
“韓謙劫持清陽郡主,或許已去嶽陽,與楊元溥會合了。”陳昆皺緊眉頭說道。
此時梁楚兩國皆發生驚天劇變,看上去他們先一步控制汴京,但論及形勢,卻一點都不比楚國樂觀,畢竟梁國除了內部的憂患外,北面還面臨著糾纏數十年的晉軍威脅。
倘若叫韓謙輔佐楚潭王楊元溥先一步穩定住楚國的局勢,形勢對他們而言將更加的險惡。
雖然潛伏在蜀國的密諜,傳回情報說清陽郡主留信蜀主王建,是自願隨韓謙遁往楚地,與楚潭王楊元溥完婚,但熟悉韓謙算計的陳昆,則認定清陽郡主實際應該是被韓謙劫走――當然了,要是清陽郡主真是自願隨韓謙歸楚,情況將對他們更為不利。
這些事都意味著韓謙在蜀地,應該要比蜀軍的情報系統,更早知道金陵發生劇變的消息;韓謙是不想被蜀主王建扣押,才毅然潛逃回楚國的吧?
項城侯荊振與其弟荊浩率府衛及承天司秘卒八百精銳,控制仙津橋,是玄甲都精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順利殺入汴京城的關鍵,在逼宮篡位成功後,他們自然也是新帝倚重的親信大將。
不過,
他們兄弟二人,之前一直都留侍汴京,沒有機會隨朱裕參與荊襄戰事,對韓元齊於淅川受挫之痛沒有切膚感受。
因此,他們的心裡,多多少少覺得陛下與陳昆、雷九淵等人,過度重視韓謙這個人物了。
朱裕坐在禦案之後,臉色陰沉卻不作聲,旁人也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著什麽,也不知道今天早朝那麽多大臣告假,令他心裡不悅,但不管怎麽說,太上皇的“駕崩”,令大梁君臣之間形成一道難以彌合的縫隙。
“蜀主王建原本可以觀望形勢,甚至更進一步,即便不趁機奪下荊州,也會派人鼓動張蟓、杜崇韜二人割據荊襄――倘若清陽郡主正式與潭王楊元溥完婚,態度或多或少會發生些許微妙的變化吧?”雷九淵聲音沙啞的說道。
即便不考慮蜀主王建個人的情感,清陽郡主的去留,其實還將左右蜀國內部很多人物的選擇。
特別是剛剛新任渝州刺史的長鄉侯王邕,他原本應該就是指望其胞妹清陽郡主與楚國的聯姻而壯大聲勢。
這些都會在蜀國內部促成對楚潭王楊元溥的態度,發生微妙的變化。
而楚國對楚潭王楊元溥的態度,又將影響到分據荊襄的張蟓、杜崇韜的選擇。
所以從這點來說,韓謙潛逃歸楚之際,將清陽郡主劫走,可謂是既大膽又絕妙。
雷九淵這幾年雖然也沒有離開汴京,但韓道勳身邊所潛伏的那名蟄虎,每回有情報傳回來,都會有一份遞到他那裡,韓道勳、韓謙父子這些年來所做的諸多事,雷九淵要比荊振清楚得多,也更清楚的認識到韓謙的威脅有多大。
相比較而言,荊振剛剛接掌承天司才二十天,而這二十天荊振的主要精力還要放在監視汴京城裡的風吹草動之上,還沒有時間去研究以往所積累的大量資料。
“楚潭王楊元溥不足恃,沈漾有治政之功,卻不擅謀,韓謙到嶽陽後,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一旦他利用清陽郡主與楊元溥完婚之事,迫使蜀主與楊元溥結盟,形勢將對我們極為不利。”陳昆始終堅持清陽郡主離蜀,皆是韓謙一手策劃的陰謀,也猶為感到擔憂。
牽一發而動全局,他們權衡韓謙的去向,實際也決定他們在大梁南境的戰略選擇。
他們此時在汴京僅有四萬兵馬,要震懾附近的州縣不敢有異動,就調不出多少兵馬去征討博王朱。
韓元齊在蔡州雖然有六萬兵馬,但韓建死後,韓建諸多舊部雖然都表示要與韓元齊追隨新帝,但軍心不可能不受動搖,也保不定有將領暗通博王,短時間又難以進行徹底的梳理。
這種情形下,即便其他四路節度使軍及北面的晉軍暫時都沒有什麽動靜,他們想要乾脆利落的解決掉博王與馮廷鍔所率的八萬叛軍,也是相當的吃力跟凶險。
而倘若韓謙與楚潭王楊元溥會合之後,得知大梁發生劇變的消息,又豈會輕易叫他們有機會解決掉陳州叛軍?
而一旦叫博王朱在陳州站穩腳步,連橫徐潁等地,那大梁的問題就嚴重了。
“潛伏於韓道勳身邊的那名蟄虎,有沒有暴露?要是韓謙這人實在重要,可令他伺機行刺,除掉心頭之患。”荊振建議道。
“那蟄虎離開金陵後,便失去聯絡,即便派人過去聯系,或許不會從命。”沈鵬擔憂的說道。
項城侯荊振也是在朱裕登基之後,才出任承天司都尉,執掌承天司的事務,對承天司秘卒及潛伏密諜的情形談不上特別熟悉,但他心裡也知道隻要是人,便會有七情六欲,有些密謀潛伏敵境太久,心志再堅定,也容易迷失,不可能真就會像傀儡一般完全聽從承天司的差遣,甚至他們還要擔心這些蟄虎有可能會叛變、反噬,很多事情都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韓謙或許不會急著去嶽陽。”朱裕這才揚起頭來,說道。
“陛下,韓謙倉促逃離蜀國,又將清陽郡主劫去楚國,不去嶽陽跟楊元溥會合,又會去哪裡?”陳昆不解的問道。
“韓道勳受極刑慘死,楊元溥之母王嬋兒及李普等人皆有促成,他們忌憚韓謙越深,潭州一系內部裂痕越深――楊元溥及潭州眾人不可能考慮不到這點,韓謙也不可能不會顧忌到這點。李普或許在潤州統兵無法脫身,但他們應該會想辦法護送王嬋兒去嶽陽,跟楊元溥會合。到時候韓謙即便在嶽陽,楊元溥也就難事事對他言聽計從。而除了韓謙之外,此時賦閑洪州多年的李遇,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人物。”朱裕冷冽的說道。
雷九淵、陳昆皆深以為是的點點頭。
楚浙東郡王李遇,乃是楊密麾下唯一封王的異姓部將,楊密崛起淮南,吞並廣陵之後,攻取升州(金陵)、潤州,平滅越王董昌等戰,李遇其人功不可沒,也是因為功績太顯,在封浙東郡王之後,便被楊密削奪兵權,使任兵部尚書,很快就令他致仕,回故居洪州賦閑。
信昌侯李普乃是李遇的胞弟,而荊州刺史張蟓也曾是李遇麾下的大將――即便此時張蟓不可能再聽命於李遇,但也不能否認李遇對張蟓有著旁人不及的影響力。
浙東郡王李遇雖然置身奪嫡事之外,但此時大楚天翻地覆,他顯然不可能再隱逸山野。
洪州除了李遇隱居山野之外,還有一個楊氏宗室的重要人物,那就是洪州刺史、豫章郡王楊致堂,楊致堂乃是楊元渥、楊元演、楊元溥三人的堂兄,是天佑帝長兄之子,與鎮元侯楊澗乃是宗室子弟裡唯數不多的重要人物。
楊致堂與李遇,實是能決定大楚局勢重要轉折的兩個關鍵人物。
“擬旨,遣使去魏州,擢魏州防禦使秦師雄任樞密使,接到孤人的旨意後即刻動身,赴任汴京,使賀王朱讓接任魏州刺史、魏州防禦使……”朱裕摒棄掉對西南方向的擔憂,著身邊的侍宦侍候筆墨擬旨。
相比較擔憂韓謙的去向以及楊元溥等在潭州的選擇, 他首先要做的還是安定住汴京的局面。
雷九淵自詡智慮過久,但也深感當前大梁所面臨的局面太過複雜,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僅靠他們數人很難將諸事考慮周詳,不出一絲錯漏,眼下關鍵還是要讓中樞院司運轉起來。
特別是執掌軍機的樞密院恢復正常,汴京城寵大的體系才會運轉起來,之後才能從容不迫的進行平叛、藩鎮輪調等事。
秦師雄不僅是四大節度使級的鎮帥之一,是追隨先帝最主要的將帥,是東線抵禦晉軍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秦太妃的胞兄、賀王朱讓的舅舅。
朱裕率部進入汴京,賀王朱讓在府衛的簇擁下,第一時間逃離汴京,趕往魏州投靠秦師雄。秦師雄與賀王朱讓,是最有可能響應博王朱在魏州興兵叛兵的一支兵馬。
朱裕決意調秦師雄回汴京出任樞密使,執掌汴京軍機,由他的異母弟賀王朱讓接掌魏州的軍政大權,希望籍此化解諸鎮藩帥的擔憂,消除他們的反叛之心,以便他能集中力量消滅博王朱與馮廷鍔,但這道聖旨傳到魏州,能不能取得預想中的效果,現在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