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古術奧義之催眠術》第77章休養生息閑時賞文
  巫雙兒喂了劉夏萊幾口稀粥,安慰道:

  “劉大哥,你的朋友一定會吉人天相的。說不定他們也被誰救了,不敢聲張,怕被糾察隊的人抓走。你先把傷養好,我陪你一起去找他們。”

  劉夏萊暗道:小沫、小影,你們一定要平平安安,最好在外面被人救走,要不然就要和我一樣被關在這個小島出不去。

  劉夏萊又轉念一想:這小島竟然能進來,一定能出去,等傷好了我一定得想辦法啊出去。

  於是強忍著吞咽的疼痛,將那碗粥都吃了下去。

  巫雙兒見劉夏萊吃完後,幫助他躺下,就施施然出去了。

  劉夏萊開始冥想,希望能早點恢復。

  劉夏萊在巫雙兒的細心照顧下,慢慢可以下來走動了。

  巫雙兒白天要在爺爺的藥鋪裡幫忙,怕劉夏萊無聊,就拿了幾本書給劉夏萊打發時間。

  其實劉夏萊為了盡快恢復,除了吃飯睡覺,就坐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冥想。

  當然也有想走動一下的時候,但是巫雙兒讓他先不要出房門,怕人雜眼多,把劉夏萊在這裡的事傳出去,當初讓那個夥計幫忙換衣服,也隻說是親戚的親戚,患了重病在這裡修養,方便治療。

  劉夏萊在房間裡踱步的時候,也會隨手拿起巫雙兒留給他的書,都是一些白話小說,看著看著也有些比較有趣的地方。

  這天劉夏萊正翻看著手中的小說,這本書的作者叫作巫言,書名《三國爭霸》,一看書名就知道是寫三國時的故事。

  同樣是《三國志》裡演繹出來的故事,《三國爭霸》這本書與羅貫中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的著重點不同。(《三國演義》是在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羅貫中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沿襲了平話“擁劉反曹”的傳統,以蜀漢矛盾為中心,以三國矛盾鬥爭為主線來展開情節,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

  《三國志通俗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

  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

  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劉夏萊手中的這本《三國爭霸》卻以曹操作為主線人物,描述了曹操在諸侯並起、軍閥混戰的年代,從一任俠放蕩少年,成長為統-中國北方的霸主-魏王的過程。

  這本書的主旨在於肯定曹操的事功和諸多有影響的思想,有區別的對待其詭譎之情,非議其嗜殺以及酷虐變詐的為人。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動蕩的社會裡。正是這個環境,為曹操和一大批人提供了發揮才乾的機會。

  他鎮壓過農民起義軍,並在農民起義中壯大、發展了自己。他是漢末軍閥混戰的參與者。但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在他,而在於社會制度本身,在於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以及董卓專權的結果。

  所以本書作者認為,沒有必要追究曹操鎮壓農民起義的歷史責任。更認為,與其說他是軍閥混戰的參與者,毋寧說他是試圖結束軍閥混戰的有功人。

  他不辭鞍馬,馳騁疆埸,摧滅群雄,統一了北方,使北方社會獲得了幾十年的相對安定,民人得以安居,經濟得到一定恢復,民族關系也有了很大緩和。

  從這一角度看,曹操不愧是一個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物。

  ?曹操出身於一個世受皇恩、地位顯赫但不顯貴的家庭。祖父曹騰曾是宦官的總頭領大長秋,封費亭侯;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官至太尉。這樣的家庭,對曹操待人、為政、人生觀的形成自然產生了很大影響。

  他自幼養成了“任俠放蕩”、機警而善權數的性格;踏入仕途,有膽量做別人之所不敢做的事。

  但這樣的家庭出身,自然又不為士人所重,甚至還有點被人瞧不起。因而使曹操處事容易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同時又易於產生某種自卑的心理。

  他選人惟才是舉,用人不拘一格,婚娶不受門第的束縛,為文“通脫”而不受拘束,但又多疑,常以譎詐之心度人;

  他時有“小人得志”的某些表現,容易產生驕傲和浮躁情緒,以致處事不慎,造成重大失誤。

  曹操是一個世所共認的軍事家。這是時代的要求所使然,也是他自我研習兵法理論和長期戰爭實踐的結果。

  他自幼“博覽群書, 特好兵法”;他鞍馬勞頓,倥傯一生,禦軍三十余年。

  諸家兵法理論幫助他認識戰爭規律,得知了戰略戰術之要,從而遊刃於戰亂之機;戰爭的實踐,加深了他對歷代兵家,特別是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從而發展了兵法理論。

  他的著作,富有獨到的軍事見解;他的實踐,既有成功之舉,也有失敗之例,但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均同他的軍事著作一樣,無不體現著他的軍事思想。

  他是一個政治家。他的政治抱負有一個合乎邏輯的發展過程。

  他說過,“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及至身為宰相,自謂“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這種發自建安十五年《讓縣自明本志令》的話,反映了他封公建國前的真實思想。

  他重視集權,“不慕虛名”,自始至終都是他為政的指導思想。

  他設天子旌旗而不為天子,是典型的不慕虛名而重實權思想的體現。

  曹操的經濟建樹,也有不少產生了很大的歷史影響。

  抑製兼並,“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是他的重要經濟思想之一。

  他在河北推行的按畝計租、按戶收絹綿的政策,實開中國租調製之先。

  他在廣泛的地區內“行屯田以資軍食”的主張和措施,長期為後世所效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