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國內部動亂不斷,情報官張廷暉開始把北苑茶葉的主要銷路轉移到了閩地之外,比如吳越國、漢國,以及之前楊氏的吳國即後來徐知誥的齊國,與此同時,加快進度將情報系統布局到其他各國。而此時,齊國皇帝徐知誥又改國號為唐,並改名為李昇,自稱是唐朝憲宗皇帝的後代。李昇的唐國在江南諸國之中,國土面積最為廣闊,軍事實力最為強悍,但李昇的治國方式是保境安民,即使面對周邊實力較弱的吳越、閩、楚等小國,李昇也沒有恃強凌弱,而是積蓄力量,等待中原王朝出現變故,一舉北伐佔據中原,等中原佔據了,南方小國自然是望風而降。趁亂之際,張廷暉離開建州,來到了唐國國都金陵城。這裡的人民安居樂業,商業繁華有序,不禁讓張廷暉看到了希望。只不過,張廷暉在這裡舉目無親,他該如何開拓茶葉的銷路,又如何暗中布局情報系統呢?
閩國王延羲和王政兄弟之間發生內鬥,原本是唐國趁機吞並閩國的良機,然而李昇卻派遣客省使尚全恭來到福州城,作為中間調停人,要求王延羲和王政結束內鬥紛爭。唐國並不是閩國的宗主國,閩國也從未向唐國稱臣進貢過,唐國不落井下石已是仁至義盡,居然還主動出面調停。在李昇的出面調停下,王延羲和王政兄弟消停了一陣。王政派遣一名牙將和女奴手持誓書香爐來到福州城,正式宣告和王延羲結束戰爭,並在宣陵進行正式結盟的儀式。閩國在王延羲登基一年之後,再次恢復了平靜祥和,已經消失了一年之久的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從中原回到了家鄉閩國。鄭元弼曾受王繼鵬之命,出使晉國。此時,鄭元弼回到了家鄉,但王繼鵬已被乾掉,閩國皇帝變成了王延羲。王延羲隨即冊封鄭元弼為諫議大夫,並主動向晉國稱臣進貢。於是,石敬瑭冊封王延羲為威武軍節度使、兼中書令、閩國王。
半年之後,王政和王延羲之間的鬥爭暫時結束,王政派遣牙將和女奴到福州城和王延羲宣布結盟。不久之後,王延羲便開始在福州城西大搞土木,加固整個福州城西的城牆防禦體系。王延羲對王政和建州軍團充滿了戒備、猜忌之心。王政於是以牙還牙,也在建州城大興土木,不僅局限於加固,整個建州城的面積還進行了擴建,使新的建州城外圍四周長達二十余裡。這年正月,王政上書王延羲,要求冊封其為威武軍節度使。威武軍節度使是王潮最早獲取的頭銜,一般來說,隻冊封給閩國的最高軍政長官,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都曾擔任過威武軍節度使。王延羲當然不會理睬,而是改建州城為鎮安軍,封王政為鎮安軍節度使,封富沙王。王政擅自把王延羲所冊封的鎮安軍改為鎮武軍,並自稱鎮武軍節度使。
不久,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王延羲又一次開始了對自己宗室成員的大規模屠殺。王延羲派遣將軍許仁欽率三千精兵突然降臨汀州,將汀州刺史王延喜抓捕帶回福州城。王延喜是王延羲的兄長,王延喜長期在汀州任職,據王延羲得到的情報,王延喜有可能存在和王政串通的嫌疑。於是王延喜被抓到福州城,送入牢獄,等待受審。兩個月後,王延羲把之前幫助其登基的侄子王繼業,也召回福州城。王繼業幫助王延羲乾掉了王繼鵬,成為王延羲最信任倚重的宗室將領,被冊封為泉州刺史。但據王延羲得到的情報,說王政曾經寫過書信給王繼業,希望王繼業出兵幫助王政。書信來往罪行比王延喜的情況更加嚴重,
所以王繼業必須死,於是王延羲在郊外秘密地把王繼業賜死了。 王延羲和王繼鵬一樣,喜歡通宵達旦的喝酒。對於陪伴王延羲喝酒的群臣們來說,如果酒量不好,那就要倒霉了。王延羲平時喜歡在酒杯中放置銀葉,銀葉是一種柔軟的樹葉,浸泡在酒中,很容易喝醉。群臣們把銀葉酒全部喝完才能休息,如果有不勝酒量者,輕則處罰、重則殺頭。這種酒宴和當年王繼鵬的斷頭酒如出一轍。王延羲的侄子王繼柔,酒量不太好,某次喝酒時,打算作弊蒙混過關,結果被王延羲發現了,二話沒說,立即拉出去斬了。跟隨王潮一同入閩的四朝元老周維嶽也差點兒命喪銀葉酒宴。周維嶽曾經為王審知立下過汗馬功勞,王審知封周維嶽為光祿大夫、翰林學士,並賜宅於福州城石井巷。原本周維嶽打算就此安享晚年,但隨著王延羲的登基,周維嶽也牽連進去了。某次銀葉酒宴期間,很多大臣不勝酒力,紛紛喝得醉如爛泥,唯有周維嶽穩如泰山,巋然不倒。於是王延羲向左右群臣質問道:“周維嶽個子矮小,但為何如此能飲酒?”左右群臣解釋道:“喝酒不在身高,能喝酒的人另有盛酒的腸子,不需要身高!”王延羲聽完這番解釋,居然下令把周維嶽拖下宮殿,剖開肚子,看看是否真有盛酒的腸子。此言一出,把左右群臣們嚇壞了,有某位比較機靈的大臣連忙勸阻王延羲道:“如果殺了周維嶽,就沒有人再陪皇上你喝酒了,還是讓他留著小命繼續陪伴你喝酒吧。”王延羲聽從了勸阻,周維嶽總算死裡逃生。
經常陪伴王延羲一起喝酒的是李仁遇和李光準。李仁遇是已故同平章事李敏的兒子,時任閩國鹽鐵使、右仆射,又被王延羲提拔為中書侍郎兼翰林學士。李仁遇在閩國是絕對的皇親國戚,其母親是王審知的女兒,所以他是王審知的外孫,王延羲的外甥。李仁遇的姐姐又是王繼鵬的元妃,所以李仁遇還當過一陣子的國舅爺。李光準,原是閩國的翰林學士、吏部侍郎,由於經常陪王延羲喝酒,很快升任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兼同平章事。
某日,李光準在陪伴王延羲喝酒的過程中,也許是真的喝多了,居然當面和王延羲發生了頂撞,而王延羲顯然也是處於深度醉酒狀態,情緒極度狂躁不安,所以下旨將李光準當夜處斬。李光準被拉到街市上時,已是酩酊大醉,在臨死之前毫不緊張,醉臥街頭,嘴裡還不停地喊著家裡小妾春鶯的名字。行刑的官員看到這幅場景,反而猶豫不決,不敢將李光準處死。於是,這位官員把李光準關進了監獄,準備明天看清形勢再做發落。第二天早晨,王延羲酒醒了,朝會時找不到李光準的身影,向群臣們詢問李光準的下落。那位負責行刑的官員暗自慶幸不已,連忙向王延羲如實匯報昨晚的事情經過。王延羲驚訝不已,李光準當堂立即被無罪釋放。
泉州刺史王繼嚴被乾掉後,王延羲任命同平章事余廷英為新的泉州刺史。余廷英為人貪婪奢侈,到處搜刮錢財充實自己的腰包,整個泉州城都是余廷英搜刮錢財的場所。余廷英的膽量愈加強大之後,千方百計想把整個泉州城的美女都佔為已有,但作為泉州刺史,不能公然強佔美女,於是假借皇帝王延羲要選宮女的名義,在整個泉州城掠奪良家少女。但這些良家少女並非送到福州王延羲的后宮之中,而是統統送入余廷英府中,由余廷英一個人享用。消息傳到福州城,王延羲十分生氣,派遣禦史彈劾余廷英。余廷英聞聽也很緊張,主動跑到福州城,向王延羲道歉認錯,同時向王延羲繳納買宴錢一萬緡。第二天,余廷英再次行賄王延羲的皇后李氏。李氏是司空李真之女,在永隆四年正月被冊封為閩國皇后。這位李皇后也喜歡喝酒,而且剛愎自用,經常和王延羲唱反調,搞得王延羲對她既愛又怕。余廷英的清楚地掌握了王延羲的軟肋,向李皇后送錢钜萬。王延羲和李皇后對余廷英均相當滿意,余廷英重新被送回泉州繼續當刺史。
王延羲在一次接見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使者時,突然回想起一件往事。幾年前,當新羅國使者向王繼鵬進貢寶劍時,當時的宰相王倓曾經怒斥王延羲是不忠不義之臣。此事王延羲想找王倓算舊帳,但王倓早已去世多年。王延羲難解心頭之恨,把王倓的死屍從棺材中挖出來,對屍體進行虐待毆打。王倓為人正直,深得朝中眾臣們的尊重。校書郎陳光逸雖然官職低微,卻不甘漠視王延羲的昏庸殘暴行徑,他對自己的友人說道:“當今皇帝失德成這樣,國家恐怕要滅亡了,我打算以死相諫,你們認為如何?”友人們紛紛勸阻陳光逸不要去招惹王延羲,但陳光逸決心已定。陳光逸上書王延羲,指出其登基以來的五十余種惡行,並且叩頭流血,希望王延羲可以改過自新。王延羲勃然大怒,下令對陳光逸鞭打數百下,陳光逸硬撐過來,沒死。王延羲不滿意,又下令用繩索將陳光逸懸掛在樹上,陳光逸最終氣絕身亡。
王延羲的女兒出嫁,朝中有十二位官員沒有前來祝賀送禮。畢竟不是所有官員都有資格參加閩國公主的婚禮,但王延羲卻想,不來祝賀送禮,顯然是不把皇帝和公主放在眼中,所以必須嚴懲,這十二位官員於是被處以笞刑。王延羲還把責任推到禦史中丞劉讚身上,認為劉讚監管官員不利,準備連劉讚也一起打。諫議大夫鄭元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反對杖打劉讚。鄭元弼對王延羲說道:“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議刑百僚,不宜加菙楚!”對於鄭元弼的公然反駁,王延羲十分惱怒,正色對鄭元弼質問道:“卿何如魏鄭公,乃敢疆諫?”鄭元弼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陛下似唐太宗,臣為魏鄭公可矣!”面對剛直不屈的鄭元弼,王延羲選擇了隱忍。
面對王延羲的昏庸無道, 王政再次發動了對福州城的戰爭,命大將陳望率兵大舉進軍福州。然而,到了福州城近郊之後,建州大軍遇到了福州城守軍的頑強抵抗,最終敗興而歸。王政對福州的兵戈相向,讓潘承祐又一次大失所望,潘承祐再次對王政上書勸諫,毫不留情地指出王政的十大錯誤。其一,兄弟相攻,逆傷天理。其二,賦斂繁重,力役無節。其三,發民為兵,羈旅愁怨。其四,楊思恭奪人衣食,使愁歸於上,群臣莫敢言。其五,疆土狹隘,多置州縣,增吏困民。其六,除道裹糧,將攻臨、汀,曾不憂金陵、錢塘乘虛相襲。其七,括高貲戶,財多者補官,逋負者被刑。其八,延平諸津,征菜魚米,獲利至微,斂怨甚大。其九,與唐、吳越為鄰,繼位以來,未嘗通使。其十,宮室台榭,崇飾無度。
這一年,唐國的開國皇帝李昇病逝了。李昇病逝後,其長子李璟成為了唐國的皇帝。李璟登基初始,便把自己的好友委以重任,諸如馮延巳、馮延魯、魏岑、查文徽、陳覺等紛紛入朝擔任要職。閩國的內亂不斷引起了李璟的關注,試圖趁王延羲和王政內鬥的時候,出兵消滅閩國。李璟向王延羲和王政分別發出文書,強烈譴責王氏兄弟同室操戈。對於李璟的譴責,王延羲和王政均不予理睬,並且口頭反擊。王延羲引用周公誅管、蔡,唐太宗誅建成、元吉的先例影射王政是陰謀造反的管、蔡,建成、元吉等人,自己討伐王政是名正言順、符合道義的。而王政對於李璟的譴責,反擊口氣更加強悍,直接指責唐國乘人之危奪取楊吳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