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十國霸途》第67章 戡平內亂震懾鄰國
  泉州刺史留從效新官上任,接到王政的詔令後,隨即展開行動。泉州副史王忠順在建州剛完成一次大捷,雖然主動積極要求率兵應敵,但留從效沒有答應,希望他休息休息恢復一下體力,而是派出了另外兩員大將,即陳洪進和張漢思。留從效封陳洪進為吳越征討使,張漢思為征討副史,率三萬大軍前往福州城,對已經過境的吳越軍實施攔截。

  王政不想再讓李仁達這個逆賊蹦躂了,為了防止李仁達的叛軍和吳越軍形成對泉州兵力的夾擊,王政在調動泉州兵力的同時,也給漳州刺史董思安下了一道詔令,命漳州也派出三萬大軍趕赴福州城,進攻佔據福州城的李仁達叛軍。董思安這次身為刺史,責任重大,沒有親自率兵前往,而是派遣漳州副史蘇光誨為討賊大將率兵前往。

  陳洪進率領的泉州兵力日夜兼程終於趕到了福州城外,此時正值黑夜,所幸探子來報,吳越軍還沒有進駐福州城。當晚,吳越軍的將領張筠聽說泉州軍已經攔截了他們進駐福州城的大道,便暗通城內的李仁達,率領八千精兵試圖抄小路,裡應外合,從罾浦南一處的側門即東武門潛入城內,然後同李仁達合兵一處。而趙承泰率領剩余的二萬兵力隨時準備突破泉州兵力的攔截。

  就在張筠的八千精兵趁夜抹黑潛入城內的時候,王建封率領的五千精兵及時趕到,發現了吳越軍的蹤跡,將部分吳越軍截斷在了福州城外,並趁機一同潛入了福州的外城。此時,趙承泰的二萬吳越兵力和陳洪進的三萬泉州兵力也在城外大道發起了大戰。

  吳越軍不敵泉州軍,很快就潰敗而逃。陳洪進轉頭協助王建封,兩人率兵輕松擊敗了李仁達和吳越的聯軍,並乘勝追擊攻佔了東武門,把福州內城連通城外的最後一個通道掐斷了。於是,福州內城水泄不通,瀕臨最後城破身死的境地。李仁達空歡喜了一場,原本以為得到了吳越國的救援,便可以使福州城牢不可破,但眼下福州外城已經被攻佔,目前只不過在福州內城多了幾千的吳越軍隊,當然也多了幾千張要吃要喝的嘴。

  接近三萬的大軍圍攻福州內城,本以為就要拿下岌岌可危的福州城了,但探子卻突然來報說,在福州城南白蝦浦外的海面上,突然出現了數百艘戰船和數萬名將士,經確認,是吳越國的水軍。原來,錢弘佐知道泉州和漳州皆有出兵福州城後,便又派出了吳越國的水軍將領余安,率領數萬吳越國水軍將士,由海道救援福州城。

  若是將圍城的兵力調去攔截吳越水軍,只怕福州外城又被李仁達奪去,功虧於潰。若是不調去攔截,只怕內城沒有攻下來,吳越水軍兵臨城下,形成夾擊之勢,導致更加危險的境地。

  就在他們左右為難之時,漳州兵力在蘇光誨的帶領下火速趕到了。來自建州、泉州和漳州的三路兵力終於匯集在福州城下,三位將領經過商議,決定將漳州的三萬兵力調往城南白蝦浦,泉州和建州的兵力仍然圍攻內城。

  當余安出現在福州城外的海面時,福州城已經被圍住了。經過一番偵察,福州城南白蝦浦似乎防禦比較薄弱,余安於是將白蝦浦作為吳越國水軍的登陸點。白蝦浦的海面和陸地之間有一大片灘塗沼澤,戰船根本無法行駛,將士步行也十分困難。不過,吳越國的水軍對此提前做好了準備,將隨船攜帶的大量竹簀,鋪設在灘塗沼澤之上供士兵行走。

  蘇光誨率領的漳州三萬兵力也同時抵達白蝦浦,當吳越國援軍在白蝦浦登陸時,蘇光誨迅速下令弓箭手,用密集的箭雨伺候行走於灘塗沼澤的吳越水軍。吳越水軍傷亡慘重,余安被迫停止登陸,率兵退回戰船之上。

  白蝦浦的戰場出現了僵持狀態。余安的吳越水軍無法通過灘塗沼澤,只能躲在戰船之上,等待戰機。而蘇光誨的漳州大軍也無法通過灘塗沼澤,去攻擊吳越水軍。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蘇光誨急中生智,讓三萬將士齊聲叫喊:

  “李仁達投降啦!投降啦!”

  “勝利啦!勝利啦!勝利啦!”

  “福州城攻下啦!攻下啦!”

  余安的水軍此行的目的就是福州城,聽到這一聲聲的叫喊,便以為福州城已經被攻佔,隻好率領全體水兵撤退,漸漸消失在福州城外的海面上。

  蘇光誨親眼目睹余安的水軍從白蝦浦外的海面撤退之後,便立即調領三萬的漳州兵力殺回福州城下。

  此時,趙承泰的兩萬吳越軍早已被陳洪進的三萬泉州兵力擊潰,吳越將領趙承泰被陳洪進當場砍殺。而福州城內的李仁達叛軍和幾千名張筠率領的吳越精兵正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援軍的到來,然而他們等來的不是吳越援軍,而是蘇光誨的三萬漳州兵力。

  如此一來,泉州和漳州的六萬大軍加上建州的五千精兵攻佔了福州外城,合圍福州內城的李仁達叛軍。李仁達是個貪生怕死之徒,知道這座城守不住了,急著想開城門投降。然而,李仁達的弟弟李弘通拒不願降,試圖率兵突出重圍,結果剛衝出城門,就被亂刀砍死了。

  聲討逆賊的六萬大軍聲勢浩大地挺進了福州內城,活捉了逆賊李仁達和吳越將領張筠。逆賊李仁達隨即被王建封押回了建州,交由王政處置。王政令刑部公布李仁達的七宗大罪,依法將李仁達斬首。吳越將領張筠則被當做俘虜關押在福州城的大獄裡,等候處置。

  至於如何處理張筠,尚書仆射潘承祐和兵部尚書林翰商議,同樣可以按處理唐國俘虜的策略,用來換錢。此前,唐國幻想李仁達製造混亂,拒絕交換戰俘。這會兒李仁達已經伏法,為了讓李璟識時務,王政派遣使者把李仁達的人頭送去了金陵城。畢竟李仁達曾經向李璟稱臣了,也算物歸原主。

  為了讓李璟盡快簽署交換俘虜的協議,殷國使者甚至放話,過幾天就把三個被俘的唐國將領的人頭依次送來。 李璟畢竟看重查文徽,生怕王政當真把查文徽的人頭給砍了,於是立即簽署交換協議,讓戶部支出一千兩黃金交給了殷國使者。

  唐國果然是財大氣粗,一千兩黃金說給就給,也不怕王政反悔。當然王政是個講信用的人,既然簽署了協議,就得按協議做事,將被俘的查文徽、何敬洙和姚鳳等三個唐國將領送上了前往金陵城的歸途。

  有了唐國的榜樣,接下來就可以吳越國的俘虜張筠了。張筠畢竟不是什麽重要的人物,經過商議,交換協議上明碼標價的數目是五百兩黃金或是五千兩白銀,畢竟吳越國也是不缺錢的。

  然而,當殷國使者帶著協議前往吳越國的時候,錢弘佐卻拒絕簽署交換協議,但表示願意給予五百兩黃金的賠償,用於修複在戰亂中被毀壞的福州城。原來吳越國國王錢弘佐擔心日後王政報仇,而謊稱這次是他們私自出兵,並非錢弘佐下令。

  殷國使者高興地拿了吳越國賠償的五百兩黃金,以及一張空白的協議回到了殷國。為了撇清關系,錢弘佐甚至答應把張筠交給殷國,隨意處置,與吳越國一概無關。雖然這麽說,但王政也不忍心殺害俘虜,既然已經拿了錢,那還是把人放了吧!

  自此,內患完全解除,閩地五州盡歸殷國所有。而外患也暫時得到了穩定,吳越國三番兩次想偷吃閩地這塊肉,結果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此時已經不敢再貪吃了。至於唐國,雖然目前是沒有什麽威脅,但李璟那個人貪得無厭,狂妄好戰,說不定哪一天就打過來了,不得不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