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十國霸途》第44章 布局茶業實為情報
  祭禮結束之後,王政被邀請品茶。

  王政端起茶甌,吹了吹熱氣,抿了一口,問道:“請問裡正,現在喝的這是什麽茶呢?我在茶鋪裡看到過吉苑裡出產的研膏茶,莫非這就是?”

  “正是研膏茶!”裡正張老爺顯得十分自豪,繼續介紹道:“我們吉苑裡生產的茶葉,主要是通過蒸青、壓榨、烘焙製作成茶餅,我們稱作研膏茶,所謂研膏,就是在製作中通過壓榨而去其茶膏。”

  王政在家裡喝過這樣的研膏茶,味道一點也不像中國的綠茶,倒像是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式紅茶。記得好像小日本就一直流行喝煎茶,這蒸青茶要比炒青茶苦得多,所以小日本喝茶喜歡配甜點,用甜食來壓製茶湯的苦味。王政沒想到,眼下這個時期的片茶雖然也是蒸青茶,但它卻並不苦,因為研膏這一道工序,苦味兒早被研出去了。雖然好喝,可是這茶泡起來可就講究了。

  想來恰是這個時期,煎茶法代替了煮茶法而成為主流。煎茶,特指陸羽《茶經》所記錄的飲茶方法,區別於漢魏六朝的煮茶。根據陸羽《茶經》,煎茶茶藝的程序有:備器、擇水、取水、候湯、炙茶、碾羅、煎茶、酌茶、品茶等。由於研膏茶的製作工藝更加精細,使得在備茶上就有幾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羅茶三項。茶葉有粗、散、末、餅四類,而以餅茶為主。無論是餅茶還是散茶,都須碾成茶末而煎用。若用散、末茶,或是新製的餅茶,則只需碾羅而不需炙烤。散茶直接碾羅成茶末,團餅茶則要經炙、搗後碾、羅成末。

  煎茶是從煮茶演化而來的,是直接從末茶的煮飲法改進而來的。在末茶煮飲情況下,茶葉中的內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特長時間的煮熬,況茶葉經長時間的煮熬,其湯色、滋味、香氣都會受到影響而不佳。正因為如此,對末茶煮飲加以改進,在水二沸時下茶末,三沸時茶便煎成,這樣煎煮時間較短,煎出來的茶湯色、香味俱佳,於是形成了陸羽式的煎茶。

  此時,裡正張老爺轉而又上了另一種茶,說道:“請刺史大人再品此茶。”

  王政聞了聞,又品嘗了一口,和剛才的茶不一樣,但又不知道是什麽茶,隻好笑著反問道:“不是研膏茶了?”

  張老爺微微一笑,說道:“現在,我們的工藝更進一步了,需要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名貴的香料膏油,印製成茶餅後光潤如蠟,煎點時,乳泛湯面,與鎔蠟相似,因此,我們決定把這品新茶稱為蠟面茶。”

  “蠟面茶?”王政這才想起,上次陪張廷暉和阿霞姑娘去茶鋪,隱約聽到張廷暉和茶鋪掌櫃提到此茶。

  裡正張老爺肯定道:“對,這款蠟面茶還沒有定型,我們茶場的幾位師傅還在摸索階段,茶場裡只有從福州帶回來的樣品。我們現在喝的就算從福州帶來的樣品。不過,造茶師傅已經把蠟面茶的製作工藝流程確定下來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吉苑裡的蠟面茶就可以進入茶鋪,擺上貨架了。”

  隨後,裡正張老爺讓副裡正張廷暉帶刺史大人巡視茶場。王政跟隨張廷暉踏進了吉苑裡的茶場,見到了幾位師傅,於是虛心地學習起來。

  師傅們告訴王政,目前場子裡生產的成品茶可分為兩類,一類叫草茶,一類叫片茶。做草茶比較簡單,將新摘的茶葉漂洗乾淨,攤入蒸籠,蒸到由綠變黃,晾至半乾,用炭火焙乾即成。做片茶比較麻煩,在把茶葉蒸熟以後,還要用布包起來,

放進大木榨裡使勁擠壓,擠出一部分苦汁,再放進茶臼裡搗成茶泥,然後再將茶泥挖到陶盆裡,加入泉水,反覆衝洗,盡可能地把苦澀成分除乾淨,最後再放進茶模,壓成不同造型的小茶磚,並放在竹籠裡烘焙至內外乾透。  簡而言之,草茶就是蒸青散茶,而片茶則是蒸青研膏茶,並且還是壓成茶磚的蒸青研膏茶。

  其中一個師傅解釋道:“這研膏茶,是由茶焙作坊製作的獨特茶品。一般來講,其他地方的茶品都是通過草茶來製作生產蒸青茶。而像我們茶場這樣的茶焙作坊,就采用了獨特的製作工藝,把蒸青茶也研末和膏,壓成茶餅,製作成了研膏茶。”

  另一個師傅補充解釋道:“其實,所謂研膏茶,不過就是加工時多了一道研膏的工序。而所謂研膏,其實就是通過壓榨、舂搗、揉洗、研磨等方式,將茶葉裡的苦汁排擠出去,使成品茶甜而不澀,香而不苦,甘香厚滑,入口綿柔。”

  王政不禁問道:“做茶需要研膏,也就是去除苦汁,必然會損失大量的營養成分,那麽這種做法豈不是得不償失?”

  這個時候,張廷暉回答了王政的這個問題,說道:“我承認這一點,可是營養成分真的有那麽重要嗎?對於平民百姓而言,或許是的。但對於有飲茶之風的財主官吏而言,他們的物質豐足,最不缺乏的恰恰就是營養。”

  “可是我在商鋪裡看到,我們的研膏茶價格是最低的,恐怕吸引不到財主官吏的注意吧?”王政直言不諱道。

  張廷暉有點兒慌張失措,但思慮再三之後,還是滿懷信心地說道:

  “沒錯,就目前而言,我們的研膏茶在茶鋪貨架上確實沒有什麽競爭力。四川的蒙山茶賣得比我們的研膏茶貴,我們認了。浙江的顧渚茶賣得比我們研膏茶貴,我們認了。浙江還有方山茶賣得比我們研膏茶貴,我們還是認了。江蘇的陽羨茶賣得還是比我們研膏茶貴,我們也認了。但是我們即將改變這種現狀了,請刺史大人拭目以待。”

  王政就喜歡張廷暉的這份自信,於是繼續激將道:“你是說,我們的蠟面茶可以和蒙山茶、顧渚茶、方山茶以及陽羨茶相媲美?副裡正何以這麽有信心?蠟面茶究竟好在哪裡?我怎麽覺得這個名稱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蠟面茶要求茶青葉質嫩,湯味濃厚,采來的茶要先用釜甑蒸熟、再用杵臼搗碎、並經拍打成型和焙乾過程,然後用竹簽將茶餅串起來,封裝保存。也就是經過采、蒸、搗、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最後成餅型。蠟面茶比研膏茶更進一步,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名貴的香料膏油,印製成餅茶後光潤如蠟,葉蒸熟後保持綠色,茶面色澤光瑩。外形有方形、圓形等多種形態的團塊狀。飲用時碾碎、烹煮, 茶湯如乳泛湯面,有似熔蠟,故得名。”張廷暉顯然對蠟面茶的工藝投入了一百分的專注和熱愛。

  王政覺得是時候把張廷暉引上他的霸業征途了,轉而問道:“若是我有辦法讓此茶名聲大噪,不知可否願意聽我一言?”

  “刺史大人請講。”

  “蠟面茶要想和蒙山茶、顧渚茶、方山茶以及陽羨茶相媲美,只有把它提升到禦茶的規格,進獻給我的王兄。若是這片茶園由私營改為官營,我必能讓它名譽天下。”

  張廷暉聽了王政此言,如雷貫耳,當即向王政行禮,真切地說道“若是如此,必將是光宗耀祖之事,懇請刺史大人相助。”

  得到張廷暉的這句話,王政算是完美地達成了此行吉苑裡的目的,但目前為止還沒人知道,他明為布局茶業,暗中其實是想布局情報系統。

  回到刺史府後,王政為了可以正大光明布局情報系統,立即上書王延鈞,湊明願意將鳳凰山及其周圍方圓三十裡的茶園,悉數獻給閩國。

  然而,此時此刻,他並不知道,他的王兄,或者該稱皇兄的王延鈞,急急忙忙做了閩國的第一位皇帝之後,日子並不好過。因為最近,福州發生了一次地震,讓王延鈞感到十分畏懼,正準備避位入道,向上天祈福。

  看了王政的奏書,王延鈞不明所以,心想這不是廢話嗎,閩國五州之地不都是他的。但他此時無暇跟王政爭辯這些,便依了他的奏書所言,封張廷暉為閣門使,依舊讓他管理茶園,開辦皇室獨享的禦茶園,因鳳凰山地處閩國北部,於是取名北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