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開始在民間鑄造銅錢,王政更是在建州設立了銅場,專門開采銅礦和鑄造銅幣。在鹽業專營上,招募民眾煮鹽,而由官府專賣。民眾向官府申請注冊成鹽戶,煮鹽費用全部由鹽戶負擔,官府提供煮鹽的鐵鍋,煮成之鹽完全由官府收購。殷國五州個有一個鹽業管理機構。鹽業專營對戶部財政收入的貢獻是巨大的,每人每月平均食鹽在三升左右,單單以殷國五州人口五百萬計,就是一個龐大而穩定的需求市場,更別說出口到周邊地區的食鹽了。殷國戶部通過鹽業專營獲得的利益約佔財政收入的一半。
鐵業則完全由官府徹底壟斷,按規定,凡產鐵的郡裡均設置鐵官,即便是不產鐵的郡裡也要在縣一級設置小鐵官,鐵的冶煉和鐵器的製作與銷售,一律由鐵官負責。殷國五州的鐵業管理機構計八處。這一法令頒布後,民間不得再擅自冶鐵,更不得私自販賣,違令者,要在左腳戴上六斤重的鐵鎖,並沒收其器物。這一政策已有別於張廷暉之前的策略,戶部不但壟斷了銷售和定價權,更直接進入了製造的環節。之前,戶部通過資源壟斷獲得專營收入,戶部采用的是資源牌照授權、控制銷售渠道等政策,現在則進入製造環節,實行采產銷的全面管制。
另外一個被專營控制起來的產業是釀酒業。戶部實行酒專賣,其辦法與食鹽專賣類似,由官府供給私營釀酒作坊糧食、酒曲等原料,規定釀造品種和規格,生產出來後,由官府統一收購和銷售。酒榷的專營收入非常高,每生產一千甕的酒,至少可得到二十五萬兩千錢的收益,通過統購統銷,又可再得百分之二十的贏利。自此,殷國的酒與鹽、鐵並列,成為戶部實行壟斷經營的主要產業,在加上煙草和茶葉的壟斷,專營事業共有五大部分。
戶部在流通領域展開的變革策略有二,一是均輸,即統購統銷,二是平準,就是物價管制。由於交通不便,商品的運輸成本很高,而且采購、保存十分繁雜,甚至存在各地商賈乘機哄抬物價的情況。張廷暉就采納了由來已久的均輸辦法,規定所有商品均按照當地市價,由戶部統一采購,然後由官辦的運輸機構運往其他不出產此類物品的地區高價出售。殷國在戶部之下設立均輸使,各地設均輸官,建立起一個由戶部統一管理的商業網絡。
在大力推廣均輸法的同時,張廷暉還配套采取了一項物價管理措施,是為平準法。就是由戶部來控制殷國五州的物資和買賣,以平衡物價,它與均輸相輔相成,成為戶部控制市場、從流通領域獲取利益的重要工具。均輸與平準,一是管理零售市場,一是掌握批發環節,兩者互相配合,構成戶部管理商業的統一體系。
這一商業體系的建成,使得戶部控制了殷國五州重要物資的流通利益,其成效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快速地呈現出來。在一年時間裡,戶部的糧庫就裝滿了糧食,連五州的糧倉也有了余糧,通過均輸所獲得的盈余就有五百萬兩白銀。老百姓沒有多交稅,而財政則變得無比充沛。然而,戶部財政收入的增加並非因生產效率的提高,而是既有的社會財富在戶部與民間的重新分配。
在戶部集中管理下,殷國鹽鐵產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殷國從事冶鐵業的人員起碼在三萬人以上,各州鐵官則多達百人。戶部把工匠召集起來開展生產,要錢有錢,要器具有器具。如果讓私人來經營,難免格局不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現在由戶部統管鹽鐵事務,統一用途,平衡價格,官員們設立制度,工匠們各盡其職,自然就能生產出上好的商品來。因為有了規模化的經營,殷國的冶鐵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和推廣,比如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和煉鋼技術,工藝也更為成熟。
當然,戶部的這些舉措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也是有的。自實體產業及流通被戶部專控之後,民間經濟的格局被徹底扼殺,社會財富被強迫清零,中產階層集體破產,工商動力喪失,更嚴重的是,民眾的儲蓄和投資意識從此銳減,民眾有好看的衣服馬上就穿,好吃的馬上吃掉,不再願意儲蓄投資。而各地鐵官監造出來的民用鐵器質量低劣,而且非常昂貴,還強令民眾購買,導致怨聲載道。
吏部尚書潘承祐認為應該使鹽鐵皆歸於民,還提出享受俸祿的官員和貴族應該退出商界,不應該與民爭利。相對的,對商人階層要給予了更多的同情和認可。潘承祐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在於戶部因這些策略而增加的財政收入, www.uukanshu.net 被王政拿來大多用於國防軍備,平民階層因此而得到的實惠少之又少,在這些政策之下,國強易得,民富難求。
潘承祐指責鹽鐵、均輸、平準等是與民爭利,造成官商勾結,物價沸騰,民間經濟蕭條,同時,戶部主宰商品生產和經營存在重大弊端,其商品要麽不適民用,要麽質量低劣,各級官吏則強買強賣,最後還使得殷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權貴經濟,形成了一個背靠政權,以經營商品為名,通過特權攫取龐大利益,他們的權勢大於朝廷重臣。
潘承祐所提出的這幾點,在張廷暉看來,都不意外。在張廷暉看來,如果不執行這些策略,打戰的開支從哪裡出?戶部的財政收入從哪裡得?一統天下的願望如何實現?而這三項不正是殷國成就霸業之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嗎?
張廷暉引用桑弘羊的思想表明,要讓殷國強大何必依賴於農業,要讓百姓富足何必用井田製這樣的笨辦法?又說,致富之道在於謀略,不在於身體的辛勞,利潤的獲取在於積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蠻乾。他甚至一點也不諱言,戶部的專營策略與民爭利的本質,他說,實行均輸與平準,目的之一就是讓商賈從商品買賣中無從得利。
對於張廷暉和潘承祐之間的爭辯,王政早有準備,霸業征途在即,張廷暉的做法顯然更加利於當前的局勢,但王政又不想表現得過於偏袒張廷暉,於是答應潘承祐,今後將拿出更多的稅款用於治理殷國五州的農業和教育,讓百姓們得到更多的實惠。潘承祐算是識時務的俊傑,嘗到甜頭後便就此作罷,知難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