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陰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土改和整編
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民戶,土地都集中在地主士紳手上,必須要通過清查田畝,將那些黑田拿回來,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了,當初在蓬萊和黃縣土改,人手也就那些,不過都是一個縣一個縣慢慢來的,時間充裕。

現在已經四月初了,已經到了春耕的時節,時間不等人啊,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政事堂的第一批學員倒是快完成學業了,就算全部調過來,也有些捉襟見肘,從吳橋一路擄掠的一百多個士紳子弟,現在也已經被挑選的差不多了,能擠出來的也不多。

想到這裡,孔有德的思路豁然開朗,反正登州府有這麽多士紳,不妨拉攏一些過來,不需要全部,一部分就好。

這些士紳也不是鐵板一塊,自己掌控登州府已經是事實了,他們除了接受同知別無他法,當初在蓬萊還有人反抗,就是仗著南邊還有個吳安邦和徐元永,現在徐元永不知所蹤,吳安邦全軍覆沒,他們最後的依仗都沒了。

盡管大部分人不會投靠孔有德,但總會有一些異類,或者是在家族裡面混的不行的,想要另找一條出路,空難該有的就是可以選擇的對象啊,這個時候拉攏他們變得輕而易舉了,而且這個模式一旦用熟練了,還可以推廣到以後的地盤中來。

韃子在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入關之後,采取分化政策,反對的全部砍掉,當順民的有好處,甚至重用,這也是他們在關內快速站穩腳跟的原因。

反觀李自成,拿下了長江以北,半個中國,結果一片石戰敗一場,一敗再敗,不到一年時間,這麽大的地盤丟了個精光,簡直是聞所聞問。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這個時代,士紳此時統治階級的柱石,而李自成對待來投的士紳,給予的不是優待,而是屠刀,在他順風順水的時候,士紳階層可能會懼怕他的勢力,蟄伏起來,一旦他出現頹勢,立馬就會群起而攻之,喜迎王師--清軍的到來。

自己培養人才見效太慢,還不如先用老朱家培養出來的人才撐撐場子,等到自己培養的出爐了,他們就顯得無關緊要了,如果死心塌地的效力,繼續用就是,如果三心二意,一腳踢開便可。

於是,孔有德下令,讓秦致遠他們開始張羅,收攬士紳子弟效力,初期大部分人可定都會持觀望態度,錄用的標準盡量降低,基本上只要識字,宣誓效忠即可,而且可以給予重要職位,以期盡快開展土改工作。至於後期來投的人多了,可以慢慢增高標準,降低待遇。

土改的標準,和之前沒多大區別,依舊是每人三畝土地,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活著都算,軍屬家庭則是每人五畝,當然,這些土地嚴禁交易,畢竟是孔有德‘租給’他們的,名義上這些土地還是孔有德的。

針對這些土地的稅收,還是老樣子,普通人家交的的‘租子’依舊是兩成,若有家中有人從軍,則降低到一成。

而且孔有德還下令鼓勵墾荒,只要是自己開墾出來的荒地,都歸當事人所有,不過因為是在孔有德的地盤上開墾的,受到孔有德保護,依舊要交給孔有德一成的‘保護費’。

這些‘租子’或者‘保護費’都由各級官府代收,除此之外,免除他們的一切苛捐雜稅,這樣一來,能夠大大增加普通農戶參與土改的積極性。

這些開墾出來的土地不允許買賣,主要是為了防止那些地主士紳,繼續通過這樣的方式兼並土地,畢竟他們有的是錢,自己只能慢慢的將他們的土地一點一點摳出來,怎麽可能還會讓他們繼續兼並。

相信這樣一來,四月底之前一定能夠完成土改,讓普通農民都能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到時候這些土地都種上了作物,等到秋收,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進入孔有德庫房中。

隨著孔有德一道道命令發出,在意秦致遠為首的各個知縣帶動下,土改工作以勢不可擋的態勢展開了。

政事堂的學員們,很多都被分派到了各個縣衙,參觀協助處理政務,他們以後都是要獨當一面的,是孔有德在這個時代立足的根基之一,必須要快速成長起來。

土改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而孔有德現在總算有功夫來處理這一些明軍的俘虜了, 可以說俘虜的數量還是相當多的,大沽河和小沽河中間的明軍主力,被俘的差不多有一萬一千人,劉遠航部投降的差不多是一千五百人,百洞山那邊於飛所部被殺了不到一千人,俘虜也差不多是兩千出頭。

這些俘虜加起來差不多快一萬五千人了,處理起來是個麻煩事,思慮再三,孔有德做出了決定。

衛所兵全部送回去,打仗靠他們根本不靠譜,好不如讓他們回去參加勞動,多產點糧食,不過和蓬萊的那些保甲一樣,他們需要每個幾天參加一次操練,以便在戰事緊急的時候,可以拉出來參加戰鬥。

這些衛所兵對此沒有什麽抵觸,只要不讓他們上戰場,那就一切好說,不過是操練罷了,就當是另一種方式的勞作。

那些青壯也都一樣,全部送回了原籍,他們本來就是吳安邦拉來湊人數壯聲勢的,留下來也沒什麽用,他們基本都有自己的家,放回去繼續參加生產也好。

鹽丁和巡檢兵也被送回了他們原來的地方,孔有德準備改革巡檢司,改成類似於後世警察系統一樣的機構,反正他們現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抓小偷,抓強盜之類的事情,不過相關的規則肯定是要細化的。

而鹽檢司,則全部劃歸遼寧商號旗下,並讓沈飛派一些人接管,開始擴大海鹽和精鹽的生產規模。

這兩個多月來,在吳英發等幾個登州城最大的鹽商開拓下,遼寧商號的精鹽以質量高,價格低的優勢,廣開銷路,甚至遠銷湖廣江西一代,而且還有些供不應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