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科技戰國》第53章 19萬大軍
  樹影婆娑。秦孝公聽著車英的話卻是笑了,“你呀!跟隨本公多年卻是看不透這世間。呵呵,還是大良造來說說看吧。”

  目光順著聲音就看向了公孫鞅。

  車英聽著秦孝公的話一臉的茫然。魏惠王幫衛公拉讚助,確實有以此解除楚國對魏國威脅的關系。正如車英所言,魏惠王想借他人之手解除自己的麻煩。

  可公孫鞅在二人投過來目光的時候,卻是淡淡笑了,“主公英明過人,如此片刻就能夠看透這其中的玄機,微臣敬佩。天下諸侯爭分不斷,如今雖然格局以定,有秦韓趙魏楚燕齊七個大國。各國之間看似和平,實則勾心鬥角。

  對於我秦國而言,山東六國易動不易靜。他們動,我秦國就有機可乘。他們靜,我秦國若是東出,則必然受到多國的牽製。”

  “那大良造的意思是,同意這次會盟伐楚了?”車英聽的稀裡糊塗,也就聽懂了一個大概。

  “是否同意會盟還要看主公的意思。”說著話,公孫鞅轉向秦孝公拱了拱手,“主公若是同意此番會盟,微臣倒是有一計。無論他國如何,都可保我秦國獲利。”

  在如今的秦國,秦孝公幾乎對公孫鞅的話深信不疑。原因無他,就因為公孫鞅的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收回河西故地。讓秦國在數十年的戰爭中,首次戰勝中原霸主魏國。

  公孫鞅的話自然就是希望秦孝公出兵。所以秦孝公只是微微笑了笑,看著公孫鞅問道:“大良造有何良謀?不妨說來聽聽。”

  “自攻陷趙國山城以及收回河西之後,秦國可謂是四處壁壘,只要守好函谷關山東列國就難以攻入秦國腹地。然楚國商郡與我秦國接壤,商郡距離楚國腹地有叢山峻嶺。可到我秦國卻相對容易的多。如果能夠將商郡也收歸我秦國。大秦將真正的成為四塞之國。進可攻,退可守。主公坐擁西部邊陲,笑看東方風雲際會。豈不快哉?”

  公孫鞅侃侃而談。說出的每句話在車英而言都是驚天動地的言辭,每一句都刷新著車英的認知。

  對秦孝公而言,也同樣有著深深的震撼。秦國跟楚國商郡接壤之地本就多山,只是從商郡通往秦國相對容易,至少還有一條官道可走。若不是公孫鞅今日所言,秦孝公也不會覺得有什麽,可如今公孫鞅說出來,秦孝公忽然覺得這商郡理應屬於秦國。

  就從便於治理的角度來說,商郡歸到秦國境內,比楚國治理起來容易的多。根據國界劃分多大山大河而言,秦國的國土似乎加上商郡才算完整。

  歷史上,公孫鞅之所以被稱為商鞅,也是因為在攻陷楚國商郡之後,秦孝公將商郡封給了公孫鞅做封地。封官商君。

  “大良造為我大秦嘔心泣血,嬴渠梁在此,代列祖列宗謝過了。”秦孝公恍然大悟,竟是對公孫行揖禮。禮賢下士,這可以說是對臣子最高的認可了。

  能夠有此殊榮,在山東六國苦無伯樂的公孫鞅,怎能不盡心盡力:“一朝為臣,自當為我大秦繁榮昌盛著想。主公萬不可行此大禮,折煞了微臣!”

  “大良造就不要謙虛了。”秦孝公起身一笑,所有的一切絲毫不見做作,“只是這如何用兵,還要大良造指點才是。”

  “魏王檄文有言,出兵三萬。君上何不應了魏王,讓五大夫樗裡疾陪同太子走上一趟。另再發兵八萬,趁著列國兵臨楚國之時,鞅願為主公拿下商郡。”一個早已經在公孫鞅腦海中盤算的計謀,被他緩緩的說出。

  ……

  韓國鄭城。

  年近五十的韓昭侯披著一件裘衣,渾濁的目光緊緊的盯著魏惠王發來的檄文。

  “君上,如今我韓國不可與其他大國相抗衡。首要的是休養生息,不可輕易生出戰事。”相國申不害在韓昭侯的身後輕輕低語。

  如今的韓國在申不害的治理下也算是日日升騰,可比起其余的大國,韓國的實力還是屬於三流。

  “那相國的意思是?不理會魏瑩的面子?”韓昭侯渾濁的老眼眨巴著,轉身看向了申不害:“可是魏國這一個月之內破楚擋趙,這又為了弱衛出面跟楚國在平陽打平。如今號召列國,我若不去豈不是得罪了魏國。”

  距離上次龐涓兵衛鄭城不過才過去了半年。韓國的元氣至今沒有恢復,這由不得韓昭侯不小心對待魏國。

  “臣的意思是,君上可觀察其他公侯的決定。若列國都支持魏國,韓國就出兵,如果列國不支持魏國,君上大可不必擔心。”

  “我韓國弱小。倘若列國公侯都不出兵,魏國惱怒之余拿我韓國出氣該當如何?”魏瑩在中原稱王的時候就因為沒有人認可,故而讓龐涓東征西戰,給韓國跟趙國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韓昭侯此時的擔憂的確不無道理。

  對此申不害卻沒有絲毫的擔憂,只是微微一笑,坦然自若的道:“若是魏國拿我韓國出氣,君上何不聯合楚國,與楚王共同討伐魏國。”

  這該就是遊刃有余的最好詮釋了吧。這種看似牆頭草的行為,有時候又何曾不是保全自身的圓滑。

  “嗯,相國所言甚是在理。此時還要勞煩相國多多關注才是。”

  “諾。”

  ……

  齊國臨淄。齊威王跟上將軍田忌,相國鄒忌,以及軍師孫臏齊聚一堂。

  殿堂中掛著的,一樣是魏王發來的兩份檄文。

  ……

  趙國邯鄲。燕國薊城。無不是再談論著最近天下的大事,無不是商討著是否出兵會盟,共同攻打失道之楚。

  魏國以兩份檄文撬動整個天下,群雄矚目。一場悄無聲息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

  就在魏國檄文傳達列國後的五日之後。一份由秦孝公傳達的同意會盟伐楚的公告,傳遍列國。

  與此同時,齊國也從東面開始,一次往各國傳達檄文,表示出兵四萬參加會盟,共同伐楚。可背地裡卻是在衛宋齊三國的交界,駐扎了十萬大軍。

  魏、秦、齊三國達成一致。趙國的太子尚在魏國做質,由不得他不同意。剩下的韓國隨風倒,燕國也就難以推脫,應允出兵。

  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青還在自己的府邸安排著自己的私事。

  不知道從何處找來的三十名十四五歲的貌美女子,被李青帶到了吳嬌住著的院落。

  此時的吳嬌依舊在練習著自己的劍術,似乎要讓自己沉寂在劍術之中,來做到不被外界的事情困擾。

  劍影舞動,落葉隨著她周身帶起的風形成了風圈。

  “主公。”見李青到來, 吳嬌停止練劍,走到李青的面前行禮。

  “剛剛得到消息,這次會盟的事情定了。”李青也不客套什麽,甚至臉上沒了以往的親和,“不過這次不用你去了。留在府中教她們練劍。”

  李青說著,閃身讓吳嬌看清楚那些個小姑娘。一個個被李青帶著洗漱一番之後,看起來都很是清純,再過兩年定然是一個個小美人。

  “諾。”吳嬌看著那一張張帶著稚嫩的臉龐猶豫了很久。最終也還是答應了。

  她們當中該是沒有人知道從今天開始,自己將無法過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除了教她們練習劍術之外,軍中會有人來教導她們成為優秀的刺客,為了做到這些,很多時候你不能心慈手軟。”李青的說有些冰冷,至少對吳嬌來說,有一種判若兩人的感覺,“若是狠不下心,就想想你的家人跟宋公。”

  一句話隨著風飄散。李青交代完之後便轉身離去。出了府門朝王宮而去。

  王宮裡,魏惠王早已經準備好了各國的回函,待李青到來的時候,魏惠王將回函給了李青過目:“上將軍看看吧,果真不出你所料,這些個老東西恐怕按耐久了,都答應會盟。”

  魏惠王一向自視清高,說話總是帶著放蕩不羈的意味。

  李青只是跟魏惠王相視笑了一下,自顧自的看著一份份回函。上面除了齊國是出兵四萬之外,其余諸國皆是出兵三萬。

  六國的總兵數足足一十九萬。這個數字莫說是對抗如今的一國,便是拿在整個世界,也絕對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