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81海上升明》第50章 佔城王入貢2
  聽到明朝允諾出兵對抗安南的消息,佔城王婆索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很清楚,無論明朝還是清朝,都不願看到邊境處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安南不行,佔城,真臘,緬甸,都不行。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大國希望你打仗,你就得不到和平,大國希望你四分五裂,你就只能世代強敵環伺。世上只有極少數幸運的弱國突破了被強國左右的命運,從棋子變成玩家。

  而佔城快被玩死了,婆索顧不得什麽引狼入室,隻想借助外力驅逐安南人。

  活棋子總好過死棋子。

  他萬萬想不到,此刻的海上明帝國並不只是想要保持中南半島均勢,而是瞧上了西貢這塊肥肉,土地肥沃,華人眾多,還是重要港口,不吃都對不起老天爺送來的機會。

  17世紀即將結束,民族主義大潮尚未來臨。技術的碾壓和制度的代差導致統治成本大為降低,文明國家都在開疆拓土。蠻族對文明國家的優勢正在迅速喪失,技術的複刻越來越難。13世紀的蒙古人抓幾個工匠就能扯平和中原花剌子模的軍事技術差距,現在丟給他一個班的愛因斯坦也是枉然。

  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寫道:人類的歷史就是野蠻征服文明。

  這種常態在近代火器發展後成為過去式,當然,前提是文明人的腦子沒被廉價的同情心毀掉。

  從前被遊牧民族多次攻城略地的俄國,18世紀幾個步兵團就可縱橫俄南草原,從芬蘭到遠東,高加索到中亞,全都被從前不顯山露水的俄國吊打。

  而清朝所謂的開疆拓土在這個時代甚至顯得有些可笑,恰恰因為文明落後,所以征服一個勢力不到也先俺達汗一半,隻控制了漠西蒙古,區區三四萬兵力的準噶爾需要花上三代人一百年的時間。

  僅僅因為準格爾能自造火槍,還從中亞進口了駱駝回旋炮。

  到乾隆時期征討遠比他接近文明的緬甸和越南時就露出了原形,大敗而歸。

  朱克臧特別懇切的告訴婆索,皇明是負責任的宗主國,忙是一定會幫的,但是佔城的地理氣候只有當地人能適應,所以成祖滅了安南也只能退兵,實在呆不習慣。

  婆索暗自竊喜,呆不習慣才好,就怕你打完不走。他一臉謙卑的應道:“天朝能助佔城復國已是感激不盡,怎敢勞煩天軍替小王戍邊。”

  朱克臧道:“若不能守住,將士們的鮮血豈不是白流了?安南國力不可小覷,我軍一撤,他們必定卷土重來,甚至會行報復之事。我朝又怎可置佔城王於險境?”

  婆索想到安南人的火炮,打了個冷顫,喃喃道:“那......閩王殿下,可否在佔城留一支炮隊?”

  朱克臧笑道:“好主意!孤以為,非但要留一支炮隊,還要留一支強大的佔城軍,如此,安南日後絕不敢再犯邊。”

  “佔城軍?”

  “招募佔城人,按照我朝操練之法訓練成軍,如此,將士可免水土不服之苦,佔城王也可借以自保。此乃一勞永逸之法。”

  婆索欣喜萬分,連連致謝。他高興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世上怎會有白得便宜的事兒,於是小心翼翼問道:“上國厚恩,不知如何報償?”

  “佔城從此便是大明藩國,王世子選定需報送朝廷,由朝廷冊封,王世子繼位前應送至東寧府讀書,受中原教化。不通漢語不懂漢字者,不宜嗣位。”

  婆索忙不迭的答應,心道:“從外夷成為藩國,倒也不是壞事。

選定親明的王世子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佔城王也知,明人在嘉定一帶生息,大多從商,但人力不足,生絲之類要向安南買入,被他們勒以高價。若我朝與安南開戰,這些生意也就斷了,損失不少,請佔城王予我奴隸五千用以種田養桑。”

  “閩王客氣了,小王撥些賤民聽候上國差遣。”

  佔城人信印度教,種姓之外還有算不得人的賤民,世代為奴。

  朱克臧要這些人是來養兵的,西貢此時蠻荒的肥沃土地不少,只要派些華人過去教授指點耕種之法便能成為佔城軍糧倉。

  三月,陳上川和楊彥迪向阮福瀕辭去了高官厚祿,重歸明軍,坐船前往爪哇總督府所在地少保城作為觀察員參與陸軍第四鎮演練。

  朱克臧將自己的侍衛長金奎發提拔為總兵,派去西貢訓練新軍,讓沉誠的兒子沉匡國擔任侍衛長,留在身邊教導。壯志未酬身先死,朱克臧總覺得自己欠了沉誠很多,對沉匡國大力栽培。好在沉匡國聰明勤奮,好奇心強,接受新鮮事物速度很快,沒有辜負朱克臧的苦心。

  王府儀衛擴充到了五百,很多都是勳貴子弟,是朱克臧的後備軍官訓導營。

  明軍的強勢回歸,讓中南半島諸國震驚不已。

  阮福瀕很頭疼,近來會安港華商從明國各地購入的商船對於阮越來說幾乎可稱之為戰艦,最小的商船也有大炮三四門,而阮越戰船每艘不過設大炮六門而已。

  阮福瀕禁止此類商船進入會安港,華商隻好在瓊州交接貨物,再雇傭安南船運至會安。華商對此非常不滿,而且大炮多了,脾氣也日漸增長,大明客庯的華商會長直接寫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抗議信交給翁該艚(艚司官員),稱他們給安南的稅收應該減少,因為其他花費多了。

  艚司該艚連連上疏,稱明軍巨艦經常在周邊出沒,望之似山般高大,載兵員數百人,巨炮森然幾十尊,十分可怖,甚至遠勝荷蘭人的大型蓋倫船。

  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蓋倫船阮福瀕是見過的,已然令人望而生畏,而從該艚驚恐的口氣看,明軍戰艦更是龐然大物。

  阮越戰船是請葡萄牙造船師幫忙造的,兩百多艘,數次擊敗鄭越水師,原以為高枕無憂了,沒料到明朝這身子已經入了土的怪物又一次展示了它的強大實力。

  阮福瀕對漢人沒什麽惡意,也沒什麽感情,他自家祖上就是福建人,但現在只會當自己安南人。

  永樂帝征服越南後,廣設學堂傳播儒學,希望喚起三百二十萬華裔的同族情感,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明朝統治不夠深入,時間也不夠久。永樂前越南就是儒教治國,並不影響其族群意識形成。

  幾大文明裡,儒家文明同化力是最弱的,信了這套的也不會把自己當中國人。

  韓愈雲:“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元代漢奸文人許衡對此斷章取義,忽視“諸侯”二字,篡改儒家理論,為元主天下張目。

  孔子的時代,“諸侯”僅僅是諸夏貴族,即使被調侃為蠻夷的吳國也是姬姓,越國是姒姓。而新近出土的《清華簡·楚居》則更加詳細的記載了楚國從中原遷徙到郢都的過程與中間世系,證實了楚國先祖確如滿懷牢騷自稱“我蠻夷也”的楚武王所說,最初封地就在商王畿附近,後來任周文王之師,根紅苗正的老牌核心貴族。

  赫赫楚國征服諸蠻,為華夏拓地五千裡,請求周天子升爵位,卻沒有得到許可,楚武王大為憤慨,自立為王作為抗議。數十年後,齊桓公發聯軍征討楚成王的理由是進貢不利,沒有盡到諸侯責任,說明當時還是沒人真把楚國看成蠻夷。 征討蠻夷是昭昭天命,周朝國策,根本不需要理由。

  自稱姬姓的中山國因為沒有血統籌碼,不被納入諸夏,死活得不到周天子冊封,最後滅族。

  周朝的華夏概念,更接近於以周天子為核心,原始炎黃五帝部落聯盟後裔形成的一個政治血親封建互助聯盟。當時諸夏之間還有替換的代稱,那就是兄弟甥舅。諸夏更看重血緣,反而在文化上並不十分統一。

  異族能為諸侯,華夏的定義走向文化,是漢朝儒家發展之後的事。

  諸侯定義擴大化,極端排外的孔子理論反而給了諸夷入侵中國理論支持。

  這就是華夷之辨的漏洞。

  明朝覆滅,日本朝鮮越南紛紛覺得自己是“華”,而清廷治下的中國是夷狄。甲午戰爭時,日本打著“同文同種,尊王攘夷,反清複明”的旗號,其討清檄文《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獲得了漢人知識分子的廣泛支持。

  越南征討周邊諸國諸邦時也打著“用夏變夷”的旗號,強迫被征服土著著漢服,起漢姓,然而這個“夏”指的是越南。

  現代分子人類學也證實了,漢人的父系血統很純,意味著漢人的擴張只是血統擴張,而非文化擴張。

  文化擴張造就的群體,因為皈依者眾多,父系血統反而很雜。

  明帝國可以軍事征服諸國,但接下來如何保住勝利果實才是最艱難的事,必須要趕在18世紀末世界民族主義浪潮掀起之前將所征服地區徹底同化,避免出現蘇聯一分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的悲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