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卻了這一件事情,韋仁實也只等李誦去說通李適,答應讓他修渭南到長安的水泥路了。
而後要等春上府邸竣工,正式封地渭南。
然後便要開始著手規劃自己的莊子,和來年冬天綠菜的事情。
這些都是年後考量的啦。
韋仁實松了一口氣,決定春天之前的這段時間,就好好在家裡休息。安安生生過一番封建勳貴的安逸生活。
過年的準備,有家丁們忙著,一定會安排的妥妥當當。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年關越來越近。
過年前的最後一次朝會,在皇帝與文武百官其樂融融的道喜中結束了。
距離除夕還有三天,正是唐朝的“春節”假期開始的時候。
其實,唐朝並沒有“春節”這一說法,因為唐朝只有農歷歷法,大年初一叫做“元旦”“元日”“元正”或“歲日”。
每年朝廷有“除夕元正假”,加起來一共也是七天,不過時間安排卻與後世裡的七天不同,乃是除夕當天及之前三天,連同和初一、初二、初三一共七日的時間。
散朝之後,一眾官員都都開始回去家中準備過年去了,全都是一副神色匆匆的樣子往家裡趕去,但是眉目間卻流露著喜色。
長安城中到處一片喜氣洋洋,不拘是高官宦達亦或是販夫走卒,陽春白雪者,下裡巴人者,全都暫且將煩心瑣事放到一邊,好好度過眼前的年,準備著辭舊迎新,期望來年能有個好氣運。
什麽也阻攔不了過年的喜悅。
仆人向主人叩頭問安,小輩向長輩行禮問好。口裡說“著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福慶初新,壽祿延長”之類的祝語,然後便結伴走出門去,鄰裡間相互串門,一家挨著一家的轉。
唐人喜交際、愛熱鬧,正月初一裡面,長安城中的家家戶戶都設著酒宴,甭管家裡貧窮還是富裕,差別也就是內容的區別,可這酒宴卻是不會少掉了的。
鄰居們相互拜年,走到誰家就吃到誰家,街坊裡面挨家挨戶的吃,挨家挨戶的拜年,這還有個專門的名目,叫做“傳座”。
只是官員們這一日就不能這麽隨意了。
元日大朝會是一定要參加的,京中的文武百官要齊上殿不說,外地的大員也都要趕回來參加。還有各國的使節,附屬國的使者,都要參加元日大朝會。總結一下過去的一年裡的功績,暢想一下新的一年中要達到的目標,然後大臣們要開始說祝詞,向皇帝行禮。
好一番繁文縟節,韋仁實覺得自己都快要暈了。
好容易一個上午過去,終於結束了元日大朝會。皇宮中自然是要設宴的,但是韋仁實更想跟家人一起過。於是便尋了機會裝醉逃了出來。
回到家中,家人都在等他。
見他回來,韋仁實的母親便高興的說道:“今天初一,合該湯中牢丸,為娘這就去給你下一碗!新年頭一碗,怎麽著也該為娘親手給你做!”
韋仁實雖然沒有在唐朝過過年,可是這“湯中牢丸”的大名卻也聽過。要說這“湯中牢丸”,其實也不是什麽稀奇的東西,便正是後世裡北方過年比吃的一種食物的前身。所謂“湯中牢丸”,顧名思義,就是把肉或者菜做成的丸子用面皮包起來,下在湯中煮熟來吃了——就是唐刀的餃子。只不過包的又厚又大,食指那麽長,並起來二指那麽厚,包成半月形下到湯中煮熟,就成了。
後世裡韋仁實是北方人,逢年過節的吃的最多的就是餃子,自己也喜歡吃這東西,不過卻從來不吃外面賣的,因為韋仁實的口味較為獨特,不喜歡外面的餃子皮兒薄,就喜歡皮兒厚筋道有嚼勁兒的,所以逢年過節的就自己剁肉做餡兒揉面擀葉兒的自己包,也算是做餃子的一把好手,是以對這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餃子,甚是好奇。
沒過多久,一碗亮晶晶的“湯中牢丸”就被韋仁實的母親放在托盤裡端了上來,旁邊還擱著一碟醋和幾瓣蒜來。
韋仁實頓時食指大動,連忙接過來拿起筷子就夾起一個往嘴裡送。一口咬下去,帶著肉香的湯汁就先流了出來,頓時滿嘴留香,再次哈次哈的吐著熱氣嚼上幾口,面皮的勁道和肉餡兒的鮮香交織在了一起,營造出美妙的味道和口感來。
既是“湯中牢丸”,那自然要有湯,喝上一口嘗嘗,湯味也是醇香。這湯中牢丸,雖說是餃子的前身,可這吃法卻跟混沌有些相似呢。
哎,家裡的廚子在自己的調教下,這做出的東西真是越來越好吃了啊!
韋仁實對於餃子餡兒的味道很是滿意,分分鍾一碗餃子——哦,入鄉隨俗,一碗湯中牢丸就下了肚子。
吃完東西渾身暖和,走到外面,就見下人們正拿著一把把破掃帚往院子裡面扔,韋仁實心下好奇,就走了過去。
巨大的火堆周圍,一眾下人見韋仁實過去了,就都行禮問好,韋仁實擺擺手讓眾人起來,問道:“這些掃帚都破舊了,眼看要壞掉,堆在這裡作甚?還有這堆火,方才回來的時候就想問了,院子裡點這麽大一堆火做什麽,天干物燥的,屋裡不是都安上煤爐子了麽?”
此話一出,一眾下人就愣住了,互相看看,又疑惑的看向了韋仁實。
“呵呵,好教郎君知道,這些都是過年的習慣。”領著下人們的石老大一看韋仁實的樣子,就知道韋仁實原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心中雖也有些吃驚韋仁實連過年的習慣都不知道,不過卻笑著解釋道:“這火叫做庭燎,元日裡要用它來燒爆竹聽響聲,驅邪穢。還有家中火熱,紅紅火火之意。家中平常用壞的掃帚,須在子時扔進庭燎,便可以令倉庫不虛。”
“還有這種說法?”韋仁實有些吃驚, 發現唐人過年的講究可要比後世裡多的多了,自然,氣氛也要熱鬧的多,年味兒滿滿,不像是後世裡似的,過年都沒有什麽年味兒。
韋仁實幽幽一歎,心道,不管承認不承認,看來唐朝先人比後世的人更有閑情逸致,也更講究節日的禮數。
人們辛苦勞作一年,在火堆旁守歲,上街遊行,放沒有太大動靜的鞭炮,卻不用擔心霧霾作祟,更沒有現代文明帶來的懶散,擁有過年最早的初心。
“過年就過的熱熱鬧鬧的,來人,添火!把吃的喝的全都擺出來!”韋仁實覺得自己突然被這種洋溢在空氣裡的歡快氣氛所感染,頓時高聲喊道:“爆竹呢?過來放爆竹了!”
一眾下人頓時歡呼了起來,全都開始了跑騰。
火堆熊熊,滿院子的歡聲笑語,韋仁實站在火邊,聽著一聲聲動靜不大的爆竹聲音,一種家的感覺驀地縈繞心間。
熱熱鬧鬧的一個晚上匆匆過去,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二,韋仁實就該拿著東西禮品,漫長安的到處去拜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