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蟲洞驚魂》《第2卷》第8章:飛揚神采誦絕篇
  華生一推眼鏡,哈哈笑道:“別疑神疑鬼了,哪兒會有解藥一說,都是小說家杜撰的。如果中毒之後,不洗胃和靜脈注射,啥藥也解不了!”說完,華生也倒了一杯啜飲起來。

  眾人見華生都喝了,自然是疑慮頓消,放心開喝,這就是專家的作用。不過,華生可是真的專家!

  這時,宗蕙忽然想起什麽,對商人首領問道:“皆言雲南出產美玉,不知閣下可有攜帶?”

  商人首領聽宗蕙一問,面色一喜,殷勤地回答道:“在下倒是帶上一些,不知小姐中意何種款式?如果方便,在下隨時恭候小姐芳駕遴選。”

  “很好,改日閑暇,我便攜婢女叨擾。”宗蕙為防李白介意,特意強調攜帶下人一同前往,心思非常乖巧。

  眾人全都明白宗蕙的用意,聰明透頂的大詩人豈會不知?他的心裡對宗蕙更加看重幾分。

  江景逐一閃沒,話題飛逝如梭,轉眼間,天已接近中午。意氣風發的李白興猶未盡,令船夥計把酒席擺上,非要把昨晚未喝的酒補上,來一次開懷暢飲。

  四個浪穹詔商人識趣告退,剩下他們十人恰好一桌。由於這一路的同生共死,大家早已成了心心相印的知交諍友,因此,酒一喝起來自然就刹不住車,話題也就越扯越遠。

  雲龘知道:按照歷史進程,李白下一步要到湖北襄陽鹿門山拜會素有“詩隱”之稱的大詩人孟浩然。但是好奇心驅使,他還是要考證一下,便開口問道:“大詩人,敢問下步作何打算?”

  李白看看雲龘,複又看看宗蕙,有所期待地回答道:“小生家兄現在襄陽任少府,我欲先去省親,然後再去鹿門山拜訪隱士孟夫子。不知雲兄等及宗小姐主仆可否賞光,與小生一路同遊?”

  李白所言家兄,史書上曾有記載,名叫李皓,其所任少府一職,為縣城的三把手,相當於現在的政法高官兼公安局長。李白在他轄內,即便程嗣鼇他們尋跡找來,再怎麽囂張,也要顧及一下李皓的權勢。當然,小小的少府在他們眼裡,並不會有多忌憚,只是有所收斂而已。

  而李白所提的孟夫子,正是此時極富盛名的大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生於689年,卒於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於盛唐,早年素懷鴻鵠之志,多次求仕不果,雖痛苦失望,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隱居鹿門山。他在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宰相張九齡招為幕府,終不善曲意逢迎,嗣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達。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他的經典之作《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被收入課本多次,絕對是家喻戶曉。

  孟浩然與李白一樣,也是一個嗜酒如命、不善逢迎、不拘小節的怪人。憑他的文采,本來有兩次走上仕途的機會,但都因其性格而失之交臂。

  一次是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初春,三十九歲的孟浩然科舉不中,

與王維成為忘年之交。某日,王維見孟浩然鬱鬱寡歡,邀其進宮做客,適逢唐玄宗到來,孟浩然驚惶失措,躲於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唐玄宗命他出來相見,並作詩一觀。孟浩然誠惶誠恐,自誦其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聽到“不才明主棄”時,非常不高興,斥責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意思是說,你沒找我,反說我不用你,反倒誣陷我!自此,便斷了起用孟浩然之心。  另一次是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詩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素以舉薦人才著稱的郡守韓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揚他的才華,再和他約好日子予以推薦。可是,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渾然淡忘。有人提醒孟浩然,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人家,恐失禮吧。孟浩然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就這樣,孟浩然因酒誤事,徹底失去入仕的機會,成了終生的閑雲野鶴。

  最後,也是因酒,誤了性命。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當時鼎鼎大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遭貶官途經襄陽,拜訪孟浩然,兩人相見,分外高興。孟浩然不顧背上長了毒瘡,行將治愈之際,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成了名副其實的酒中神仙。

  此時的李白剛剛出道不久,名聲不及聲名遠播的孟浩然,因此李白言稱夫子,表達了內心的崇敬。

  雲龘等人本就欲去東北,順道陪同詩仙一遊,自是非常願意。他也正想見見這個浪跡一生的“詩隱”,所以雲龘很痛快地答應下來。

  宗蕙聞聽李白的相邀,臉上立即綻開了花朵,但還是扭捏地說道:“多承李公子厚意,小女子感恩不盡。只是我等三人,恐予公子添贅。”本來她已是心花怒放,卻還在那裡惺惺作態,女人啊,都是這樣的心口不一,即便再小的年紀,也都深諳此道。

  李白聽宗蕙一說,馬上表示十二分的願意。大家知道:他的同遊邀請,盡管均是出於誠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與宗蕙同行,心有所屬,再來點溫度,不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這時,江面開始變得顛簸不平,水道也變得狹窄,江水在突然的束縛中頓覺不快,咆哮著撞擊兩岸,意圖撞開攔路的山崖。然而青山對峙,巋然不動,寧你千般肆虐,也撼動不了分毫,最終還是乖乖的纏綿回繞,依勢前行。

  雲龘知道:他們一行此時正行進在三峽最險要之地西陵峽中。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204公裡,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是中國古文化發源地之一。其中,西陵峽最為險峻,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全長76千米,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於世。

  李白頓感靈性大發,呼地一下站了起來,展望崇山峻嶺,以異常渾厚的嗓音開始吟誦氣壯山河的千古絕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把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織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靜中有動,風情萬千。隨著詩人順水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而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近而遠地展開,巧妙地運用了景深手法。“斷、開、流、回、出、來”六個動詞,就使山水景物呼之欲出,把天門山一帶的山奇水闊,江帆逐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詩人的筆呀,簡直比攝像機還要厲害!

  哦,原來這首婦孺皆知、鼎鼎大名的《望天門山》是這樣寫出來的!

  後世始終迷惑,按照李白的足跡,出蜀東遊,順江而下之時寫出的這首絕句,同天門山有點不搭邊。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而望, 形同天設的門戶,故名“天門”。而李白是在經臨三峽時所作,無論如何也跑不到安徽。原來詩中的“天門”,是李白發揮想象,所用的一個誇張性的比喻,後人又怎能窺到此中的玄機呢?

  此詩一出,滿座驚呼,皆為李白的才思敏捷,以及翩翩風度所折服。宗蕙更是笑靨如花,滿目含情,想是心裡早已經春風幾度,芳心暗許了。

  借著李白亙古聞名的絕句,以及兩岸的崇山峻嶺,霧鎖雲蒸,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大家全都豪興大發,喝了個暢快淋漓。

  中等艙的幾名乘客,都心曠神怡,幾次想來湊個熱鬧,但又礙於沒有座位,而悻悻作罷,只是站在後邊,眼巴巴地望著,而沒有參與的份。

  好在宗小姐想要買玉,領著劍蘭、霜雪,去找那四個浪穹詔商人,算是跟他們有了招呼。似乎浪穹商人的美玉較多,宗小姐進艙半晌都沒有出來,像是品種繁多,不好選擇,弄得艙口站立的兩個婢女直往艙裡觀瞧。可是過了半晌,宗蕙出來後就沒再返回酒桌,而是同兩個婢女徑直進入了包艙,就再沒有出來。難道是她們淘得美玉,進屋察看去了?

  四個大男人酒已喝得半酣,哪還顧得上這些小節,恐怕連他們自己丟了,都不見得能夠知道。只有林紫、於薇薇和凌雲似乎感覺到了什麽?畢竟女人心細,她們酒又喝的少,自然比幾個傻男人清醒。她們不自覺地相互對望一眼,想要探詢一下對方的想法,但最終大家都沒有說什麽。總之,一定是有些什麽變故,不然,天好好的,怎麽突然晴轉多雲了呢?莫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