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崇禎八年》第491章 朱由檢的籌謀
就在孫傳庭率大軍一路尾隨著北撤的清軍而去的時候,乾清宮裡的朱由檢已經在籌謀收復失土之後的發展藍圖了。

 由於關外戰事的奏報每日都會由快馬急遞至京城,所以雖未親臨戰陣,但朱由檢對於當前的戰事進展了如指掌,同時,他也對這場事關大明未來國運的戰役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在統帥、軍心士氣、兵力武備、後勤保障等各方面均佔有巨大優勢的背景下,這場決戰沒有理由失敗,現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善後的問題。

 首先,薊遼總督這個職差要取消,孫傳庭卸任回京後將會入閣,與他同時入閣的還會有盧象升、陳奇瑜、楊嗣昌三人。

 遼東地區改為遼寧行省,與關內其他行省一樣,設立巡撫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邱民仰將會成為第一任的遼寧省巡撫,布政使將會由內閣推舉。

 其次,整個戰役結束之後的人員安置問題。

 原先八旗名下的漢人包衣倒是好說,只要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還是就地安插,然後設置府縣管理他們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過來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問題。

 八旗存活的人口將會被打散後內遷,分別安置於各行省內,每個村落不準超過五戶,不準單獨設村安置,這樣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後不必要的麻煩。

 這主要牽扯到最後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問題。

 按照朱由檢的分析,現在八旗的總人口不足百萬,總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萬到八十萬之間,而這場持續了數月的大戰後,這個總人口數還會下降一大塊。

 戰爭是殘和泯滅人性地,人性的陰暗面在其中會被無限放大。

 盡管朱由檢已經下令,除了戰場之外,官軍不得無故傷害任何對自己無害者,但很多時候這個命令會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士卒們有意無意地忽視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個時期的軍隊還做不到後世那樣的對百姓秋毫無犯。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煩了,插漢部、科爾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但由於這些部族特有的流動性,使得管理會相當棘手。

 這個問題交給內閣吧,自己暫時還沒有想到什麽好主意。

 遷移八旗人口將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復後的巨量收獲可以相抵,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其三,戰後將官士卒的升賞以及保留多少軍隊的問題。

 在國內外安全局勢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朱由檢準備采取精兵策略,實邊虛內,在大明境內水陸要衝及要害處駐扎精兵,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兵貴精不貴多。

 歷史的大明坐擁一百多萬大軍,照樣沒能經得住流賊和建奴的打擊。

 至於給立功士卒的賞賜,無非就是是金銀田地。

 對於面積廣闊的遼東地區,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後世的東北大糧倉會提前出現在神州大地。

 升擢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大事。

 朱由檢打算接著大勝之際,提高武將的地位,改變以往以文製武的傳統陋習,恢復文武各司其責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復五軍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勳貴或武將擔任,開辦講武堂,在中低級將官中普及識字率等,這一系列舉措就是朱由檢想要實施的。

 但這幾條條肯定會遭到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和抵製,甚至包括盧象升、孫傳庭等這幾名他最為信任的能臣。

 這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朱由檢已經考慮了許久,現在也只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再有就是修路的問題,不僅是拓寬京城到關外的官道,其他行省的各條官道也要有相似的舉動。

 不管什麽年代,修路都是最基礎的國家建設,沒有路,什麽都乾不成。

 在古代,官道就是歷朝歷代修的主路,通常情況下寬度隻容許標準大小的兩輛車並行,這個標準大小就是始皇帝定的。

 之所以要定這個標準,是因為沒有橡膠輪胎的年代,車輪很容易在土質路留下車轍,時間久了車子都是按車轍來走,統一標準更方便大范圍的交流。

 在那個地圖要一腳一腳量的年代,歷朝在長安和洛陽之間能修成一條主路已經是天大的工程,沒有戰亂之類影響的話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那麽新修的路就會非常少,更多是維護老路。

 那麽由此推演的話,攻城就容易理解了。

 打個比方,從現在的京城到南京,只有一條路可以供大隊人馬以及糧草輜重通行,走這條路,可以兩個月到長江邊,不走,有其他小路或者沒路的地方,則需要兩年甚至更久。

 作為主帥,你要是不選擇走主路,那麽管輜重後勤的恐怕就要先動手把你做了,因為走小路的話,海量的糧草物資根本無法運輸,只要是有常識的肯定走主路。

 那麽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主路有座城,叫徐州,周圍能通行的路都在徐州駐軍的攻擊范圍之內,現在是敵軍所佔,那麽,你想去南京的話,是不是要先把徐州打下來呢?

 扯遠了,還是回到修路的問題。

 雖然朱由檢並沒有離開過京城,但這不妨礙他通過錦衣衛的報告制度大明各州縣官道的現狀,那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且坑窪不平,狹窄難行的樣子,他閉著眼睛也能想象得到。

 現在四輪馬車的製造已經被提了議事日程,只要技術再成熟一些,朱由檢就會下旨開始建設新的工坊,開始量產這種新型的交通工具。

 現在大明各地的官道的寬度顯然是無法適應四輪馬車對行的,拓寬改進已是勢在必行。

 當然了,量產的四輪馬車是用來運輸商品物資的,並不是用來供官紳富商乘用顯擺的。

 這種供乘用的奢侈品也有,但產量極小,已經生產出來的都停放在軍器監倉房的大院裡,這是朱由檢準備賞賜給自己中意的大臣的。

 這種劃時代的產物,相當於在拖拉機盛行的時代,突然出現了勞斯萊斯幻影一般,那種榮耀和體面是誰也無法拒絕的。

 這些豪華座駕目前都已名車有主,溫體仁會是最先得到這種豪車的一位。

 不為別的,就為了老溫聽話、熨帖、有眼力價。每次只要朱由檢透露出某方面的意圖,老溫基本都是不遺余力的身體力行,作為一名傳統意義,本應該與皇帝對著乾,為文官集團謀福祉的首輔,這是相當難得的,老溫享受這份殊榮理所應當。

 第二位就是孫承宗了。

 這位德高望重的名臣應該享有屬於他的榮光。

 不管後世歷史如何評價他,就衝著清軍入關後,孫閣老帶著全家老小在老家高陽拚死抵抗,最後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單單這一條就足夠了。

 這種崇高的民族氣節,放在後世,各位捫心自問,有幾人能做到?

 為國盡忠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真要做到言行一致,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