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途》第53章 隱士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吳有方,李元方,將進酒,杯莫停。

  聽著李君羨和楊恭仁你一句我一句吟哦著,站在下方的尋先冷汗直流,不是說古時候傳遞消息不快捷嗎?怎麽就短短的一宿這兩個家夥都知道了?

  不光知道了,而且還會背出來。這首詩雖然朗朗上口,但當初自己背的的時候也用了半個早自習,如此看來這兩個家夥昨晚下苦工了!

  “這也是你小子做的?”

  看著楊恭仁探照燈一樣的大眼,尋先冷汗直流,縮了縮脖子,小聲回道:“這也不是小子我做的。”

  李君羨點了點頭,似笑非笑的說道:“哦,我明白了,這又是你父親做的?”

  尋先抬起頭神色大為驚恐,心裡真是一萬隻雞在齊聲打鳴,這可萬萬不能說是啊,萬一哪天在冒出來一兩句,自己又多出一個父親,自己肚子就這麽點存貨,萬一都漏了出去,說實話多出來十幾個父親還是簡簡單單的。

  “不不…”尋先使勁的搖頭想把自己搖暈過去最好:“不不…這個是我師傅所做,師傅所做。”

  “尊師高姓大名啊?能寫出如此氣魄的人定不是無名之輩,雖然只有半闕,但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盡顯傲人風采,定是一方大儒,快快道來。”

  上一次問尋先的父親是誰,誰知道問出來自己竟然不知道,楊恭仁覺得很沒面子;這次既然這小子主動提到了師父,如果自己在真的不知道就是孤陋寡聞了,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能是無名之輩嗎?

  楊恭仁對於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

  心裡默默的對還未出生的李白道個歉,然後恭恭敬敬的回道:“尊師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楊恭仁一愣,默默的看向了李君羨,恰巧李君羨也轉過頭,兩人大眼對大眼,看著雙方眼中濃濃的疑惑,好不尷尬!

  “這麽說吳有方和李元方是你填上去的?”

  看著變得惱怒的楊恭仁,尋先有些不解的點點頭,難不成李白兩個字犯了忌諱?

  “原本的兩個人是誰?從事招來….”楊恭仁音節拔高氣勢頓顯,尋先冷汗冒的更加歡快了!

  “岑夫子,丹丘生。”想都沒有尋先立刻就回答道。

  把這兩人的名字加了進去,兩人默默的在心裡默念了幾句,果然比剛才押韻多了。可這押韻有什麽用?這個什麽岑夫子,丹丘生自己好像也沒有聽說過啊?難不成真的是不願入世的高人?

  什麽隱士高人楊恭仁自認沒見過?他們自成為隱士的的首要原因還就是為了名聲,在讀書人之間有了名聲,在入仕就相對於簡單的多,說白了就是以退為進等待時機,這種投機倒把之徒在楊恭仁看來不能稱之為隱士,應該稱之為鄉野村夫。

  在楊恭仁看來能稱得上隱士的僅僅是伯牙和叔齊,讓國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隱士當然不能等同一般的人,簡單的說就是能做官而不做官,也不做此努力的賢德之人。

  難不成這小子的師父和他口中的父親就是才德具備的隱士高人?

  想到早日間給尋先摸骨這小子所說的,楊恭仁問道:“令尊和令師是隱士高人?”

  尋先想了想,自己家的老爺子說白了就一個半吊子中醫,

行走在各村和隱士不沾邊;李白一生都想當官,為了當官入贅了兩次,雖然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我不得開心顏’,但因為入贅李白經常被豪門所嘲笑!  在說李白性子浪漫,不羈,不願受束縛,性格和性子在加上家庭做生意和祖上的原因是無緣科舉的。雖然李白受道家思想影響,號青蓮居士,但種種事跡都表明他所做的很多都是為了給自己造勢,為做官鋪路,所以也算不上隱士。

  因此楊恭仁剛問完話,尋先就回道:“他們算不上隱士,只能稱之為高人。”

  楊恭仁點了點頭,能夠這快回答出來,看來不是不經思量的,想必是真的,於是又問道:“他們都如此大才,一個教你行醫救人,一個傳你詩詞文章,兩者皆是不凡,按道理講他們一定在外有所名聲,奈何我空活六十余歲聞所未聞?難道還不能稱之為隱士?”

  老狐狸如果想要偷雞,家裡的小奶狗是看不住的。一句很明顯的將軍,自詡很聰明的尋先一點都沒有發現,反而興致勃勃的思考各種詞匯,想來反駁下楊恭仁什麽樣的人才能稱得上隱士。

  “不不,他們算不上隱士。真正的隱士是出能治國平天下,退能閑耕看雁歸。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總管怎麽看待隱士?”

  楊恭仁笑了笑,小家夥已經入網了:“靖節先生算不上的上隱士?”

  尋先腦子有點發悶,靖節先生?靖節先生是誰?怎麽沒有聽說過呢?尋先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故作嬌羞道:“回總管的話,這靖節先生是誰?”

  李君羨和楊恭仁對著尋先怒目而視,嚇得尋先腿肚子發軟。李君羨都氣的拔出的劍,還是楊恭仁有涵養,深吸了一口氣,恨鐵不成鋼的吼道:“陶潛,陶元亮。”未了吸了口氣又吼道:“以後不要張口閉口的自稱讀書人,雖然我們知道你也讀了書,但是你把書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

  這話說的多惡劣,老爺子都是這麽說自己的,想不到自己又體驗了一回,感覺還真的舒心,滿不在乎的癟癟嘴,腦子好歹有了個模糊的人,試探的問道:“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

  看著兩人臉色稍霽,尋先放嚇了點心,又接著說道:“他算不上隱士!”想了想覺得自己說的不妥,有補充道:“在小子個人看來他算不上。”

  “何謂?”

  “這個說起來就很長了,我們一直以為五鬥米就是靖節先生的俸祿……”

  “難道不是嗎?蕭統所術《陶淵明傳記》裡面記載,靖節先生是在彭澤縣令任上,恰好潯陽縣派遣郵至,靖節先生不願意按照禮法整頓衣帽接待,於是說出‘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鄉裡小兒?’

  剛才你小子第一句就反駁史料記載,怕是又想巧言令色的串改是非吧!”

  面對李君羨引經據典的反駁,尋先悄悄的翻了翻眼皮,說道:“就按照大總管說的我接著說,首先我打個比如啊,有天陛下去了總管您家,你衣衫不整,陛下問你為何衣衫不整,你說自己不拘於禮法,陛下你為何這麽說我,然後拂袖而去,總管你說這麽做是對還是錯呢?”

  鏹!

  李君羨拔出佩劍指著尋先:“大膽田舍小兒,竟然敢編排陛下,信不信我斬殺你與帳內?”

  任誰被人指著鼻子罵,誰心裡也舒服不起來,況且旁邊還有有個笑嘻嘻看熱鬧的。尋先倔脾氣上來了,立刻回道:“我就說了這是一個比喻,我這麽說隻想講明一個道理,一個不遵從禮法的人為何會讓你滿心誇讚?

  如果是個讀書人都這麽做的話咱們這個大唐要禮法又有何用?既然是你的上官你的同僚,哪怕為人千般不好,令你心中厭惡,但是禮法尊卑不是為你一個人設立的,它是為所有人設立的,官員應當為所有人表率,你的一言一行皆有人效仿,該有的禮法就得遵守, 這樣由著自己性子的人,我一般稱之為傻…傻帽!

  這樣的人如果能當官,如果能治好治下之民,那真是老天爺瞎了眼。如果天底下官員都效仿這樣由著性子的官員,這要禮法又有何用?我就講了一個比喻,你就要斬殺我,如果陛下覺得我這麽說不對是對他的不敬,那也應該是他來斬殺我。”

  李君羨憤恨的坐下,自己僅僅是做個樣子,誰知道被這小子擠兌的下不了台。什麽都不說顯得自己真的被這小子說服了,如果真要說可好像自己沒有什麽好說的,就在糾結的時刻,只聽楊恭仁說道:

  “郵差好像不是個入品的官員吧?剛才君羨沒有說清楚,我來補充下!”李君羨感激的看了眼楊恭仁,兩人不著痕跡的點了點頭,李君羨收回了長劍!

  尋先也明白這個問題不能再說,再說說不定就得出事,隻好裝作詞窮的樣子嘟囔道:“他這麽做也不對啊….是不對的啊….”至於哪裡不對,尋先就是不說出來!

  “好了,現在可以說說為什麽靖節先生在你心裡不能稱之為隱士的緣故了吧!”

  既然直接跳過了那一步,尋先也懶得提起,邪惡的一笑,說道:“不為五鬥米折腰,因為他家裡不缺五鬥米。如果給他個一百鬥一千鬥試試?我就不信他的腰不彎……”

  李君羨楊恭仁啞然,對視了一眼,齊齊的握緊了拳頭,不過楊恭仁心裡卻是很讚同尋先最後說的這一點,和自己所想的異曲同工之妙!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楊恭仁在自己心裡默默的念叨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