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提早離去讓曹軍在原本的歷史進程上搶了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的時光對於曹軍的意義極為重大,因為曹丕和棗祗的努力,屯田製在這一年提前出現了,若是按照歷史正常推進的話,屯田製應該是在曹操於許昌迎天子之後才開始正式施行。
屯田製的提前實施是曹丕一手策劃的,從他讓曹鑠大肆收購糧食開始,謀奪離狐、富城三甲大族的計劃就已經在醞釀了,他不但要地,還要收攏流民,更要曹軍盡可能低控制更多的糧食,加上營造出饑民作亂的壓迫感,逼迫東郡大族把糧食降價。
只要曹軍和東郡大族同時把糧價壓下來,那兗州其他大族為了賺錢,自然也要壓價,這是市場規律。作為現代人的曹丕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糧價低了,就可以少死人。而曹軍也可以盡可能低收攏那些已經因為災荒而家破人亡的饑民進行屯田。
相比於少死人,曹丕跟希望的是把糧價壓下來,因為他不希望兗州有太多那種中家因為災荒而買地賣身搞得家破人亡,這些中家雖然也是地主,可是卻不像地方豪族那樣足以威脅到地方官員的權利,但是卻有一定的生產力,家族子弟也有一定的條件學習文化,這種家庭的崩壞會直接導致豪族勢力的坐大,原因很簡單,他們家破人亡之後只能賣身賣地給地方豪族,那賣的就不僅僅是地了,還有一大批有文化的子弟也會成為豪族的萌戶。
讀書人是比糧食更加稀缺的資源,而且留下中家這個社會階層是曹丕實行他長遠計劃的重要一環。
興平元年對於曹操來說是多事之秋,現有張、呂之亂,後有旱災,但是因為自己的三子阿瞳連施巧記,終究是把局勢穩定了下來,兩件事都做得很讓曹操滿意,特別是處理災荒一事上,一連串的連消帶打,讓曹操歎為觀止,逢人便說:吾之三子,遠勝甘羅。
曹丕當然也感到了自己老爹對自己的欣賞,所以他在興平元年的除夕夜向曹操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曹操再給自己八十一個新的天工坊護衛。
對於這個請求,曹丕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因為自己本來兩百個護衛在經歷了張、呂之亂後死得只剩下了八十一人,後來雖然補齊了兩百之數,但是曹丕對那數次經歷戰陣的八十一個老護衛還是心存愧疚,他們在最艱難的時候跟著自己守住了張邈和呂布攻擊,都是在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老兄弟,自己現在在離狐有了一萬畝地,所以曹丕希望這些老兄弟解甲歸田,去幫自己種地去。
曹操現在對曹丕極為欣賞,這點要求當然是爽快的答應下來,於是天工坊在興平二年的春天,又來了八十一個新護衛。
曹丕把平安留在了身邊,按照之前的套路在這些新護衛心中種下了忠誠的種子,而那八十一個和最開始跟隨曹丕的護衛則去往了離狐,在那裡,曹鑠已經派人為曹丕圈起了一萬畝良田的莊園,在那裡,百廢待舉。
除了這些老護衛之外,曹丕還請了程延前往離狐縣的莊園,本來他是想派戲菁去的,但是如今戲志才身體是越來越差,隨時都可能撒手人寰,戲菁不能遠行,所以只能讓程延去。
這次讓程延前去離狐莊園,曹丕把曹鑠給自己的一千二百斤盡數給了程延,讓他在那邊買人種田,興修房舍,翻修莊園。除此之外,曹丕還給了他們一摞左伯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
那是曹丕前一世攻讀農學博士所得的知識:雜交小麥。
陪著曹鑠收錢回來之後,
曹丕就跟戲菁和程延講解了雜交小麥的原理。這讓戲菁和程延聽得大為訝異,他們不知道一株小麥居然也分雌雄之花,也要通過授粉來孕育果實後代,跟對曹丕所說的不同種的麥草相互雜交的理論感到匪夷所思,這個知識比起那些什麽物理、化學式更加令人難解。 若不是曹丕交給他們的知識經過實踐之後都是正確的,兩人絕對會覺得曹丕在信口開河,特別是曹丕說雜交小麥畝產至差都可以達到畝產二十石以上的時候,兩人幾乎都要出言反駁了。
天下糧食,粟米畝產最多,膏腴之田可產粟米9石,若是小麥,8石已經難得, 若是能做出20石,天下還有人吃那黃不拉幾的粟米麽?都拿小麥做胡餅、胡面吃好了!
事實上曹丕還說少了,在他的記憶裡,小麥雜交的畝產應該可以接近40石才對,但是這裡因為肥料和光源利用率的技術限制,所以沒法達到這個數值。不過二十石卻是可以的。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曹丕沒法跟兩人把這個技術講得通透,所以只能寫在左伯紙上,交給程延,讓他去離狐的莊園慢慢研究。
興平二年的上半年,屯兵九江郡附近的袁術出兵攻打徐州,新上任徐州牧劉備領軍迎戰,兩軍在徐州南部的廣陵郡大戰,此時,盤踞東海郡的呂布驟然發難,一舉攻下了劉備的老巢下邳,劉備後院起火,無奈之下只能回軍,袁術趁勢追擊,盡得廣陵之地。
曹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出兵南下,從兗州入豫州,想趁袁術立足不穩擊潰他,免去後顧之憂,再謀奪豫州之地,豫州和兗州接壤,人口眾多,為中原要地,曹操如果獨佔兩州,那麽中原之地,他就一家獨大了。
但是命運不會永遠站在曹操這一邊,這一次,便對曹操戰績極差的袁術居然贏了一次,他擊退了曹操,而且在豫州境內,袁術的部曲有一個殺死曹操的機會,可是卻被曹操一個手下冒名頂替做了替死鬼,曹操回到濮陽之後,便把這個手下十二歲的兒子收養為義子,他和曹休一樣,住在曹丕的天工堂莊園內,這個義子改了曹姓,叫做曹真。
在曹操看來,曹丕已經成了少年人的表率,所以他希望曹真跟在她身邊,多看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