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籃壇騷話之王》第148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尤納斯看到中國隊第一個回合的戰術執行,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事實上中國隊在一個月之前的奧運會集訓進行期間,就已經在隊內制定了這個針對美國隊的戰術。

  而這個戰術的提起者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剛從美國回來加入國家隊的李融。

  對於這項戰術的施行,兩人在錄像分析室有過一番詳談。

  尤納斯知道李融是個籃球智商極高的球員,便問他對這次奧運會的看法。

  李融當時並沒有回答,而是在連續看了一星期其他對手的錄像之後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他認為,籃球的本質就是一個尋找輕松得分機會的遊戲。

  球場上一切的戰術執行,都在圍繞這一原則進行。

  以NBA而論,喬治·麥肯是聯盟歷史上第一位超級明星球員。

  籃球從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以後幾十年,直到上世紀40年代,還被認為是一項小個子比不夠靈活的大個子更適合參與的運動項目,但是喬治·麥肯這位身高6英尺10的巨人憑借所擁有的超人協調性和強烈的競爭精神,成為了此後幾十年高個子統治球場的原型之一。

  在張伯倫和拉塞爾稱雄NBA之前,麥肯是NBA的頭號英雄和大人物。

  他幫助NBA聯盟早期階段能夠站穩腳跟,他對於比賽的控制作用首先導致了大學籃球規則的改變。

  後來,麥肯的超人能力也促使職業籃球進行了規則修改。

  他在職業籃球處於最低谷的時候,讓球員們找回隊職業籃球的認可和信心。

  他推動籃球事業,人們為了看他願意來到球場買票看球。

  因為麥肯的出現,NBA才不得不設定干擾投籃的法則;不得不把罰球線距離延長一倍;不得不重新設定3秒違例規則。

  麥肯之後,大個子們才越來越受到重視,才有了後來的“指環王”比爾·拉塞爾以及“大北鬥”維爾特·張伯倫。

  再然後是70年代的黑暗期,NBA後來得以在80年代重獲新生,又是因為兩個天縱奇才的球員的出現。

  “大鳥”拉裡·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聯手統治了整個80年代。

  在總裁大衛·斯特恩的直接乾預下,籃球向著華麗的快速進攻開始變革。

  整個80年代幾乎都是快速籃球的天下,“SHOW TIME”湖人是那個年代流行打法的最具代表性的球隊。

  再然後,90年代,超級中鋒再度興起以及邁克爾·喬丹的出現,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整個聯盟的打法。

  喬丹和奧拉朱旺這種球員,是無法用合理的規則防住的。

  而具備這種超級球員的球隊,自然也不需要靠打快速進攻來得分。

  節奏越慢,防守越強悍,對擁有超級球員的球隊就越有利。

  因為超級球星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破對方的鐵桶陣防守,而對方不具備這種球員,則無法抗衡。

  某種意義上來講,超級球星即是球隊戰術,因此,沒有超級球星的球隊想要奪冠在90年代的規則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直到2004年,平民的活塞隊依靠強大的防守能力擊敗擁有F4的洛杉磯湖人,防守至上的原則的來到了一個巔峰。

  同時,這也是他們最後的輝煌。

  外線保護持球人的規則更改之後,規則開始改變成有利於進攻球員,史蒂夫·納什兩奪MVP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在90年代的規則下,

他的身體素質根本無法和佩頓、凱文·約翰遜們一較長短。  跑轟戰術雖然還沒有證明過自己能夠在現行的規則下贏球,不過卻深受聯盟和觀眾們喜愛。

  人們再也不用忍受馬刺和活塞05年總決賽那種沉悶遲緩的節奏了,但這也把未來的籃球推向了一個未知的領域。

  跑轟戰術或者說小球戰術之所以能夠在常規賽大殺四方,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打的快的原因。

  最根本的因素是因為他們能夠在快速進攻中尋找到對方的防守漏洞,最大化的合理利用錯位優勢。

  在快速退防中,因為節奏太快,通常球隊都會犯一些交代不清的防守錯誤,能夠給使用小球戰術的球隊很多的可趁之機。

  但是到了季後賽,大部分的球隊防守端都會做針對性布置,不會給你太多的錯誤可抓,這就是小球戰術在季後賽吃癟的原因。

  所以太陽隊的總經理史蒂夫·科爾今年才引入了“老鯊魚”奧尼爾,期望改變這種情況。

  不過太陽隊的嘗試是失敗的,德安東尼也因此做了背鍋俠。

  這不是他的錯,也不是科爾的錯,所有人都還在尋找最適合這個年代的贏球方法。

  李融作為一個年僅20歲的年輕球員,當然不具備這種思考籃球最終哲學的能力。

  他的籃球哲學來源於大學時期的助理教練, 也就是現在巴特勒大學的主教練——布拉德·史蒂文斯。

  李融在巴特勒大學的一年中,無數次夜晚觀看比賽錄像時和史蒂文斯探討過關於尋找籃球最本質的東西。

  史蒂文斯告訴他,籃球其實根本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任何戰術,最終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把球輕松放進籃筐。

  看上去這好像是一句廢話,不過回頭看看巴特勒大學這樣一間小學校近兩年取得的成績,就會發現史蒂文斯的話並不是空話。

  就像《孫子兵法》說的那樣,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具體來說,史蒂文斯的進攻體系根本看不到任何學院派戰術的影子,他的原則只有一個,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到最大。

  我的中鋒打不了你的中鋒,但是如果換到你的後衛呢?

  這種打法不必非要拘泥於快攻轉換,陣地進攻同樣適用。

  不過看似很簡單的戰術,其實想做到也並不容易,因為場上博弈的雙方都不是傻子,都會隱藏自己的弱點,不會放任給對方肆無忌憚的去攻擊。

  這就需要非常強大的戰術執行才能保持戰術的順利運行,場上人員的配置就非常關鍵。

  所以史蒂文斯才會分外喜歡李融,因為他的技術特點和籃球智商,基本完全適配任何的陣容。

  中國隊的情況也一樣,李融是這個戰術的發起人,他抓機會的能力太強,只要形成擋拆之後的換防,他便能把球迅速交到內線的姚明手裡,不給對方應對的時間,這才是施行這個戰術的關鍵所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