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護國公》第353章 是她,是她,就是她!
“這才是希望的田野啊!”

 楊慶站在油菜花海中,看著面前忙碌的農田大發感慨。

 至於坤興公主正在給人送水。

 大明監國坤興長公主殿下,正帶著一大群小朋友,趕著一輛專門改裝過的馬車,行駛在這片花色斑駁的田野中。並不時停下來從水龍頭裡接出一碗碗茶水,用她僅剩下的那隻手分給那些感激涕零的農民們……

 這叫形象包裝!

 事實上楊慶早就給她做了一隻特製的假手。

 她斷的只是前臂。

 崇禎一劍雖然沒徹底砍斷,但也和斷了沒區別,楊慶只能給她截去然後才處理好傷口,但肘部以上大半截還在。用象牙雕出一隻空心,帶活動關節的假臂和手,平常帶著手套裡面裝她喜歡的各種香料,然後套在斷臂上。無非就是不能自己主動做一些動作而已,但需要換一種姿勢的時候可以用另一隻手幫助,在比如侍女掩飾下轉換角度。反正她需要的無非就是在一些正式場合做花瓶,這樣的場合誰也不敢湊到她身邊,檢查這位理論上的半個大明統治者那據說身體上的殘疾。

 至於在宮裡面就無所謂了,她愛怎樣就怎樣吧!

 但現在楊慶就要她展現斷臂。

 殘疾怎麽了?

 這是她和先帝一起出生入死,經歷屍山血海的標志,這是她對先帝孝心的標志,這是光榮的標志。是誰與先帝在海河上經歷生死考驗,是誰帶領大軍在山海關為救先帝而血戰,是誰帶著孤軍北上阻擋建奴十萬鐵騎於塔山?

 是她!

 是她!

 就是她!

 是她帶著還沒痊愈的傷口,率領孤軍從山海關救出了先帝!

 又是誰愛民如子,寧可自己在皇宮種菜吃,也要收養老人和孤兒?又是誰自己掏錢在全國各地開辦那麽多醫院治病救人?又是誰在以殘疾之身為耕種中的百姓送水送飯?

 是她!

 是她!

 還是她!

 是她為大明帶來了如今的盛世!

 作秀怎麽了?

 信國公最會作秀了!

 看看那些一邊抹眼淚一邊喝茶的皇莊民兵,如果有一天誰敢對公主不敬,可以想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下鋤頭拿起刀槍!這南京城周圍全是這樣的農民,他們像信仰信國公一樣敬愛著公主,而信國公與公主的合體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再生父母。南京城本身的防禦的確越來被忽略,實際上為了交通方便,楊慶在城牆上又搗開好幾個城門,駐防城內的除了警察就剩下皇宮的侍衛司,南京城內駐軍為了給日益增加的人口讓地方,也都已經搬到了城外。

 可這座城市仍舊比任何時代都固若金湯。

 因為這周圍全是狂信徒。

 所有鄉村,所有工廠,從男人到女人甚至老人和小孩,全都是會為保衛公主血戰到底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座工廠都會變成阻擊敵人的堡壘。

 這才是真正固若金湯。

 “信公,聖上還都不會改您的那些政策吧?”

 旁邊莊頭小心翼翼地說。

 “不會的,四民大會的那些決議也都是聖上同意的,那聖旨都已經昭告天下了,怎麽可能食言?你們可以放心,只要有我和公主在,誰也別想毀了你們的好日子,誰也別想再讓你們回到過去那種苦日子!其實這樣的日子原本就是你們該有的,太祖定衛所制度時候,軍戶過的可一樣是這種好日子。只不過太祖成祖之後,歷代皇帝太過優容文臣,才讓軍戶的日子越來越苦,到最後乾脆就已經不知道太祖時候的好日子了,我和公主只是撥亂反正而已!”

 楊慶說道。

 莊頭臉上的憂慮並沒真正減少。

 實際上這些莊頭都是識字的,即便以前不識字,後來也都學會,尤其是南京周圍這些皇莊都訂閱了各種報紙,每天郵差都能送來,他們對時事都清楚得很。

 這皇帝回來不是好事啊!

 信公是權臣,這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信公給了軍戶們好日子這同樣是事實,他們不管別的,誰給了他們好日子他們就跟誰。但沒有哪個皇帝會容忍信國公這樣的大臣,皇上來了肯定得奪權,而皇帝和那些文臣還有士紳是一夥的,這個同樣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皇帝奪權肯定恢復過去。

 就算不恢復過去,至少也不會有現在的好日子。

 這是肯定的。

 哪個皇帝會像公主這樣自己在皇宮種菜吃,然後把錢拿出來做善事給小孩辦學堂?更別說把那些陣亡將士的遺孤帶到皇城收養教育了!話說過去死了的軍戶,家裡連撫恤金都拿不到啊,女人小孩要飯餓死都不是什麽稀罕事啊!沒有哪個皇帝能像公主這樣對老百姓好,也沒有哪個大臣能像信國公這樣為老百姓著想,一旦沒有他們,皇帝帶著那些文官複辟,那老百姓的天真就塌了!

 事實上這是南京周圍,這些近畿皇莊內部絕大多人的一致想法,甚至內部更激進想著推信國公黃袍加身的都有的是。

 尤其是年輕一代。

 甚至一些小型秘密組織都出現。

 說到底大明朝這個名字也就在士紳中還有舍不得,而且主要也是被楊慶對比出來的,至於普通老百姓間早就只剩下個純粹的招牌了,唯一的敬意也就只有抬頭可見的孝陵。

 這還是楊慶的宣傳功勞。

 若不是他天天宣傳洪武的驅逐韃虜之功,老百姓連對孝陵的敬意也早就蕩然無存了。

 但對龍興天子……

 若不是這場迎駕風波,誰還記得有個皇帝在關中吃沙子啊!

 可現在……

 莊頭暗自歎了口氣。

 “這種新油菜如何?”

 楊慶看著身旁的油菜花海突然問道。

 “回信公,這個比以前的產量更大出油更多,小的這裡今年產的已經不榨油,都跟其他地方定好,他們用油來換種子。”

 莊頭趕緊說道。

 這是新的甘藍型油菜。

 現在江浙絕大多數地方都已經實現一年兩熟,而其中一熟絕大多數仍舊是油菜,開春種稻苗,收獲油菜插秧,秋收前油菜育苗,收獲後油菜移苗到第二年再一輪,還有不種油菜的就是冬小麥了。楊慶追求的就是盡量增加冬小麥的比例,以此增加糧食的產量,那麽勢必減少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引種油棕已經開始,但這個很難短時間見效,那麽就必須在油菜增產上下功夫。

 從歐洲引種甘藍型油菜就是最主要手段。

 現代江浙都是這個。

 不過這終究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得開拓殖民地然後到殖民地種油菜,就地榨油再運回來,歐洲人後來的棕櫚油全靠東南亞殖民地供應,目前江浙的油料作物面積居高不下是因為城市化。像南京這樣人口已經超過兩百萬的超大型城市,每天需要的油也是很多的,這些都需要周圍的農田提供,甚至就連湖廣的菜籽油都能賣到這裡。

 其實不只是油料。

 整個江南都在因為城市化和海外貿易,而面臨經濟作物擠佔糧食作物面積的問題。

 棉,桑,茶哪一樣都不少。

 但桑,茶是不能動的,大明海外貿易的核心,好在前者可以用桑基魚塘來部分解決,後者則是以山嶺薄地為主,而棉花就只能以進口解決。現在楊慶每年通過兩個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印度棉花,反正英國人與荷蘭人也樂意,否則他們在和大明的貿易上極其弱勢,這樣至少可以解決一部分逆差。油料就不好辦了,畢竟從印度進口菜籽油的話,光在那些鄉村收購就得花很長時間,再運到這裡也都快沒法吃了,那又不是棉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這樣的話……

 去朝鮮種油菜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反正現在朝鮮十室九空。

 之前的倭國入侵,讓朝鮮人口從巔峰的四百萬,一下子暴跌到了一百萬,然後緩慢爬到一百五六十萬……

 當然,他們這個數字不準。

 這只是他們自己的統計,是不是也像大明戶部一樣一代代抄這個不知道,但這個數字乘以二差不多,因為李朝廢除奴婢後的統計,就是讓人口暴漲一倍。一九零六年廢除前不到六百萬,廢除後瞬間一千三百萬,但即便目前乘以二,在經過了持續五年戰爭後,剩下的也不會超過兩百萬了。

 而他們那裡本來就是油菜產區。

 實際上這東西幾乎就沒有什麽產區限制,跟地瓜一樣頑強。

 那麽正好可以去種油菜。

 打著援助李家的幌子,讓大明商人到朝鮮去,然後利用那些荒地使用閹倭奴種植油菜,打出的油料就近運到江南銷售,正好可以試驗倭奴。而且可以增加對朝鮮的人口滲透,同樣也是繁榮朝鮮經濟,如果這種方式試驗好了,以後還可以向未來東北的光複區推廣,黑土地那也同樣是油菜的主產區。

 至於倭奴吃什麽?

 那個好辦啦!

 雖然發酵菜籽餅喂他們有點過於喪心病狂,但田間地頭多栽點地瓜也就解決了,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利用東北的土地了。否則他還很難恢復向東北移民,畢竟原本歷史上闖關東是被逼得沒辦法,但這個時代短期內很難有闖關東的推動力。如果打著支援朝鮮經濟建設的旗號,先鼓動商人跑去搞油菜種植園,然後對他們進行政府補貼,讓他們以廉價的補貼油料衝擊南方的不補貼油料。

 後者的種植面積自然會減少。

 同樣這種種植業的利潤又會推動商人擴大種植面積,只要補貼區擴大到東北,他們自然會向那裡擴展。

 朱元璋的鹽業制度,其實就是同樣的性質,只不過他是以鹽引的利潤為補貼,推動鹽商在邊疆種植無利潤的土地就近供應軍隊。這種制度如果堅持下去,也就不會有後來大明的那一堆爛事了,但可惜後人有意無意的給他玩壞了。現在楊慶想讓人去東北忍受寒冷,那麽同樣必須得補貼,只不過他比朱元璋有錢,他不需要那麽扣扣索索,可以玩得更粗暴。

 具體很好操作,在牛莊碼頭上看好了,運出一桶菜籽油給貨主加一元補貼,不用十年他就能讓江浙的春天裡再也看不到一片油菜花海。

 然後江浙的糧食產量增加。

 這增加的糧食又滿足城市化造成的糧食需求增加。

 說到底這個寒冷的時代裡,想提供糧食只能依賴南方的土地,然後以南方的糧食支撐北方經濟作物,想在北方繼續過去的小農經濟根本無法維持下去,但經濟作物卻可以,也就是大型種植園化。比如未來在河北大規模推廣棉花種植,從外界運輸糧食補棉農的糧食產量不足,這些棉花再支撐江南人口稠密區的紡織業。後者以紡織業傾銷賺取利潤養活更強大的軍隊打開一個個市場,從這些地方繼續掠奪糧食補給國內……

 的確就是掠奪。

 什麽方式不重要,是直接的武力搶奪也罷,和東南亞印度王公勾結商業掠奪也罷,殖民地種植園也罷,總之就是最大限度向國內運輸糧食。

 然後維持這種南方糧倉兼工商業基地,北方種植園和礦業原料供應的經濟模式,確保整個國家的持續繁榮和人口增長,同時盡可能向外開拓新殖民地轉移人口。目前大明僅已經接近普查完成的監國控制區,人口實際上已經超過一億,僅南直隸一個省和應天府加起來人口就達到三千萬,加上四川得到一點一億。剩下李自成那裡不少於五百萬,多爾袞那裡不少於八百萬,兩廣加起來一千萬,最終這片土地上總人口接近一點四億,而這個世界上目前應該在五億。

 近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啊!

 除了一個戰鬥力忽略不計的印度以外其他沒有過三千萬的。

 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一旦釋放出去那完全就是壓路機,碾壓一切對手啊,排隊槍斃都沒人排得過,讓對手全國男女老幼全都開掛,全都變成青壯年,也一樣沒什麽卵用!歐洲人口最多的法國才一千萬人口,大明有多少青壯年?別說以後了,現在楊慶就能拉出三千萬青壯!

 堆都能堆死所有對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