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瓜的金手指給李自成開上也就算楊慶對他很負責了。
事實上也沒別的辦法。
明末這個小冰河期剩下的招除了學咱大清減一多半人口,讓原本的不足的變足了之外,也就只能是讓老百姓啃地瓜了,李自成這邊尤其如此,什麽漁獵之類都連想都不用想,就像老李說的,陝西的饑民連蒼蠅都吃光了,河裡的魚山裡的野獸還能剩下那未免也太誇張了。
海裡倒是有的是魚。
但楊慶可沒有大馬力拖網漁船。
這是個農業國度,那麽也只能向土地要食物。
而要想讓土地在這個悲劇的時代提供更多食物,那麽也就只有推廣地瓜這一個選擇,至於什麽玉米土豆都省省吧。
玉米是必須得育種的,中國的玉米直到光頭佬的時代依然只是一種很雞肋的作物,除了東三省這種荒地多的地方,其他各省的玉米都只是種在那些山嶺薄地補充主要作物,沒有人把它真當主糧種植,很大程度上就是育種技術太差,真正解決玉米推廣問題是建國後那些鄉村裡的農業技術員們,直到九十年代初農村種玉米還得先找治種的買種子。
後來就換成種子巨頭們了。
所以不先教出育種的這東西根本沒法推廣,而教育種的那就得需要時間。
北方至今還到處餓死人呢!
那些饑荒中的老百姓等不了那麽久的。
至於土豆就更別扯了。
現代真正推廣開的土豆,根本就不是這個時代流傳過來的,真以為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土豆這東西能吃啊!只是這個時代流入中國的土豆根本就沒什麽卵用,也就是當個新鮮物,指望它拯救饑荒那麽結果就是更大的饑荒,愛爾蘭人用三分之一的人口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土豆的真正推廣,得到清末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土豆傳入。
那是愛爾蘭大饑荒之後歐洲人從南美重新引入培育的新一個種系。
這個時代只有地瓜。
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麻哥的地瓜盛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必然選擇。
實際上就算地瓜的推廣也沒那麽容易,從福建廣東這些亞熱帶地區一下子引到寒冷的北方,絕對不是拿幾個地瓜來就能解決,育秧,插秧,冬儲這些統統需要技術,它的確是扯根秧子就能活,但產量不一樣啊!哪怕育秧不夠好都會影響產量的。雖然這些技術都簡單到現代人看來根本與技術二字不沾邊,但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它們的北方百姓來說,每一個環節都神秘的像男學生眼中的女廁所一樣,真以為地瓜就那麽容易推廣嗎?咱大清一直到十全老狗時代,才把這種東西推廣到南陽一帶。
好在楊慶好歹還能從自己的記憶深處挖出點東西來,說到底也是吃過幾年地瓜乾面餅子的。
這一點算是幸運。
剩下就是李自成自己推廣了。
緊接著他返回寧海城。
而這時候山海關大戰已經算是徹底落幕了,大雨過後的戰場上清軍遺屍上萬,他們的血隨著雨水染紅了附近的幾條河流,然後又染紅了海岸,陽光下一片惡臭,但包括多爾袞在內,清軍終究還是逃過了全軍覆沒,如果北線各軍全力阻擊,那麽他們還是會全軍覆沒,但可惜北線明軍繼續作壁上觀。
這一點也沒什麽意外的。
崇禎默許的。
無論宋權,唐鈺還是韓讚周,全都坐視清軍的離開。
唐通倒是攔截了,
但依舊是一觸即潰,只有李過率領騎兵出寧遠真正和清軍打了一仗,結果反而吃了一點虧,畢竟清軍為了回家那也是真正拚命了的。 最終近六萬清軍越過寧遠回到了他們的地盤。
在這場持續一個月的大戰中,他們損失超過三萬,決戰中一萬,阿濟格的一萬五千人最終逃回去的只有不足兩千,至於剩下的則是沿途阻擊戰中損失的,話說這是三萬多青壯年啊,整個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加起來,這樣的人也不會超過十萬啊!事實上咱大清為了這場國運之賭折進去了近三分之一的青壯年。
而且還損失了一個郡王,一個公爵,三個固山,一個巴牙喇纛章京……
啊,還有多爾袞的一個蛋。
這還不算被血洗的錦州和牛莊。
如果算上這兩地和水師戰船沿海襲擾的,咱大清總計折進去了超過五萬人口,這是真得被打斷腿了,反正短期內他們是肯定恢復不了元氣的,他們過去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招降納叛和擄掠,但這一次什麽都沒得到,甚至還有奴隸逃跑的,這些損失只能靠時間來彌補。
而且接下來還得內鬥。
畢竟多爾袞生死難料,就算是沒死他也得對這樣的損失負責,豪格系的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唯一令多爾袞慶幸的,是艾度禮死在山海關,這個正藍旗固山和近五千正藍旗精銳都死在戰場,而且錦州死的也有三分之一是正藍旗,這樣也就扯平了兩白旗失去阿濟格的損失。
還有糧食的緊張。
這一點接下來會更嚴重,因為接下來肯定是李自成的封鎖。
還有索倫人蒙古人朝鮮人的心裡長草,這也是必然的,他們和索倫人剛打完沒幾年,實際上對索倫部的第三次戰爭去年才結束,而且這一次他們在蒙古的最大盟友科爾沁部同樣在戰場上損失慘重,近三千科爾沁勇士倒在了順軍的長矛林前,至於朝鮮就不用說了,後者的仇恨只是被壓製而已。
總之他們的麻煩大著呢!
至此明清順三國殺格局確立,大明朝廷控制淮河以南,但這裡面很快就要不包括四川了,大順或者說大明秦藩控制區南至淮河秦嶺,西至河西走廊,北至寧遠,宣大,陝北,而這條線以北屬清朝,理論上向西到河套一帶,不過實際上蒙古各部對其都是依附而已,除了科爾沁各部還算親密,其他都只是名義上臣服但根本不會聽沈陽的命令。
而單獨一家的還有張獻忠。
他之前向李自成的大順稱臣,但李自成已經去掉了帝號,那麽他是否向李自成繼續稱臣還不好說,不過李自成就算南下,首先也得先把他解決以配合運河線的進攻攻玩蒙古滅宋,所以雙方不會是朋友關系,不排除張獻忠會主動向崇禎靠攏,畢竟李自成對他的威脅會更大一點,而四川在人口上的劣勢也不足以讓他對抗李自成。
不過此時的張獻忠還沒拿下整個四川。
他剛剛開始在四川的攻城掠地,但他拿下四川也只是時間問題,原本歷史上這個過程他僅僅花了幾個月時間,到崇禎十七年秋末他就已經基本上完成對四川盆地的控制,甚至擴張到漢中和隴南一帶。這個速度意味著他在四川也沒有遭遇過太多抵抗,基本上和李自成一樣所向之處望風而降,事實上真正抵抗他的主要是秦奶奶,但秦奶奶是自保,她在之前為大明貢獻了太多青壯,這時候已經沒有能力做別的了。
她只能確保張獻忠不染指貴州。
而崇禎就算到南京也沒有能力在這段時間內向四川派兵增援,這時候距離張獻忠攻破CD也僅僅還有不過兩個月而已,崇禎到南京一路順利也還得差不多一個月以上,所以張獻忠肯定還是會拿下四川。
但他如果再把蜀王一家乾掉,那他就算想稱臣也不可能了,哪怕崇禎不在乎蜀王一家的死活……
實際上死光了更好。
對於崇禎來說這些宗室減減丁完全是一件好事,但即便這樣他也不可能不顧輿論接受張獻忠,李自成那是沒辦法,那是為自保,然後皇帝不能食言,已經答應了就只能認,更何況還有太子這些人質在,官員們也不敢置太子的生命於不顧逼崇禎食言,江南士紳也怕他南下,所以才上下一起捏著鼻子接受這個結果。
但張獻忠不一樣。
他威脅不了江南士紳們,蜀王一家也不夠人質的資格。
可張獻忠如果不拿下四川,然後可以關起門做土皇帝,那麽他也不可能找崇禎談和平,拿下四川才是他向崇禎示好的前提。
總之他那裡的事情有些麻煩,最後會如何發展楊慶也很難推算出來。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張獻忠割據就割據吧,這個人又不是真的咱大清編小說編出來的殺人魔王,事實上他在四川做的最狠的無非就是血洗了蜀王府,其他那些絕大多數都咱大清文人們的如櫞巨筆乾的。不過就朱至澍那敵人打上門了才拿出五萬兩銀子犒軍的貨色,被血洗基本上就是咎由自取了,話說他可是藩王中頭號富豪。他那個蜀王不僅僅是他一個親王,下面還有十九個蜀藩系統的郡王呢,然後在下面還有無數其他各級爵位,這裡面最低的奉國中尉俸祿也是兩百石,整個蜀王家族繁衍兩百多年,積累下的財富根本無法計數。
然後就拿出了五萬兩。
而且三萬給CD守城的,兩萬給重慶守城的,話說吝嗇到如此地步也算是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