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護國公》第172章 你真不愧是作死小能手
“平等。”

 楊慶說道。

 “金字塔型的大明是不公平的,和平時期上升通道斷絕更是危險,甚至可以說致命的,階級的固化最終只能逼迫最底層站起來,用一場屍山血海的戰爭掀翻壓在自己身上的所有階級。

 我不想玉石俱焚。

 那我就得想辦法改變這一切,能夠讓太平和秩序延續下去,那就得把這個金字塔拆掉,讓所有人都站在同樣的高度,擁有同樣機會,最底層的無產者,自耕農和小商人,大地主和豪商,甚至於勳貴和官員,再沒有誰壓著誰,所有人都一樣,哪怕宗室也一樣,在這個天下只剩下一個人可以比別人高。

 皇帝。

 但皇帝以下皆平等。”

 他接著說道。

 “你到底想說什麽?”

 黃得功警惕地說道。

 楊慶不可能是腦子抽瘋,閑得蛋疼才對他說這個的,肯定是有著特殊目的的,目前大明軍隊實際上就兩個主要系統,一個是楊慶系統,剩下一個就是以他為的舊軍系統,但楊慶系統擁有絕對優勢,他是不可能與之抗衡。而楊慶在朝廷和文官系統又是對手,那麽他作為軍方的楊系以外勢力領必然成為雙方爭奪的目標,但他可沒興趣摻和朝廷的這些破事。

 “沒什麽,其實很簡單,我就是想把科舉改革一下。”

 楊慶笑著說道。

 大明該開科取士了。

 上一科是崇禎十六年,下一科明年二月,這時候大明朝廷控制區各地的士子已經開始在南京匯聚,這也是文臣對他大肆清洗湖廣官員保持沉默的原因。

 他把湖廣官員全殺光又能怎樣?

 換上的還是士紳的人。

 之前湖廣還有大量北方省籍的官員,但這一次科舉肯定沒有北方省籍士子們參加,就算有也寥寥無幾,因為戰爭兩廣的也沒了,西南三省主要是四川多,但四川只剩下半個在朝廷手中,所以數量同樣銳減。最終參加科舉的士子絕大多數來自南直隸,浙江,江西和福建,最後那個也同樣沒多少士子,實際上過六成都來自前三省。尤其是南直隸和浙江,可以說近半士子來自這兩省,而這兩省本來也是考出進士最多的,那麽這次考出的結果就不用說了,恐怕得百分之七十的進士來自這兩省。

 既然這樣江浙士紳管你楊慶殺多少湖廣官員呢,反正最後也是給他們騰出官職。

 他們心中還高興呢!

 但楊慶可不想給他們做嫁衣。

 所以他的黑手終於伸向了文官們的禁臠,他要改革科舉制度。

 “忠勇侯,我是一個外臣,外臣不預朝政,我只聽命令,監國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監國不讓我做的我就不做,而且作為鎮將,我隻接受大都督府參謀部調遣,沒有參謀總長簽名的命令我一概不聽,至於其他的與我無關。”

 黃得功說道。

 楊慶很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就可以了,老黃的意思就是他置身事外,這與他無關,有人想讓他清君側他也不會傻到做下一個左良玉。

 楊慶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我倒是很好奇,忠勇侯準備如何改革科舉?”

 黃得功饒有興趣地說。

 “很簡單,第一步,這一科的進士不能做主官,需要先做佐官,先分到各地去做佐2官,讓一個沒有任何治理經驗的人去做一縣之尊,對這個縣的百姓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他們要先經過一個實習期,也就是分到各縣去當縣丞主簿之類,三年實習期滿後重新考核,再根據考核的情況任用。”

 楊慶說道。

 黃得功點了點頭。

 這不算太狠,畢竟就是過去新科進士通常也先塞翰林院,然後在翰林院裡等缺,極少直接任用的,縣丞,主簿之類品級雖低但也是官而不是吏。

 那些進士們會接受的。

 實際上這時候湖廣各地在砍了一堆主官人頭後,就是那些佐2官在代理著職務,畢竟這時候翰林院裡備用的進士也沒有,翰林院在北京,崇禎十六年那科進士絕大多數都要麽在李自成手下要麽變咱大清官員。吏部原本想啟用包括錢謙益在內大批在鄉的舊官,但這個得監國特批,楊慶當然不會傻到批準這些人再爬出來,所以水太涼依然在家和柳如是yin詩。

 “那麽這科以後呢?”

 黃得功問道。

 “取消戶籍的科舉限制,所以人都有資格,包括民兵,只要識字的都可以參加,然後分科考。”

 楊慶笑著說道。

 “分科?”

 黃得功一臉茫然。

 “是的,一個地方官肯定不能只會寫八股文就行了,他得具備多種方面的知識,所以也就不能隻考文采,天文地理農田水利甚至算術這個都必須要懂,雖說不能精通,但至少也得懂得,哪怕就是工商業也要涉獵。但要求一個人一下子懂這麽多,那也未免太難為他了,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分科,有考八股文的,也有考農田水利的,還有考工商業展的,而考出來的都算進士。”

 楊慶說道。

 “那每科取多少?”

 黃得功愕然道。

 “都和過去的進士一樣。”

 楊慶說道。

 “那得多少官職才能讓這麽多進士人人都有官做?”

 黃得功很是震撼地看著他。

 實際上哪怕三年一科,就過去那些進士也不是都有官做,很多人都得熬很多年窮翰林,而且得花錢給各處打點才能獲得一處實缺,現在楊慶要讓進士數量一下子膨脹好幾倍,這是要讓那些窮翰林餓死的節奏啊!

 “佐2官難道不是官?”

 楊慶說道。

 好吧,他就是準備放開進士的龍頭讓進士數量淹沒官場,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雖然不是他計劃中的,他計劃中的其實是公務員考試,但那樣的話會讓文官們和他拚命的,而且目前條件也還達不到。但可以放寬舉人標準,放寬進士考試范圍,讓各種科目的進士洶湧而出,站在同一標準上到各地去當那些佐2官,再從佐2官裡面提拔主官。雖然吏部可以玩潛規則,隻提拔那些他們認為的正牌進士當主官,但那樣就等著承受數量更多的其他科目進士們的熊熊怒火吧!

 這說白了就是分化瓦解。

 必須得明白,江浙算是大明最進步達的地區,這裡的讀書人還是有些真才實學的,比如松江那些睜開眼看世界的,比如說顧炎武這樣的,要知道這裡可是誕生了徐光啟這樣的。

 但八股文和進士數量限制了他們。

 楊慶給他們這個機會。

 讓進士數量幾倍暴漲,讓那些不擅長八股文,但卻更懂那些實用知識的讀書人有躋身進士的機會,他們肯定會歡迎的,他們擅長的知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然後會有一大堆懂實用知識的讀書人成為進士,和那些寫八股文出身的進士一起獲得相同的機會,都被扔到地方上當佐2官,並且通過當佐2官獲得升遷並一步步成為朝廷重臣。

 如果吏部歧視他們……

 這是必然的,吏部的文官肯定視這些雜科進士低人一等,然後在升遷上卡他們脖子。

 但是。

 他們也是士紳啊!

 他們很多甚至還是世家呢!

 就像顧炎武也一樣沒考中過,但如果他通過其他科中進士呢?考天文地理那些八股舉人肯定考不過他,他這個進士唾手可得,當佐2官他肯定也會當得很好,但如果僅僅因為不是八股文出身就受到吏部的歧視,始終得不到升遷機會呢?他會如何看待吏部這些腦滿腸肥壓製人才的家夥呢?那些和他一樣出自江浙士紳集團,但同樣因為這些原因受到同樣歧視的雜科進士呢?

 江浙士紳集團立刻分裂。

 他們的內鬥立刻開始,甚至東林黨之外新的結黨也立刻出現。

 這也是必然的。

 東林黨成為江浙士紳的代表,就是因為東林書院學生為核心,在官場上形成了利益集團,而江浙士紳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選他們當代表,但如果有別的選擇,這些士紳終究不是鐵板一塊。顧炎武這些人背後的家族鄉黨姻親朋友們會同樣因為他受歧視,而對東林黨把持的吏部生出不滿甚至反感,然後他們就會抱團成新的勢力,開始在江浙士紳集團內部反對東林黨。

 剩下楊慶就可以在削弱的東林黨和這些新勢力之間玩合縱連橫了。

 至於官員增多朝廷負擔增加……

 那個不值一提,這些佐2官在很多地方本身都有,只不過以前是由舉人監生之類擔任,楊慶改成由正牌進士擔任,一個縣本來就應該配齊各種佐2官,這樣也有利於他以後對地方官製的改革。再說哪怕一個八品縣丞也不過月俸七石多點,而且這些家夥在地方上為了爭出頭機會,肯定還會互相盯著隨時準備找對方貪腐把柄,這樣也算互相監督了。

 當然,黃得功肯定理解不了這麽深。

 但楊慶又要搞事情他是清楚的。

 “忠勇侯,您真不愧是……”

 他感慨地想說什麽,但卻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形容。

 “作死小能手?”

 楊慶笑著給他一個新詞。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