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要維持長盛不衰,只需要讓老百姓吃飽飯就可以了,其它物質上的享受都是次要的,然而即便是如此簡單地要求,華夏民族努力了千年才勉強做到。
在後世即便有現代工業的反哺,國人真正告別饑餓的日子也才二十幾年而已,問一問家裡的爺爺奶奶,都能回憶當年沒飯吃的苦。所以說糧食才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如果十三億人吃不上飯,所爆發的混亂會瞬間摧毀整個國家。為了防止饑荒的發生,國家拚命的屯糧,據說在全國各地糧倉裡的儲備糧,可以供十億人吃兩年的!也就是說即便是發生大面積的災荒,導致糧食絕收,我國也有兩年的緩衝期來尋找糧食。
隋文帝作為一個吞並北周,統一南北,實現開皇之治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主張節儉,極為重視經濟建設,年年狠抓糧食生產,積存的布匹塞滿了國庫,連走廊上都堆滿了。儲存的糧食夠全國吃上幾十年,陳糧用不出去隻能爛在倉庫裡,如果換算成人均糧食產量,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即便是後來的富宋也比不過。
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彈指一瞬就沒了。楊廣上台,挖大運河,三征高句麗,伐突厥,無窮無盡的消耗民力,短短十四年的時間就把家產敗得乾乾淨淨。李淵打下長安的時候,隋朝的國庫裡空空如也,居然湊不齊足夠的財物用於賞賜功臣。
隋朝的積蓄被楊廣揮霍一空,李淵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湊齊糧草,讓李世民統帥八萬大軍東征。現在王世充死守洛陽,唐軍圍困堅城,除開三萬派出去攻略收降地方的部隊,他們能夠因地就食,無缺糧之憂。
而駐扎在北邙山的五萬人馬卻沒這個方便,李淵必須千裡迢迢從關中陝西將糧草運到位於河南的洛陽城下,糧食還沒運到,搬運的民夫就已經在路上消耗了一半的糧草。
現在圍城才兩個多月,在長安的李淵就已經叫苦不迭了,到處搜刮糧草維持前線的後勤供應。
這仗打到現在,已經讓大唐有些扛不住了,李淵隔三差五的就來信詢問李世民到底能不能打下洛陽城,打不下就不要空耗糧草,早日退兵。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蓄足了糧草,咱們下回再打!
勝利就隻隔著一堵洛陽城牆了,李世民如何肯罷休,不滅掉王世充,誓不退兵!
宋寧走到一排正在熬煮小米粥的大鍋前,直徑一米的大鐵鍋裡面咕咚咕咚冒著黃色的米泡泡,濃香四溢。幾個掌杓的大廚不停地往灶膛裡添柴火,同時還得注意火候,免得把粥熬糊了。在幾步遠的地方,同樣是幾個火頭軍正用油膩的大手在鐵板上烙餅,旁邊的竹籃子裡已經烙熟的彌漫著焦香的餅子堆成了小山,讓士兵們隨意享用。
“就這麽乾吃,多難受啊!”宋寧看著一群群的士兵光著膀子蹲在各處,喝一口粥咬一口餅,吃得格外香甜。
圍城期間,這些士兵都無事可做,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營房裡睡覺節約體力,每隔五六天,長官就會把部隊拉出去繞著洛陽城走一圈,給士兵們松松筋骨,同時穩固士氣和紀律。
“上哪裡去找青菜來,就算把這邙山的草全割下來炒成菜,也就幾頓飯的功夫就吃完了。來這裡當兵的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沒這麽多講究,有餅子吃就夠了。”李一玄知道宋寧每頓飯可以沒有肉,但是必須要配青菜,用他的話來說多吃青菜才能身體健康,長得高。
而且,唐軍高層都發現,宋寧對吃飯極為的講究,
早餐吃麵食,要配一顆雞子和一杯牛乳,中午和晚餐則必須是白米飯,且一定要有青菜才行,至於肉類必須經過精細炒製之後才願意吃,尋常的燉煮菜除非是味道特別好,否則連筷子都不伸的。 李世民也很好奇,他父親李淵好歹也是唐國公,在大隋是數一數二的大貴族,但李世民自己從小到大吃飯也沒這麽講究過,都是有什麽吃什麽,絕不挑食。
為了滿足宋寧的日常飲食,李世民特意讓遠在長安的長孫皇后雇了一個善做炒菜的大廚,送到了洛陽前線來,專門給宋寧做飯吃。
當然這些事情,宋寧是不知道的,早餐吃個雞蛋喝杯牛奶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午餐晚餐吃白米飯不要太正常,在後世誰家不是這麽吃飯的。
隻是在唐代,這種程度的飲食,基本就有貴族才能做得到了。特別是白米飯,尋常的小地主家也隻有逢年過節才吃得起,大多數時候都是吃糠喝稀,用野菜混著雜糧吃。
“哎……要想國富民強,路漫漫其修遠兮啊!”宋寧背著手慢吞吞的回傷兵營。
李玄一不知道宋寧又在想什麽了,隻得搖了搖頭,也背著手跟了上去。
這個時代沒有菜籃子工程,軍隊中是不可能提供果蔬的,沒有大型的農場,肉蛋奶這些蛋白質營養品,全靠著農村散養,產量有限,隻有軍官才能少量享用,尋常士兵一年到頭來也見不到一次葷腥。
宋寧有心想要提升這個時代的醫療衛生水平,但是看到這些士兵都吃的這麽差,可想而知平民百姓的飲食差到何種程度了。
“等傷好了,要去各地的農村調研考察,看看這個時代農民百姓的生活狀況,看看我能為大家做些什麽。”
宋寧在心裡默默的琢磨著!
做不到視而不見,宋寧有了把大唐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扛起來的打算!
隻是他消瘦的肩膀,不知道能不能扛得起這麽重的擔子。
如果想要提升瓜果蔬菜的產量,除了使用新的種植技術,以及化肥之外,豐富菜品的種類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個時代有絲綢之路還好,非洲、歐洲的瓜果蔬菜種子可以委托絲路上得商人帶來中原,進行時試種之後,再鋪開。
隻是南北美洲那些高產量的瓜果,玉米、紅薯、土豆、花生都還在太平洋的對面,隔著茫茫的大海,想要弄到種子就困難了。
在大航海時代,木製的海船橫穿太平洋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沉船極多。而且在廣闊的大海上,就算有指南針北極星導航也極容易迷航,不熟悉海況,遇到風暴,或者礁石群,分分鍾就會沉沒。
投入一支船隊所費不資,哪怕在大唐國力最鼎盛的時候,想要組建一支遠洋船隊也得動用全部國力才能勉強完成,要是半路上船沉了,一切的投入都會打水漂,風險極大。
不過遠東的位置,在地球上的位置非常的好,陸路可以直通歐洲非洲,海路去美洲也有一條安全的航線!那就是繞過朝鮮半島,穿過日本海往上,沿著西伯利亞沿海,一路航行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到阿拉斯加之後從阿留申群島穿過去,這就到北美洲了!
沿著海岸線前行,雖然航線長了很多,但至少不用擔心迷失航線,遇到了風暴也能迅速靠岸尋求庇護,不至於船毀人亡。
最重要的是船隊可以在沿途建立補給站,隻消打通了這條航路,整個南北美洲都將成為大唐的後花園!
更重要的是煙葉的原產地就在南美洲,為了獲得煙葉種子,宋寧無論如何也得派出船隊去一趟美洲!
宋寧將手指放在鼻子下面來回聞著,期待能夠聞到裡面的煙味,對於一個二十幾年的老煙槍來說,斷煙的痛苦是世間最厲害的酷刑!
一想到煙葉,宋寧就再也煎熬不住了,戰地醫院什麽的都可以放一邊去了,他加快速度走回了冰屋之中,朝著正在給一名傷兵的後背拆線的李剛玉大聲道:“拿好紙筆,我有大事要辦!”
李玄一從後面追上來,擺擺手道;“你去忙,這邊我來招呼。”
李剛玉早就習慣乾這事了,利落的洗淨了手,磨好墨汁,拿了紙筆就端坐在宋寧的床邊,等著他發言。
宋寧躺在冰床上,雙手墊在後腦杓上,看著頭頂鋪滿了毛毯保溫的冰屋的屋頂出神!
“標題就叫《糧食策》”宋寧沉吟了半響,敲了敲冰床的邊沿,示意李剛玉可以動筆了。
……
十二天的時間,李玉剛日夜不停地書寫,用磨腫了手肘為代價,一本厚達十萬言《糧食策》書寫成型。當最後一個字寫完的時候是凌晨十二點多,等不及墨汁乾透,宋寧就帶著《糧食策》急哄哄的去了中軍大帳,雖然還隻是個草稿,但他也懶得改了,直接呈送給李二。
古代的晚上基本沒什麽娛樂活動,李二早早就在旁邊的營帳裡睡著了,聽到太監來報說是消失了十二天的宋寧有大事相告,嚇得李世民鞋都沒穿就奔了出來!
當李世民看到半人高的《糧食策》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今晚上是沒得睡了。
宋寧將自己所能想起來的先進種植技術,農田水利工具全都寫了進去,從西域引進瓜果蔬菜種子,推廣集體大型農莊。對北方的突厥人施行經濟羈縻之策,用糧食布匹從突厥購入羊毛和牛羊肉, 將大草原變成中原的牧場等等,各種策略不下百余條。
以上這些隻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剩下的三分之二就都是如何造海船去美洲尋找高產的糧食作物!
所有的人都被宋寧誇得天花亂墜的土豆玉米給迷住了眼睛,根本沒注意到那些混在藥品行列的煙草種子才是他的本命!
宋寧強調遠征船隊在尋找土豆玉米的同時,還必須把這些藥品種子找到,這些種子是治病救命的好東西,挖不到就不準回來!
……
大唐初年最大的謎團之一,就是宋建安急匆匆上表《糧食策》事件,那時候大唐尚未統一天下,周圍外敵環繞,李淵朝廷根本沒有余力來執行《糧食策》裡面的各種計劃,上表了也沒用。
以宋建安的聰明才智,不可能看不出來這份《糧食策》太過超前,拿出來也隻能束之高閣,但是他卻依然急急忙忙的拿了出來!
有人猜測,宋建安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才華!
也有人說,宋建安是菩薩心腸,憐惜天下百姓日出而作,頂著烈日辛勞,卻依然落得食不果腹的下場,便提前上書《糧食策》,希望以此增加大唐的糧食產量。
沒人知道,這些都是曲解,宋寧終極的目的就是想早點抽一口煙,船隊尋找玉米土豆隻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東西。
李世民當晚熬夜看完了前面的五萬字,看得熱血沸騰,激動地不能自己。
一大早,房玄齡、蕭r,杜如晦等人來報告工作,就看到李二兩眼通紅的在看書,也好奇的過去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