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第8章 反圍剿
  項羽將當前的八萬多楚軍命名為虎賁,以區別日後招募的新軍。當前,天下群雄的軍製大多繼承秦製,以征召和抓壯丁做為唯一兵力來源。有戰時集中起來打仗,無戰時回去種田。當然這幾年一直在打仗,不存在種田的事了,所以也沒有常備軍和民兵鄉勇的區別。

  此時,金陵城畔的楚軍虎賁大營內,項羽正召集眾將進行軍事會議。當務之急是要打退七十萬敵軍的圍剿。這也是系統的第二個主線任務。

  項羽向眾將介紹了夏越,自是有一番說辭,說金陵城以及城內兵馬乃其項氏家族早年就開始秘密籌建,只有項羽和已經死去的項梁知道雲雲。眾將自是有疑惑也不會對霸王追問。而後他讓夏越給大家講了武卒銳士渡江偵察的情況。

  韓信的三十萬齊軍已經抵達金陵城的正對岸。劉邦彭越會合劉賈周殷部合計三十五萬進駐到烏江。灌嬰正向廣陵挺進。英布是唯一一支在江水東南岸活動的敵軍,正沿江向而進,向秣陵而來。

  “江北船隻你可依策焚毀?”項羽對夏越問道。

  “稟大王,臣下率四百銳士分上下兩路沿江滲透搜索八百裡,所見大小船隻皆被我軍焚毀。所遇小股敵人也皆被我軍襲殺。”

  項羽讚許的點點頭,又向項莊問道:“船隻搜集的如何?”

  “稟報大王,這十天來,我軍在江水南岸征集大小船隻五百余艘,船工漁夫近萬人。另外將大王禁航敕令在沿江各個城鎮都進行了通告。”

  “嗯,你跟這些船工漁夫們說了沒有,船隻人員征召使用會有糧餉發放。”

  “已遵大王旨意,向他們說明了。”

  項羽清了清嗓子,說出了自己的計略。令項聲帶本部一師之軍北渡廣陵,支援當地郡兵在此抗擊灌嬰部,霸王親領一隻兵馬順水而上阻擊九江王英布。剩余兵馬在金陵,秣陵以及兩翼保持警戒,嚴防韓信和劉邦兩部兵馬的渡江滲透。

  臨散會時,項羽對項聲再次囑托道:“廣陵是我楚軍在江北最後一個支點,如果失去它,對方就能恣意以小股部隊在這一江段渡江滲透到我江東地區,此處一但過江,就是一馬平川的震澤,吳淞地區,難免又會讓我們陷入當年“彭越撓楚”那樣的困局。寡人總結這幾年的經驗教訓就是,我們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

  眾人齊刷刷的將目光向霸王看去,【經驗教訓】這個詞此前在霸王的詞匯裡是不存在的,這一段時日來,霸王的變化有目共睹,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年齡增長和失敗挫折帶來的轉變,但這種轉變也太大了。

  項聲高聲說道:“但請大王放心,臣斷不會讓大王失望。”

  “嗯,你去金陵城工坊之中領取一千具重弩和兩萬發箭矢,那是專門為你準備的,到廣陵後不要輕易出戰,一定要以堅守為主。”

  項聲大喜,一千具蹶張重弩還帶箭矢,這可是個好東西。連年全面性的戰亂,原秦帝國的各處官坊工匠早已四散,又因為箭矢在戰場上的消耗速度極快,箭術合格的射手訓練周期非常長,導致弓弩手是個很不劃算的兵種。因此各路諸侯配置的弓弩兵比例都非常少。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資料上,就沒有這個時期大量弓弩被運用於戰鬥的記載。

  ……

  項羽在虎賁大營校場上檢閱了這支將要隨己出征的雄師,番號會稽師,虎賁軍番號都用郡名或地名命名。會稽師是第一支裝備齊全的師部,只是戰鬥技能和陣法僅僅十幾天的訓練,

也就剛入個門。  長矛兵的比例比上個時代有所降低,隻佔四成。全師有四千余名長矛兵。盾劍重步兵四千人,單兵配備類似龍蝦甲殼狀的鐵製環片甲,青銅頭盔。特色是那個高達四尺,寬兩尺的拱形複合大盾,在不笨重的前提下,盡力保證防護面積和防護能力。攻擊武器一把僅兩尺長但劍身很寬的鐵劍。每人身後還背兩杆長四尺的標槍。剩余就是射手,因為訓練時間不足,項羽暫時讓他們攜帶臂弩作戰,而不是用射速更快的複合強弓。

  ……

  霸王帶著會稽師和兩千精騎還有五百武卒銳士沿著江水向南挺進,因為這一條道,左邊是山區右邊是江水,只有中間一條相對平坦,平均寬約二十裡的走廊, 所以必然會與英布的大軍相遇。

  同時項羽禁止打出自己的旗號,自己也沒穿項羽那身特有的行頭,大戟也用麻布罩住。他怕把英布看見是自己親自領兵,嚇的不敢前進。

  全軍沒有帶輜重,項羽決心五天內迅速解決戰鬥,金陵正面還面臨著六十萬敵軍的巨大壓力,不可能在這條戰線上久拖。

  兵至銅陵,前方的斥候帶來情報,已經發現英布軍蹤影,距此不過三十裡路。既然自己斥候發現對方蹤影,對方也很可能已發現自己。項羽即刻對銅陵地形進行勘測,很快就有了戰術計劃。

  九江王英布也早已得到本方斥候的情報。前方有一支萬余人的楚軍之師正迎頭而來,對方似乎也發現了自己。盡管對方不可能是項羽本部,但英布也不敢掉以輕心,命令全軍以戰鬥隊形行進。

  很快,前鋒就與對方一隻五百人左右的小部隊遭遇,對方還未接戰,就迅速向後退去。英布令部隊全部跟隨上去,以此找到對方主力。

  他自然是擔心過尾隨這隻部隊會遭受到伏擊,但他勘察地形後,認為這一帶壓根不存在被伏擊的可能。

  對方退卻的路上一馬平川,最近的山區在東邊十幾裡處,離西邊的大江也有十裡路,所以對方也不可能從水路伏擊或迂回自己。

  一個稀稀落落生長著半人高蘆草的平原上分布著若乾條江衩。這些江衩寬不過十幾米,只能走小船,深不過胸,兵士們都能淌水而過。這就是長江岸邊很常見的地形。除非用水鬼伏於水下,否則根本沒有辦法藏住伏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