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的一句話讓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陳璘自然知道這話說得有多沉重,多辛苦。
是啊,擺在明軍面前的還有別的辦法麽?
繼續耗下去,只怕用不了幾天,朝鮮水師就要被倭軍徹底抹殺了。
到時候,整個局勢只會更加艱難。
李如松轉過頭去,回道地圖邊上,他用雙手盡力的支持著身子。
良久之後,無力的抬起胳膊,李如松像是驅趕蒼蠅一樣揮了揮手。
“你既然想去,那就去吧。”
語氣之中帶著幾分落寞。
陳璘不太明白這兩個人是什麽情況,不過他也懶得猜測,隻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問道:“秦將軍打算帶多少兵馬前去支援?”
秦良玉搖了搖頭:“不能多,如果被倭軍發現了我們兩軍已經聯手,可能就不會發起進攻了。所以……我就帶100來個人,一艘船去就行了。”
“那你……都打算帶什麽人?”陳璘又問道。
“帶一些熟悉手工製作的,尤其是我知道有一些浙軍兄弟們,他們精於我剛才所說的水雷之製造,而且最好能夠在咱們的軍營裡也生產一些,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帶著。”
陳璘當即滿口答應下來,他看了看仍舊垂首不語的李如松,也不知道是該走還是該留。
“陳將軍……你去安排一下吧。”
陳璘點點頭,轉身離開了議事大廳。
“你打算什麽時候走?”李如松沉聲問道。
“明日一早,到時候,我準備一艘船隻,帶著咱們製作好的水雷,離開這裡。”秦良玉說的語氣很輕松,可是誰都知道,這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即便是能拖住倭軍,那也是用命來拖的。
經過了之前幾次合作,李如松只要自己即便是勸阻或者不許她去,她一樣會想辦法去。
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還不如順遂了她的心願,所以這一次,李如松沒思考太久就答應了。
秦良玉看這邊應該也沒什麽自己的事了,便打算回去收拾一下行禮,然後清點一百個跟自己隨行的人。
抱了抱拳,正準備離開,卻聽到身後傳來李如松的一個詢問。
“你……你的水性如何?”
秦良玉回過身來。
李如松生怕對方沒聽清楚自己問的問題,又重複了一遍。
“我是問,你的水性如何,如果……意外的話,你能跑的了麽?”
秦良玉展顏一笑:“在蓬萊的那幾年裡,人稱浪裡白條的,就是我了。你放心就好了,這朝鮮的水,淹不死我的。”
看著秦良玉的輕松表情,李如松也覺得心中稍稍寬慰了幾許。
“那就好,那就好……記得,不要做死鬥,若是形勢不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大可先回防光州,再從長計議。”
聽到這話,秦良玉隻輕籲了一口氣,笑而不語。
這個從長計議說的輕松,如果真的還有別的辦法,那本身也不需要這樣去打啊。
離開了明軍的議事廳,秦良玉馬不停蹄的點齊人馬,又去找了陳璘,挑選了一艘看上去有點像板屋船的福船。
雖然船型不同,可能會讓倭軍水師起疑,不過只有一艘的話,應該還好。
只要隱藏於朝鮮水師之中即可。
第二日,秦良玉和她精挑細選的一百人,乘坐著明軍的一艘福船離開了光州港口。
李如松沒有出現的送別的人群之中。
他孤身一人矗立在光州城的城牆上,看著孤帆遠影逐漸消失在海面上,心中說不出的滋味。
緊接著,明軍水師也開始了積極的備戰。
他們的計劃是在三日後,離開光州港,埋伏在距離古今島不足十幾裡的周圍。
靜靜等待倭軍水師來犯。
此外,李如松也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偵察兵,沿著海邊觀察倭軍水師調派的動向。
事實上,他們得到的消息跟秦良玉的猜測差不多。
斥候回報,倭軍水師也在積極動員中,隨時都有可能大舉出動。
其實在同一時間裡,釜山城裡的倭軍陸軍也是坐不住了。
他們感覺很窩囊,也很躁動。
開戰初期,使他們陸軍節節勝利,歡天喜地佔領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方。
那個時候,倭軍水師被打的七零八落,不敢冒頭。連當時的水師總指揮九鬼嘉隆都被豐臣秀吉撤換掉了。
其實如果朝鮮國王不整么蛾子,倭軍水師誰來都不好使。
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不得不說豐臣秀吉能從一個無名無分的底層人士,爬到日本統治的最頂點,他是有兩把刷子的。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由於遠程操作比較麻煩,導致戰爭進展不利,但是現在局勢已經扭轉了一大半。
甚至於,豐臣秀吉都在考慮,要不要再次提起親自去朝鮮督導戰爭的事情。
這個想法其實他一開始就有,不過被日本天皇拒絕了。
日本天皇以關白身體貴重為由,不讓豐臣秀吉離開日本。
雖然日本天皇內心應該是討厭死這些大名了,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到,勸阻了豐臣秀吉去朝鮮的計劃。
那些好戰派又一次受到了鼓舞,尤其是蔚山的那兩個。
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好戰。
兩個人湊在一起,整天沒別的事兒了,就是商量著怎麽殺回去。
而且這兩支軍隊並未受到過真正意義上的挫折,之前是豐臣秀吉下令讓他們撤軍的。
沒挨過板子,所以欠揍,所以更加的猖狂,一直在跟德川家康嚷嚷著不能丟陸軍的臉。
要求出戰,繼續原先的攻打計劃。
先水原,再漢城。
德川家康不傻。
他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這一邊貿然行動,就是給對面送機會。
雙方僵持,其實對於日本是有利的。畢竟從九州到對馬島再到朝鮮的海上線路已經打通, 暢通無阻。
現在只要等一陣子,明軍按耐不住出來進攻的時候,自然可以報一箭之仇。
這也是德川家康厲害的地方,他在跟明軍的戰役中損失了兩員大將,丟掉了未來爭奪天下的很多底牌。
他的心比誰都痛,都恨明軍和李如松。
然而即便如此,德川家康仍舊可以冷靜分析局勢。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德川家康,那就是他是始終貫徹著一句話。
小不忍則亂大謀。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