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所指出的,正是周慎制定的計劃中所存在的最大問題。
漢軍與叛軍相比,實力雖然佔優,但並非絕對優勢;分兵五路之後,漢軍因為對當地複雜地形不熟悉,難以相互呼應,叛軍卻可以做到相互支援,這個問題便是周慎這套方案的致命問題。
“文台,你所說的老夫豈能不知?但陛下的詔令明確要求咱們在兩個月內結束戰事。而且國庫空虛,大軍糧草供應也只能支撐那麽久,若是兩個月內不能結束戰爭,到時候大軍也只能撤回來。所以,咱們現在唯一的選擇便是分兵進剿。”張溫苦笑一聲道。
孫堅聽了頓時明白,這個分兵五路的計劃,雖然是由周慎提出來的,但它很可能是張溫的意思,至少周慎在提出此策之前,已經獲得了張溫的同意。
而且張溫說的很對,受限於時間和糟糕的後勤供給,除了分兵外也別無選擇。
他咬了咬牙,沉聲問道:“那不知大人具體準備如何部署?”
“具體的部屬,老夫打算讓周將軍領兵三萬負責進攻金城郡;董將軍同樣領兵三萬,負責討伐先零羌;段校尉統兵一萬,討伐河關、枹罕群盜;劉校尉統兵五千,負責討伐安定郡羌人;右扶風鮑鴻統兵五千,負責討伐北地郡羌人。五路大軍,共八萬兵力;老夫當統領後續兵力,為大軍後應。”
張溫的這個部署裡,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討伐金城郡的韓遂、邊章等人,按理說這麽重要的任務應該交由最能打的將領去完成,而如今軍中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董卓才對。
可惜,董卓這人太過桀驁不馴,張溫也難以駕馭他,自然不放心將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董卓,只能他負責第二難的任務,也就是討伐先零羌。
相比之下,周慎同樣領將軍銜,直屬的兵馬雖多,但對張溫卻頗為恭敬,尤其一點是,周慎也是關東世家出身,與張溫有著共同的語言,所以張溫最終選擇將此重任交給他。
至於孫堅曾經提過周慎能力不足的問題,張溫在這幾個月裡也曾仔細觀察過,他覺得孫堅所說的有些過了,周慎雖然稱不上是名將,但其統兵的能力還是足夠的。
而且,張溫還打算讓孫堅以參軍的身份,隨周慎一起行動,輔佐其用兵;相信有孫堅幫忙謀劃,周慎也出不了什麽大問題。
至於段增,張溫覺得,他的能力固然足夠強,但在軍中的資歷和職位都還太低,不能擔當進攻金城郡的重任。
不過張溫給段增安排的任務也不輕,河關、枹罕群盜的實力雖然不算強,但當地的地形和漢胡雜居的局勢都太過複雜,要將其剿滅也並非易事。
此外,按照張溫的想法,在段增剿滅河關、枹罕群盜之後,他還要負責統領大軍北上,協助周慎完成進攻金城郡的任務,這份擔子同樣不輕。
唯有劉靖、鮑鴻擔負的討伐安定郡、北地郡羌人的任務要輕松許多,畢竟這兩地的羌人原本都屬於東羌;而東羌大部分的部族在當年就已經被段熲剿滅了,只有少數部族被張奐、皇甫規招撫而保存下來,此時再次為禍。
將自己的打算全盤對眾將說了後,張溫沉聲問道:“諸位將軍還有何疑問嗎?”
眾將紛紛搖頭道:“沒有。”
唯有孫堅欲言又止的看了周慎一眼,但最終沒有說什麽。
張溫點了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方略做準備吧。”
……
中平二年十一月底,漢軍兵分五路,大舉進攻西涼叛軍。
其中校尉劉靖、右扶風鮑鴻共領兵萬人,經臨涇北上,負責進攻安定和北地兩郡羌人,一路上順順利利的收復了兩地的諸多城池。
校尉段增、破虜將軍董卓、蕩寇將軍周慎三人,則領兵自陳倉沿著渭水西入涼州,在漢陽郡時開始分兵。
董卓統領三萬大軍自望垣向南,經由狐盤、射虎谷等地,討伐先零羌;他自己手下的嫡系軍隊原本只有一萬五千人,不過這一次為了討伐羌人,張溫又特意調撥了一萬五千軍隊給他,讓他的實力得以大幅提升。
不過他這一路出兵卻並不順利,先零羌並不急於與他決戰,而是且戰且退,借助當地複雜的地形與之周旋,同時等待他們的同盟氐人、參狼羌、白馬羌等派兵來援。
而蕩寇將軍周慎則與參軍孫堅一起,統領三萬大軍負責進攻金城郡,他們的第一站便是位於漢陽郡西北部的重要城池平襄城。
然而,韓遂等人卻直接放棄了平襄城,繼續退往金城郡,任由漢軍輕易將平襄佔領。
至於段增,他所統領的一萬軍隊,除了他本部的八千人外,另外還有漢陽郡太守蓋勳率領的兩千兵力。
他們自冀縣向西,直撲隴西郡;與其他幾路大軍的遭遇一樣,叛軍也沒有急於與漢軍決戰,而是大踏步的後撤,將獂道、襄武、陽等城池讓給了漢軍。
很快,段增與蓋勳的聯軍便順利抵達隴西郡的治所狄道縣,與隴西太守李參匯合。
這隴西郡地方偏遠,距離羌人部族的領地卻非常近,尤其是位於其西北部的河關、枹罕等城池,更是地處黃河的上遊,距離青海湖都不遠。
正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在韓遂等人作亂之前,漢朝朝廷實際上就失去了對河關、枹罕等邊遠地區的掌控,使得這些地區變成了各類盜匪的天堂,不管羌人、雜胡,還是流亡到那裡的漢人,幾乎個個都是窮凶極惡的盜匪。
而到了北宮伯玉、李文侯起兵作亂後,當地的盜匪們便立即起兵響應,協助叛軍攻略四方。
隴西郡因為緊靠著叛軍的老巢金城郡,所以在叛軍肆虐涼州時,整個隴西郡除了治所狄道縣沒有陷落外,其余各縣都落入了叛軍手中,直到如今才被段增收復。
這天,狄道城外,漢軍軍營之中,段增、蓋勳、李參三人坐在一起商議軍情,下方便是顧景、典韋等人軍官部將。
要剿滅河關、枹罕群盜,先就充分了解當地的局勢和地形,所以此時主要是由李參在為眾人講解局勢。
“河關、枹罕兩地,地形條件複雜,當地的盜匪多的數不勝數,大大小小的盜匪至少有上百支,其中大的盜匪兵馬有數千人,小的不過是數十人。在平日裡這些大大小小的盜匪,彼此間也會相互征伐,不過如今朝廷大軍征討在即,所以這些盜匪肯定也會匯集起來。聽說他們在半個月之前,就已經舉行過正式的會盟……”
這隴西太守李參,字相如,出身隴西李氏在狄道的這一分支,為人沉靜有謀,分析局勢時從容不迫,很快便將當地的局勢介紹清楚。
按照李相如所說,河關、枹罕群盜裡,勢力規模最大的盜匪主要有三支。
其中最強的一支盜匪領人稱徐六,乃是歸化羌人,其人身手極為了得,且狡詐如狐,是個厲害人物,手下雖然只有兩余兵馬,卻都是來去如風的騎兵,他們並沒有固定的領地,但卻是當地公認的最強盜匪。
而排在第二位的盜匪名為秦安,他原本個漢人,卻娶了羌人女子為妻,並且入贅到羌人部族中,後來帶著一大批漢人、羌人、雜胡盜匪自立門戶,並且逐漸展壯大。
如今王都的手下有近五千人馬,佔據枹罕西面的青龍領一帶,自稱為秦王,甚至還分封百官,儼然一副土皇帝的架勢,論起兵力,他倒是群盜裡兵力最多的一個。
至於排在第三位的盜匪則名為王都,原本乃是狄道縣人,曾經擔任過隴西郡的小吏,後來因為受到上司欺壓,忍無可忍之下殺了上司落草為寇。
不過這王都雖然做了盜匪,但他行事卻與其他盜匪大為不同。
先此人的麾下全部都是漢人,而不像其他盜匪,各種羌人、雜胡摻雜;據說這是因為王都的親人曾經死於羌人、雜胡之手,所以對那些羌人、雜胡極為痛恨,即便是做了盜匪,也不願招收羌人、雜胡入夥。
除了這一點外,王都與其他盜匪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其他盜匪殺人放火,橫行無忌,無惡不作,而這王都雖然也乾些打家劫舍的勾當, 不過他為人多少還有些底線。
平日裡即便劫掠,也主要針對那些富豪人家,對於窮苦百姓卻從不為難,更難得的是,此人平素很少殺人,即便殺人,也絕不會殺無辜之人。
所以這王都雖然是盜匪,但他在隴西郡的名聲卻不錯,手下雖然只有兩千余人,但內部卻極為團結,實力也算了得,如今以枹罕北面的白河山一帶為自己的老巢。
除了這三大盜匪外,其他大大小小的盜匪人數基本都不多,大部分的兵力都只有幾百人,不過勝在數量多,總兵力加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總的來說,河關、枹罕一帶的群盜,總兵力加起來估摸著有不下三萬人,不過彼此分散,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唯有最強的三大盜匪才值得段增重視。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