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漢奸臣》第141章3人志向
正如袁紹說的那樣,此時將新娘子送回去的確有些不妥,而且此時她已經昏迷過去,將她留在原地放任不管更是不妥。

 一時間段增極為頭痛起來,倒是曹操二人依舊滿臉不在乎,還在那裡不斷勸段增將新娘子帶回家。

 段增苦笑連連,最後也隻好答應下來,打算先將她帶回府中,等她醒過來後,詢問了她的家裡情況再做打算。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今夜月光皎潔,萬裡無雲。

 一塵不染的夜空中,一道銀白色的光帶掛在天邊,那是璀璨壯麗的銀河。

 段增三人各自靠著牆角盤膝坐下,靜靜觀望著星空。

 許久之後,曹操才歎息一聲道:“我大漢朝自高祖初興以來,至今已有四百年,當年鼎盛之時,橫掃八荒,何等氣概!可惜,如今大漢的江山終究還是亂了!”

 袁紹聞言答道:“天下之亂,首禍者,乃十常侍也。孟德既然歎息天下已亂,那為何不隨我等一起除掉十常侍,以恢復我大漢朝的榮耀,反而最近如此的頹喪呢?”

 一旁段增也豎起耳朵,對此極為好奇。

 曹操感歎道:“十常侍?或許他們的確是亂天下的首要罪人,但除了十常侍外,其他人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袁紹皺了皺眉:“孟德這是什麽意思?難道你是說,亂天下的,除了十常侍外,還有其他人嗎?”

 “當然,某這次擔任濟南相,治理政務時卻發現,整個濟南國官場幾乎都爛透了,上下官吏各個貪腐殘暴,魚肉百姓,橫行不法。黃巾賊起事為何會發展那麽快,還有如今各地的黃巾余孽,為何一直無法徹底剿滅?無非就是因為地方官吏對百姓欺壓太過,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造反。這些難道都要算到十常侍的頭上,其他人難道都沒有一點責任嗎?”

 段增沉聲道:“所以,這一次孟德兄在濟南國便大力肅清貪官,整頓官場風氣?”

 “不錯,可惜啊,某才剛剛動手,尚未取得成效,就接到朝廷的調令,要調某去擔任東郡太守,不久後又將某調回洛陽擔任議郎。”

 袁紹遲疑道:“這應該只是正常的調動吧?”

 “正常調動?”曹操嗤笑一聲:“若真的是正常調動倒也罷了,但某卻分明聽說了,某這一次調動職位,是因為某些權貴不想某在濟南國呆下去,所以將某調離。這一點想必你們兩人聽說過吧?”

 袁紹聽了一陣沉默,他作為大將軍何進的親信,而且又出身於汝南袁家這種頂級豪門,自然消息來路廣,知道曹操所言非虛。

 而段增雖然在洛陽的消息來路不多,但對此事即便是猜也能猜到。

 曹操沉聲道:“如今這個朝廷已經爛透了,我打算過兩天便辭職回鄉,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先隱居幾年吧!”

 “這……”段增二人這才明白為何曹操今日顯得這麽的消沉,看來是對朝廷的局勢感到失望的緣故。

 不管後世的曹操被人們如何罵做奸臣,但至少在他年輕時期,他對東漢朝廷是非常熱愛的;他願意為了這個國家而付出自己的熱情,但一次次的碰壁,卻讓他感到失望透頂。

 當年擔任洛陽北部尉時,就因為執法嚴厲而得罪了權貴,結果被人調職去擔任頓丘令,後來沒過多久,就因為受到他妹夫的牽連而被免職,回家呆了幾年,直到去年黃巾之亂爆發後才重新出來做官。

 而這一次好不容易擔任濟南相,正準備大顯身手,整治貪官,肅清官場的時候,卻又被那些權貴們給一腳踢走,曹操不感到失望才怪。

 袁紹連忙勸說道:“孟德,雖說如今朝廷局面的確有許多黑暗,但越是如此,就越發需要咱們來匡扶正義啊!而且,朝廷如今也有許多正直之臣,像何大將軍,廷尉楊賜,司空張溫,尚書盧植等等,這些都是希望重振朝廷的忠臣,孟德何不與我等一道,內除奸佞之臣,外平四方之亂呢?”

 段增也勸說道:“是啊,朝政雖然黑暗,但也並非沒有希望,孟德兄就此辭官回鄉,未免太草率了。”

 話雖然這麽說,但段增卻並不著急。

 畢竟,曹操是何等人物,怎麽可能就此消沉呢?

 而且他記得,歷史上曹操在此之後就一直呆在家中,一直到後來天子設立西園八校尉時才重新出山;這中間幾年,他也並非完全不過問國事,只不過並未做官罷了。

 曹操沉聲道:“本初,叔益,你二人不必再勸,某心意已決,過兩天就準備辭官。今日請你們在對王樓飲酒,就算提前舉行的告別酒吧。”

 袁紹見他態度堅決,當下也不再多言。

 這時,曹操忽然問道:“本初,叔益,你們說,若是天下大亂終究難以避免,那麽你們今後有何打算?”

 袁紹笑道:“孟德說笑了,我大漢朝鼎立四百年,中間雖然出過王莽篡位的事情,但終究還是在光武帝的手中得到重振。如今天下雖然有大亂的跡象,但黃巾賊已經大體被鎮壓下去,至於西涼的叛軍,他們在涼州亂一亂也就罷了,最多能襲擾一下三輔地區,難道他們還能打到京師來奪了天下不成?所以天下雖有亂象,但要說徹底大亂,卻還未必。”

 曹操道:“我說的是假如,假如天下徹底大亂了,你們有何打算?”

 袁紹沉吟一陣,遲疑道:“若是天下真的徹底大亂的話,我將設法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然後南向爭奪天下,這樣也許可以成功吧!”

 曹操看向段增問道:“叔益你呢?”

 剛才袁紹在思考的時候,段增心中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

 雖說作為後世來人的他早就知道天下將會大亂,而且在多年以前他就做好了打算要爭雄天下,不過具體的方針策略他卻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畢竟未來的變速實在太多了,而他如今才剛剛不如官場,連自己的根基之地都沒有,最多只能說通過早些年的努力,積累了一定的名聲和人脈。

 而就在剛才,聽了曹操的問題後,他也在腦中仔細思考過,此時便沉聲答道:“若天下真的徹底大亂了,那麽某或許會設法在關中立足,閉關自守,以待天下之變吧。”

 要爭奪天下,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根基之地,而天下四方,適合作為根基之地的又有哪些地方呢?

 首先河北之地足以作為根基,歷史上光武帝正是靠著河北世家豪族的支持才能奪取天下,而經過東漢近兩百年的發展後,河北更是人口眾多,物產豐厚,袁紹正是靠河北建立起自己的霸業。

 雖然後來他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河北之地就差了,實際上後來曹操同樣是在佔有河北後,才徹底將根基打牢靠,並且很快就將鄴城定為他的霸府,其原因就在於河北的富庶。

 除了河北外,江東、西蜀自然不必說,這些都是適合割據的好去處,不過以這兩地為根基來奪取天下,歷史上除了朱元璋做到了外,也就劉邦勉強能算得上是從蜀地逆奪天下。

 至於其他人,都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小政權罷了。

 至於曹操選擇立足中原,最終卻能擊敗四方敵人,進而一舉統一北方,這更是歷史上的一大奇跡;除了他能完成這等壯舉外,其他人也就朱溫勉勉強強能稱道兩句,但與曹操相比也還是差了不少。

 除了河北、江東、西蜀、中原外,還剩下的也就關中、荊州、太原這幾處地方。

 段增作為一個涼州人,那麽他所能選擇的根基之地也就明確了,那就是關中!

 自古以來就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至少在唐朝以前,除了東漢的建立等少數例子外,其他時候,這句話都是說得通的。

 不管是秦漢,還是後來的隋唐,甚至還包括這期間的後秦、西魏、北周,都是立足關隴而建立的霸業。

 從地理上講,關中地區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若是實力強大就可東出函谷以爭霸天下,一旦戰局不利,還能退回來閉關自守。

 而從經濟上講,關中八百裡秦川氣候溫和,農業發展條件好,特別是經過秦朝和西漢的開發建設後,糧食產量高,足以養活較多人口和軍隊,並支持戰爭。

 唯一的問題就是,因為受到西漢末年戰亂的衝擊,再加上東漢時期對關中不重視,而且時不時還會受到羌亂的影響,所以關中的人口並不多。

 四十多年前天下尚未大亂時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右扶風的人口只有九萬,左馮翊的人口為十四萬,京兆地區人口稍微多一些,但也只有二十八萬,整個關中地區的人口加起來才剛過五十萬。

 而這還是四十多年前天下尚未大亂時的數據,最近些年,三輔地區幾乎連年都發生災害,不是洪水、地震便是瘟疫、蝗災,一直都沒消停過,人口數量只怕連五十萬都不到。

 當然,這個數據僅僅是公開統計的數據,肯定還有大量人口沒有得到有效統計,比如那些被世家大族佔有的人口,顯然就不在朝廷的統計數據之中。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