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時代1994》二百四十五、人生不過一十八洞
如果當初郭孝勝沒有讓熊白洲住在別墅裡,那熊白洲現在應該正積極和鄧驪君的家人還有香港歌迷群體接觸,從另一個角度為周美電器分店和愛聲電子分廠的建設打下基礎。

 程序上可能會是這樣操作步驟,一邊捆綁鄧驪君猝逝的消息在香港擴大知名度,推廣周美電器的品牌形象;一邊利用熊白洲本人在粵城擁有的社會資源,與香港中上層次的名流開展合作。

 不過,當郭孝勝開口後,形勢又有不同。

 郭孝勝是什麽身份,恆基地產的董事長,背後還有久利實業和整個郭氏宗族,既然他挽留熊白洲住在家裡,那熊白洲接觸的圈子又不同了。

 所以熊白洲馬上調整既定策略,這兩天一直以觀察為主,並沒有實質性行動。

 直到今天早上,郭孝勝邀請熊白洲一起去打高爾夫,熊白洲才算真正的“動”了一下。

 楚莊王怠政三年而不動,但一鳴之下便攪風動雲,問鼎中原。

 熊白洲這一動,只怕也是想伸手摸一摸這顆舉世聞名的東方明珠。

 ······

 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它的本質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體育鍛煉和遊戲集於一身的運動,需要把球打進球場的18個圓洞裡,有時候也打9洞。

 這項運動不僅需要耗費體力,對專注力也有極高的要求。

 其實一直到20年代,高爾夫在大陸都是很小眾的運動方式,90年代更是連一座國際專業標準的球場都沒有,普及率低的原因一是市場不支持,二是因為文化不接受。

 總之,如果讓熊白洲公正的評價高爾夫:

 站在運動的角度,他會覺得這是一項脫離群眾,受環境限制,易學不易精的運動;

 但是從商業應酬的目的出發,這卻是一項極其合適的社交手段,柔軟的草坪,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還有水池景觀,風景宜人,讓人不覺心情舒暢。

 即使生意失敗,雙方都不會太懊惱。

 久而久之,高爾夫就成為商業談判的選擇地之一了,不用流太多汗,也不用喝太多酒,欣賞大自然的同時順便談生意,優雅紳士。

 香港差不多被灌輸了100年的西方教育,高爾夫這種運動深得香港企業家鍾愛,淺水灣這種富人區附近自然有按正規標準建成的高爾夫球場。

 前世熊白洲打的也不少,技術處於入門之上,精通未滿,eagle(比標準杆數少兩杆)很少打出,但birdie(比標準杆數少一杆)還是可以達到的。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高爾夫這種運動也在更加精細化和職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熊白洲這種水平在20年後的大陸高爾夫球場都比較常見,但在這時的香港卻已經算頂尖高手了。

 “香港高爾夫球會場”

 郭孝勝徑直走進了這個球場,心情看得出很不錯,一路上紛紛有人給他打招呼,他都含笑點頭回應,別人也會注意到稍微落後半步,眼神深邃,面容英俊的熊白洲身上。

 郭孝勝的高爾夫球包自然有保鏢拿著,但熊白洲卻笑著拒絕了別人想幫忙的意願,左右不過才30來斤,熊白洲輕輕松松拎起來,閑庭似步的陪在郭孝勝身邊。

 “阿洲下次不用自己拿啦,你要陪我打球的嘛,手都沒勁還這麽打呢?”

 郭孝勝嘴上這樣說著,但眼裡全是欣賞,熊白洲年輕沉穩,精神旺盛,自己白手創下偌大的事業卻依然不驕不躁。

 拎包的事情雖然小,根本不能作為一個人品德的評判標準,但卻是可以作為輔助的加分項,更加完善熊白洲的良好形象。

 “郭董,又嚟打波啊?”剛剛在遮陽傘下放下包,就有一個四十幾歲,帶著眼睛的文雅中年人過來打招呼。

 “阿忠啊,你嚟好早。”郭孝勝笑著應了一句。

 這個中年人看了一眼熊白洲,沒有多問,他只是過來禮貌和郭孝勝打個招呼而已。

 郭孝勝的位置在球場的東南角,短短幾分鍾之內就有不少人主動走過來打招呼,有企業老總,有大家族子弟,還有立法會議員。

 有時候遇到差不多地位的,郭孝勝就會閑談兩句,氣氛輕松自如。

 “這個年輕仔很精神哦,不會是郭董嘅女婿吧。”

 郭孝勝家裡兩朵金花,香港想打主意的不知道多少,但郭孝勝嘴一直很緊,有人看到熊白洲明顯不是保鏢和司機的裝扮,就這樣開玩笑道。

 “啊,那你覺得他怎樣。”郭孝勝居然笑呵呵的反問。

 別人聽到這句話,果然吃了一驚,認認真真打量下熊白洲:“後生仔邊度做事啊?”

 沒等熊白洲回答,郭孝勝又笑著把人趕走:“講笑你都當真,一點都唔幽默,打波啦。”

 熊白洲心裡笑了笑,心想郭子嫻之前那些“一張一弛”的交往策略,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學郭孝勝的。

 正式開球前,大家都會在發球台試著打幾杆,一是找找手感,二是熟悉環境,郭孝勝打了幾杆漂亮的高球後,就來招呼熊白洲:

 “阿洲,來熱熱手啦。”

 這種試球由於不是正式開球,其實本來很少人會關注,但熊白洲剛走到發球台,就明顯感覺到周圍很多眼神都注視過來。

 看來郭孝勝剛才那句“玩笑”,聽到的有心人卻不少。

 郭孝勝也察覺到了這種情況,皺了皺眉頭走過來:“阿洲,這就是練波搵手感,不要有太大壓力。”

 郭孝勝是好意來開解的,他知道大陸對高爾夫運動的陌生,有點擔心熊白洲沒怎麽打過球,在眾人眼光注視之下出糗。

 熊白洲笑了笑:“我知,郭先生。”

 說完熊白洲就帶上白色手套,輕松自如的走到發球台前,捏起一顆球放在手心握了握,放在球座上後,還好整以暇的和周圍的目光微笑致意。

 準備工作完成後,熊白洲兩手握杆,右手的小指頭在左手指和中指之間的夾縫裡,左手的大拇指則平穩地被藏在右掌拇指下的窩裡,這個姿勢最標準也最好發力。

 已經有人覺得這個年輕仔懂點門道了。

 接著,熊白洲右腳方方正正的抵著假想中與彈道平行的一條線呈90°,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和關節盡量向身體靠緊,雙腳向內指,手裡的球杆也慢慢揮起,眼神緊緊盯著前方。

 此時,就連郭孝勝都覺得,這一杆必然是個完美的發球。

 可是就在所有人期待的時候,熊白洲突然放下球杆:“唔好意思,脖子系的太緊。”

 眾目睽睽之下,熊白洲放下了揮杆,自顧自把polo衫領口的紐扣解開一個。

 “挑!”

 等了半天是這個動作,要不是這些人都自持身份,大概都要罵出聲了,有人甚至直接轉身離開。

 郭孝勝心裡莞爾,熊白洲做事的確很符合自己胃口。

 熊白洲解開紐扣後,笑吟吟的再次走到發球台上,這次卻是臉色一肅,盯著前方的旗洞估計下距離,輕舒手臂,保持一個寬正的揮杆弧線,肩部旋轉,腰臂也同時發力。

 只聽“當”的一聲,高爾夫球如同出膛的炮彈,發出一聲悶響,在天空帶起一道高高的弧線向遠處飛去。

 都不用看準確度, 只看這一球的力道和弧線,都足夠讓剛剛準備離開的人駐足停下。

 熊白洲嘴角含笑,左手撐杆,眼睛盯著還在上升的高爾夫球,從褲子口袋裡掏出一支煙輕輕的點上。

 “人生不過18洞,這群撲街想來試探我,洞未夠深啊。”

 熊白洲輕輕呼出一口青煙。

 這時,球開始慢慢的下落,然後滾動,停穩。

 發球台眾人面面相覷,只有球童在遠處高聲的呼喚:

 “eagle啊!”

 “佢打咗eagle啊!!!”

 eagle,比標準杆數足足少兩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時代1994》,微信關注“熱度網文 或者 ” 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