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回80當大佬》第四十二章 腦洞大如天
30年後,彼得蒂爾有句名言:人們想要的是會飛的汽車,但矽谷只會塞給大家140個字符。

 這話是指科技進步被鎖死在修修補補層面,而越來越少有徹底掀桌滅世級別的壯舉。

 大多數有識之士的反思是這樣的:“大數據分析”太猖狂了,所以投資人們越來越“劃算”,而把肯“試錯”的妄想家『逼』到了越來越天使輪的角落。

 如果劉大師晚5年創作《三體》,他就不用大費周章設計三體人派智子、鎖死人類科技的橋段了;只要寫三體人控制社交魔頭facebook、把全人類都培養成追逐樂流行趨勢的跟風豬就行。

 這就是改良與革命的悖論吧——上一個時代“優化效率/產品體驗”的改良做得越好,那麽下一個時代的顛覆『性』革命就來得越晚。正如marx的預言並沒有在資本發達的西歐應驗,而是出現在了資本生硬的俄國。

 數據分析是個優化效率的好東西,自然也是技術革命的絆腳石。

 作為後世在支付寶乾過的有識之士,顧驁對此中兩面『性』的認識,自然是非常高屋建瓴而又全面的。

 所以盡管不喜歡抽煙,但他卻不吝借機警世:做錯事不要緊,但不能因為害怕犯錯,而丟掉自由意志、把選擇權交給權威或者機器。

 同樣,也借機把上輩子馬風的夢想,凝練之後重新潛移默化的反向灌輸。免得因為此生太過順風順水,而讓馬風成為一個膚淺的人。

 顧驁擔不起這個歷史責任。

 有夢想的人,總是越多越好,吧。

 ……

 廢話少說,一言以蔽之,顧驁在廣告拍攝的策劃上,徹底鎮住了同行的小夥伴,也向新朋友清晰傳達了他的目光高遠。

 眾人感慨之余,重新把心思拽回觀看比賽上。

 不一會兒,當天的杠上比賽就結束了。李寧和馬燕紅分別奪取了男女項目的冠軍,一位體委官員為他們頒了獎。

 體『操』賽事結束後,部分買單場票的觀眾,或者是對後續項目不感興趣的,就紛紛退場。

 而顧驁這些弄了聯票的,則稍事休息,準備一會兒繼續。

 “下一場什麽項目?自由體『操』?看他們在收拾場地。”事不關己的張一謀隨口一問。

 旁邊的顧常衛拉過張賽程單,掃了一眼:“是武術。”

 然後大夥兒繼續聊生意。

 馬風順著剛才的話題,又提到了上次伊力特曲的表現手法,對張一謀的拍攝大加讚賞:

 “老張,上次那個片子,雖然是廣告,但真是帥。你們怎麽拍的呢?我原先看過老的戰爭片,這種奔馳中的人,都是由遠及近又繼續拉遠,一忽兒就過去了。

 你們拍的時候,就追在顧哥旁邊足足十幾秒,太帥氣了。這次的洋河你們也能這麽弄麽?利群那個‘旅行’元素,也能這麽表現麽?”

 如果是半年前的馬風,肯定問不出這麽專業的問題,因為他對攝影肯定一竅不通。但既然現在跟著製片廠的人廝混生意了這麽久,推拉搖移跟這些基本常識概念好歹清楚了。

 60年代乃至更久以前的運動場景拍攝,都是攝像機鏡頭追著人或者車拍的,但很少有攝像機機位本身跟著演員跑的。

 最多在移動范圍不大的時候,花費高價、在攝影棚裡特地搭一段軌道車,但最多只有10幾米,而且野外很難弄。

 所以遇到跑馬的場景,表現手法只能是看到一個人飛馳靠近、然後又絕塵而去。這樣很容易體現馬的“快”,但卻不容易展示騎士最後彎弓勒馬、人立而起、然後仰頭痛飲的豪氣,必須得切換機位。

 而上次顧常衛掌機的時候,卻是坐在車後座上,舉著攝像機跟著顧驁拍,那效果的拉風程度,就絕非眼下其他攝影師可比了。

 馬風覺得那個很耍帥,自然希望他接回來的單子也有這麽好的待遇。

 張一謀顧常衛聽了,卻是連連叫苦:“小馬,你這就不懂行情了,野外機位跟拍,那得多難,老顧這是天賦異稟,都試了好多次,抖廢了幾百尺膠卷才拍成的。

 這都沒能一鏡到底、還靠我後期剪了兩刀才圓回去。可把咱折騰慘了,你還是別開這個口了。”

 馬風不了解其中難度,茫然地看著顧驁,試圖讓大佬“主持公道”。

 顧驁也是暗暗好笑:外行看熱鬧,自然不體諒專業人士的辛苦。

 上次這個機位跟拍,在不借助進口器材的情況下,其實放眼全國,估計也就顧常衛一個人拍得出來——人家畢竟是後世天字第一號的攝影師,天賦異稟,天生那手感就特別穩,相當於是“人機合一”的境界。

 即便如此,最後的拍攝效果也微微有些抖,不過不影響觀看體驗,反而給了觀眾一種“凌厲”的感覺。

 顧驁把這裡面的原理大致解釋了一下,馬風才很羞愧的樣子,收回了自己的需求:“原來野外跟拍這麽難的……我沒學過攝影,老張老顧,你們別見怪。”

 顧常衛商業互吹地笑笑:“沒事兒,其實你非要野外跟拍絲毫不抖的拉風效果,也不是不可能啊。你們不是跟港商有關系麽,我聽說好萊塢那邊,三四年前就有一種叫‘斯坦迪康’的設備了。

 這兩年又有所發展,有大型裝在車上防抖的,也有背心一樣穿在攝影師身上的。我看圈子裡的前沿動態,好像香江邵氏就斥巨資買了一套車載的,還在香江的報紙上吹噓過,我們導師跟咱說過這新聞。”

 “斯坦迪康”,也就是英語steady-cam的音譯,cam是camera的縮寫。所以意譯就是“相機穩定器”,顧名思義是一種機械防抖設備。

 幾十年後,哪怕是手機這樣的小玩意兒,都會有“光學防抖”的設計,具體就是在攝像頭旁邊弄一些運動補償器,然後與手機本身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傳感器)聯控,進行閉環反饋補償控制,甚至靠圖形軟件計算補償。

 但是在70年代,斯坦迪康還沒有任何軟件補償,都是些巨大的純機械補償設備、加上簡單的芯片和控制電路。因為這東西1973年才在好萊塢的實驗室裡測試出來,75年左右剛剛在好萊塢試商用。

 一開始都是車載的大型設備,77年好萊塢才出現了第一套背心式的,也就是可以由攝影師穿在身上。

 歷史上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整個80年代都沒有進入中國,一直到92年進一步開放後,才有進口。

 國人想體驗“中國人首次用斯坦迪康拍野外運動機位”的效果,可以回去看94版《三國演義》。第30集“舌戰群儒”中,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那些“從趙雲視角往後看、看著曹軍戰將紛紛從兩側往後落馬”的鏡頭,就算當時斯坦迪康應用的最高技術寫照了。

 馬風並不是很懂行,他跟滬江製片廠的徐凌廝混了那麽久,都沒聽說過“斯坦迪康”這個名詞,如今聽顧常衛說,美國那邊都才出現了兩年,頓時心疼起自己的錢包來。

 “這東西……應該很貴吧?”他都不敢大聲問。

 “剛出來的新東西,肯定貴了。聽說好萊塢那邊精度最高的款式,至少十幾萬美金一台。”顧常衛倒也敢開口,畢竟他只是當擺擺龍門陣,扯扯西洋鏡,並不覺得有人會打算買。

 “嘶……”馬風倒抽了一口涼氣,連忙歇了念頭。

 十幾萬美金,新技術剛誕生的時候,要價還真是黑呐。這點錢,都夠顧哥再引進兩部曰本片在內地的版權了吧,居然隻拿去買一件給攝影師防抖的輔助設備?

 咱還是寧可繼續固定機位拍攝吧,不追求機位的野戰跟拍了……

 然而,就在當事人都歇了念頭的時候,本來置身事外的顧驁卻開口了:

 “這種東西,其實也能國產化吧?芯片和控制電路應該沒什麽難度,關鍵是慣『性』傳感器,或者說重力加速度傳感器的靈敏度、還有響應反饋速度問題。精度越高、反饋計算越快,防抖效果就越好。”

 顧驁後世作為碼農,跟智能手機軟件打交道不要太多,這裡面的原理自然是觸類旁通。

 “傳感器啊……好像很高端的樣子。美國人能賣那麽貴,是不是因為這種傳感器只有他們才能造?”馬風不懂技術,只能虛心捧哏。

 顧驁內心盤點了一下,自言自語地分析:“也不是,所謂的加速度傳感器,核心只是陀螺儀,不追求精度的話,國內能生產的多了去了——嗯,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應該是海軍導彈研究所的。

 反艦導彈要用到的慣導誤差消除器,對陀螺儀的精度要求最高。就不知道我們目前反艦導彈用的,能不能趕得上美國人民用的了……”

 “為什麽一定要是反艦導彈呢?防空導彈反而不好麽?”馬風直覺覺得防空導彈跟蹤的目標速度更快、導彈也更機動靈活,便有此一問。

 “這你就外行了。防空導彈是全程在高空飛行的,不存在利用地球曲率躲避地方雷達死角盲區的問題。敵我的雷達自始至終都可以照得到對方,導彈的慣導誤差修正反而沒那麽重要了。

 而反艦導彈戰鬥部載『藥』量要比防空導彈大幾十倍甚至百倍。所以純靠機動『性』全程突防很難,必須動隱蔽自身的腦筋。同時幸好反艦導彈要攻擊的目標是水面上的,所以導彈就可以貼海超低空飛行、利用地球曲率躲在對方雷達的死角盲區裡靠近。

 這時候,中間有幾百公裡雙方的雷達都是互相照不到對方的,必須靠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軌跡飛行。這時候慣『性』導航的精度與誤差消弭,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說,要把某種軍用技術挪到民用上,給攝像機做防抖反饋。如果僅考慮‘傳感器精度’這一項,絕對應該找海軍導彈所的人。不知道海軍目前的慣導傳感器,有沒有達到法國人60年代初‘飛魚’導彈的精度……”

 顧驁自言自語到後來, 旁邊三個人已經聽得一臉懵『逼』,也被顧驁這種發散到變態的腦洞給驚了。

 直到賽場上一聲轟然驚叫,才把顧驁從瞎腦補中扯回來。

 “哎呀不好!那個金牌選手扭傷了!剛才這個動作太危險了!”

 “完了完了,這麽重的傷,運動員生涯肯定要終結了。這輩子沒前途了,太可惜了。”

 “不過人家都已經拿到第5塊全國金牌了,值了。”

 顧驁回過神來:“怎麽回事?”

 張一謀指著說:“那個武術套路比賽的選手,好像是受傷了,不過他還是撐到了結束,估計還是金牌。剛才那個動作太精彩了。”

 顧常衛:“我剛才聽到報幕了,好像叫李聯傑。跟顧哥小馬同歲吧,這麽年輕,前途就沒了,真可惜。”重回80當大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