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回80當大佬》第五百五十七章 捧誰紅誰
中肯地說,後世的互聯網上,尤其是黃易雲音樂上,對中島美雪的作曲能力吹捧有點用力過猛。

顧驁也承認,壟斷此女原曲的翻唱、編曲權會有非常重大的商業價值——否則他也不會果斷趁著對方溢價還不值錢的萌芽期,就砸一億日元先買斷。

不過,“中島美雪一人養活半個香江樂壇”,還是有點誇張了。

歷史上,香江娛樂圈那些翻唱過程中作詞、重新編曲的創作者,貢獻並不比原曲作者小。

有相當一部分中島美雪被翻唱,日語原作也並不是很紅,但翻了之後在華語樂壇翻紅了——這主要得益於日語歌的歌詞確實絮絮叨叨碎碎念,不容易唱出意境。

關於日語歌歌詞爛的問題,後世矮大緊為代表的國內音樂人也是抨擊過多次了。

包括他做脫口秀《曉說》做到最後,請了次日系導演岩井俊二來訪談,也問起對日語歌歌詞素質的短板。

岩井俊二當時說了一個生活中的感悟:有一次,他被同事問到“你不是很喜歡XXX的那首歌YYY麽?那麽,歌詞裡發生的故事,你生活中遇到過麽?”

但他第一反應居然無法回答,下意識緩緩哼唱了的那首歌,仔細複讀一遍那兩句歌詞,才反應過來歌詞裡說的是啥。

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曰本人在聽歌時,腦子裡是不過歌詞的意思的。日語音節效率太低、太碎煩了,只能哼哈二將那樣無腦哼。

具體到此時此刻、今晚顧驁選了李科勤填詞、周惠敏翻唱的中島美雪原曲《最愛》,也是這種情況。真去看日語的原歌詞,不但三句唱腔才能湊夠一句話,而且非常單薄、沒有意境。

(當然曲子肯定是好的。編曲,個人覺得不如港台重編,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日語歌詞的節奏拖累了所配的鼓點。日語唱激情快歌是可以的,但是日語抒情慢歌的歌詞真是折磨人。)

這一次,如果是換個前世對互聯網利弊見解不夠深邃的小白、穿越過來生硬地當文抄公,那當然有極大的概率看不透這裡面的本真玄機,被後世黃易雲上的評論眾煙霧彈干擾而押錯寶,從而抄不得法、有一定概率撲街。

可顧驁是什麽人?他前世就是阿狸系摸爬滾打幾年的圈內人,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他完全知道,如何避開那些浮華的吹噓,直擊事物本源,所以他包裝和捧周惠敏,自然成功率大得多。

顧驁深知,後世的互聯網,雖然讓人檢索信息方便了很多,但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信息繭房效應”這一弊端。

什麽是“信息繭房”呢?就是指“在非互聯網時代,曾經不得不與主流價值社會社交、適應主流社會的極端孤僻小眾的癖好者,到了網絡上,都能輕松找到自己共同愛好、觀點的同類”。

這事兒不能說完全不好,畢竟小眾價值也是應該被尊重的,個性多樣性也是有益的。

但其導致的“只要你夠宅,你就無需再適應主流社會,也不在乎與社會脫節”,同樣需要被重視。

舉個簡單的例子,度娘上有兩千萬個貼吧,無論多小眾的嗜好詞,或者多冷僻的撲街藝人、遊戲,你度一下都能找到這個吧。

而且進了吧裡看到的全是說這個藝人/嗜好/遊戲好話的愛好者。給你一種“這玩意兒果然是被大家喜愛的”的錯覺。

比度娘貼吧更嚴重的,就是雲音樂了。

你點進任何一首小眾到沒人聽的歌,裡面的評論都是點讚溢美(畢竟不喜歡聽的人也找不到這裡),甚至於上升到檔同伐異的高度——

你可以在A小鮮肉的雲歌曲評論裡看到“我們家XXX和那些妖豔的小鮮肉不一樣”;也可以在B小鮮肉的圈子裡看到同樣的評論。

到最後誰才是那個“一般的、被公眾唾棄的小鮮肉”,似乎就無解了,誰也不會認領,只看到具體小鮮肉的粉絲罵一般小鮮肉。(在具體某一本網文的貼吧裡,也可以看到某本具體小白文的粉絲罵一般小白文,最後似乎世界上就沒有一般小白文了,沒人認領。)當然了,正如很多攻擊性擴張的社會范式,都是靠把人群簡單劃分為“我們和他們”,並且製造矛盾,從而提升人群內部的凝聚力和信仰擴散力。比如異端歧視、種族歧視、地域歧視……雲音樂以之反抗社交裹挾,抗擊社交巨頭的市場蠶食,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還給了小眾者自由的避風港,這是好事。它也沒別的辦法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來了。

但作為小眾,時時刻刻需要警惕的就是“我知道我始終是個小眾”,而不會因為在繭房裡待久了,產生幻覺了,飄了,誤以為“我已經是主流”。

互聯網繭房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享受自己的同好者、並始終保持清醒、不飄、知道自己還是小眾。

只有這種人,才可以既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人生,又不陷入認知陷阱、導致與社會脫節、協作情商下降。

……

解釋得有點深入,而且這番認知也不適合在顧驁身邊的其他戰友那兒賣弄,所以只能是在他自己腦內完成了。

誰讓這世上,其他人都還不知道互聯網是個什麽東西,又如何談“了解真實的大數據、了解真實的世界、不要被繭房束縛”呢。

所以,顧驁躲過了幾個陰險的大坑,卻沒有人能看見他的功績,甚至於未來他成功了之後,都無處傾訴他腦內策劃的牛逼,只能忍受被世人視為“顧驁真是福將,又一次運氣好,隨機撞都撞得那麽成功,捧誰誰紅。”

其實哪裡是隨機撞的,都是日省己身、夕惕若厲換來的。

兩天的比賽結束,周惠敏和李科勤分別獲得了南女歌手組選秀的第一名。從TVB電視台反饋回來的觀眾來電來看,反響也非常不錯。

甚至有60%以上的熱心來電觀眾,問了這兩位歌手“什麽時候能夠出唱片”這個問題,著實讓電視台的來電統計部門都覺得羨慕,這個比例比香江前兩年的樂壇形勢要好得多。

肯打電話到電視台來的觀眾,一般都是比較有激情的,所以他們當中買唱片、為追偶像掏錢的比例,肯定比整個觀眾群體比例要高得多。不過往年也就30%~40%的來電者會關心唱片。

天鯤音樂的官方信息發布渠道,立刻回應了一個時間,並且宣傳了一波廣告,表示這一波新選秀歌手,以及去年已經出道的老歌手張雪友,會在暑期檔各自推出首張專輯唱片。

當然了,天鯤目前的三大歌手,檔期還是要略微錯開一些的,這也是為了銷量打榜,免得自家人衝了龍王廟,熱度持續性不足。這些都是唱片公司的發行細節,自有楊守城去規劃,顧驁也不用操心。

按照計劃,張雪友在7月份就會推出個人第二張專輯、也是在天鯤音樂的自有CD工廠投產後的首張CD。而周惠敏、李科勤分別在八月中旬和月底出唱片。

同時,事實上天鯤音樂早已內定,作了點弊——他們在周惠敏和李科勤還沒選秀比賽獲勝之前,就已經讓他們各自錄了好多首類似於“B面歌曲”的湊數貨,隨時都可以灌的。

等比賽結果出來之後,只要根據觀眾反響的程度,重點錄幾首主打歌,並且拍一下宣傳MV,就可以出唱片了,所以才能把生產檔期壓得這麽快。

當然了,對外宣傳肯定是要說“天鯤音樂的製作人員,以及新晉藝人有多麽多麽努力,不眠不休連夜錄製,報答歌迷們的熱情”。

賣“努力型人設”,演苦情戲嘛,誰都會。這也不能怪任何人,誰讓粉絲就是吃這一套呢。

……

比賽日後的一個星期,天鯤音樂位於香江紅磡附近的製作中心。

幕後大老板顧驁親臨現場觀摩,因為今天這兒要拍攝天鯤音樂出品的第一批MV,也是香江流行音樂界的第一批MV。

天鯤音樂的製作中心,顯然在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選的是一處層高比較高、由廠房改的寫字樓,並且租下了整整一層。裡面既規劃了錄音棚,也規劃了此前其他唱片公司沒有的攝影棚。

MV或者說“音樂視頻”這種東西的淵藪很難考證,不過一般認為,是1982年年底,在美國紐約成立的MTV音樂頻道,宣告著這個品類的正式誕生。

不過早期的MV,依然停留在“現場版錄製+舞台劇劇情”的模式,一直到83年2、3月份時,邁克爾.傑克遜的《Beat-it》和《比麗.珍》這兩首歌,由製作公司專門製作了劇情視頻,MV才算成熟。

如今,香江流行樂壇還在起步期,所以美國都才出現了兩年半的東西,自然沒有流傳到這邊的業界。而且如今還沒有VCD技術,MV這種東西沒法錄到CD唱片裡,只能湊起來當錄像帶賣或者直接在電視台上免費放給觀眾聽,這種沒有看到回本商業模式的事情,香江那些孱弱的音樂業者當然覺得劃不來。

目前亞洲范圍內,也就曰本人在84年下半年開始給頂級歌星出MV,所以顧驁跟進得也不算晚。

他的手筆,都讓旗下的藝人覺得真是投奔對了老板,跟著有魄力的老板混,不管錢多錢少,至少個人發展上就要牛逼很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