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回80當大佬》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才是互聯網
幾天之後,10月底。

顧驁搞定了天鯤和王安的硬體布局之後,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了第一方平佔軟體的開拓上。

在微軟咄咄逼人的競爭姿態下,封閉式作業系統的公司,無論是做電腦,還是遊戲機,在未來至少十年,好用的、能解決獨特需求痛點的獨佔軟體,始終是一個最主要的競爭利器。

過去幾年,王安wps電腦和蘋果mac-ii,相對於野路子的微軟ms-dos電腦,一個比較明顯的優勢,是“鍵鼠作圖的設計軟體”系列,包括cad/ps/protel等系列的玩意兒。

不過,現在要移植到wps-book筆記本上,難度頗高。

主要是這個時代的液晶屏,可顯示的顏色太少。

歷史上,ibm公司92年下半年推出的10.4英寸屏thinkpad首款700c,屏幕就只有八種顏色——因為ibm沒有提前數年介入夏普的液晶布局,所以約翰.埃克斯是買的夏普的現成貨,夏普能造什麽ibm就用什麽。

顧驁現在能用的,最多尺寸比ibm的大一些,但顏色上真要說有多麽豐富,也是做不到的。

同期很多其他液晶產品還在用黑白屏呢。

顏色這麽少的屏幕,肯定不能用來搞ps這類面向時尚和藝術設計師的場景。

倒是cad/protel這些工程人員常用的軟體,可以完美移植。

而且至今為止,cad類軟體在微軟的dos系統上的那些版本,還依然沒有開發鍵鼠繪圖的版本,居然可以讓wps把這個獨門細分市場繼續再佔兩年。

或許,是因為微軟擴張太快,粗放式跑馬圈地,所以沒想到精耕細作搶細分市場吧。

畢竟三年前,微軟的市值都還不到50億美元,現在卻有200多億了,這個翻倍往上漲的速度還是很快的。蘿卜快了不洗泥,說的就是這種暴發戶。

不過不管微軟反應再怎麽遲鈍,這種獨佔細分也就佔個一兩年優勢了,到了win95時代的產品出來後,微軟肯定不會再放任自己有功能性的盲維。

至於筆記本的cpu處理能力和內存這些能不能撐起上述軟體,是不用擔心的。

經過四年的長足發展,目前的王安wps-book將采用摩托羅拉最新為power-pc計劃研發的g2處理器,主頻達到了30mhz。

即使外行只看指標,也能看出這玩意兒比1988年版10mhz主頻的68000系列要強一些。

因為如今依然沒有顯卡的概念,所以將來做新的台式機時,王安公司依然會考慮借鑒88年款wps電腦的設計,弄雙晶片,一塊g2擔當cpu,另一塊擔當音頻和映像處理。

不過筆記本上面,搞兩塊g2發熱就太恐怖了,所以隻上了一塊,而相當於音效卡顯卡那部分的處理功能,都按照後世“整合音效卡/整合顯卡”的做法,犧牲一部分cpu的算力來處理。

因此,只看運算處理指標的話,明年即將上市的wps-book,也會比4年前的台式機強50%,而如果是新台式機跟舊台式機對比,則能提升三倍。

這些領域不會發生什麽意外,無非都是摩爾定律的延伸。

另外說句題外話,王安用的摩托羅拉最新cpu,性能上是一點都不輸於英特爾的386系列最新版的,英特爾的386系列出到1992年,基本上也才出到20mhz主頻的款式,其他緩存、位數、匯流排……雜七雜八的指標,並沒有對摩托羅拉有什麽優勢。

英特爾唯一的優勢是x86架構的普及度比較好,真正跟著微軟的順風車,實現了整合行業標準。

所以,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的話,g2也將是摩托羅拉能在功能性上贏得對英特爾同期產品局部優勢的最後一款產品了。

等到94、95年左右,摩托羅拉的cpu進入g3時代時,它已經力不從心地被英特爾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一來是那時候耗費了摩托羅拉公司絕大多數資源的“銥星計劃”項目將遭到失敗,二來是英特爾的盟友微軟會推出win95,然後對摩托羅拉系來說,就是雪崩一樣的結局。

但至少現在,顧驁還能跟著這條破船合作幾年,趁著隊友不辨賢愚的機會,買珠還櫝,榨乾利益,最後再跳船。

……

既然所有指望畫面、效果花裡胡哨的新應用,都不可能在wps-book上成為差異化競爭優勢,“獨佔軟體”領域能打的牌就很少了。

辦公應用這些,是王安的一貫強勢,能發掘的需求早就發掘完了。

顧驁只能寄希望於一款劃時代的重磅應用。

而且是一款不僅給wps-book筆記本使用的應用,更是可以相容發售到wps的老款台式機上,也就是說在wps-os自家作業系統的機器上都能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天晚上下班之前,約翰錢伯斯給了他一個好消息。

“老闆,您兩個月前布置的那個事兒,軟體部的人已經搞出點眉目來了——基於那個布列塔尼亞佬、蒂姆.李的wwweb,開發的獨立內核訪問器,支援圖形操作和檔案夾瀏覽。

協議也是用的www的協議,不過因為目前還沒有服務提供方的授權,暫時無法使用,我們只能花錢模擬測試。”

約翰錢伯斯來彙報的時候,軟體部門的負責人也是跟來展示,兩人拿了一台半成品的筆記本工程樣機,還有一台預裝了的測試台式機,向顧驁演示。

原來,顧驁指望贏得短期優勢的獨門應用,正是一款瀏覽器。

當然了,在1991年就研發瀏覽器,那是個高科技的活兒,絕對不可能跟後世那種小牌一樣用別人的瀏覽器內核、外面套個皮就算數。

不過,也別把這玩意兒想得太複雜,因為如今瀏覽器要服務的對象,也是非常簡陋的,要索引的數據和檔案也非常稀少。

“很好,我看一下效果。”顧驁在索引框上點擊著選項,然後在自行架構的測試資料庫裡檢索檔案內容,遠程瀏覽,開啟,訪問網關解析……

一些基本的操作,至少勉強是能跑通了。

有些不了解互聯網早期發展史的看官,可能會覺得懵逼:1991年哪來的互聯網?又怎麽會需要瀏覽器呢?

其實,1991年確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只有一些可以遠程異地訪問的“各自為戰區域網路”。

但是這種“各自為戰的區域網路”,又跟80年代初開始的傳統區域網路不太一樣。

80年代的區域網路,就是跟後世大家公司裡很多電腦局域連接效果差不多,是不能隨便添加允許接入節點的,當時叫uucp,也就是用於unix系統電腦之間的組網檔案傳輸、拷貝。

管理網關的人允許這個區域網路有多少成員多少訪問者、分給你多少ip,就全部定死了(當然,那個時候甚至都不叫ip地址,但確實是有一個定址工具的)

曾經當過國務卿、退休後去當董事的黑格閣下,他當董事的那家公司“美國線上”,就是從1985年開始,經營基於uucp線上傳輸遊戲軟體銷售業務的公司。

至於如何實現遠程傳輸,主要是靠電話線的撥號頻寬。(當時還有人用uucp發電子郵件,性質跟發傳真差不多)

那種生意後世很難想象,可以大致類比成“你給了對方錢之後,對方在網上把下載檔案拷給你”。但絕對不是後世那樣直接傳輸或者留個種子網盤什麽的,操作是很繁瑣的,需要專門的資深技術員來調試操作,中國人肯定都沒見過。

那麽,90年代初、互聯網出現之前這幾年過渡期裡,那些新的“可擴展區域網路”,跟uucp又有什麽本質差別呢?

這兩年裡,有兩個對後世影響比較重大的新事物。

一個是歐洲人搞的wwwideweb(萬維網),這個東西最初是布列塔尼亞研究員蒂姆.李,和他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一群同事,弄出來的一個資料庫檢索訪問工具。

一開始他們的目的,是弄一個跟後世維基百科資料庫類似的知識庫,可以隨便在哪兒訪問資料庫裡的東西,而且可訪問許可權的驗證要比uucp簡化很多,還加入了超文本。

(80年代的uucp要添加新的訪問者是需要網關來操作、給授權的。就像一家網吧的區域網路要加電腦,要網管人工操作。所以不能“隨便不經過任何人同意就直接增加新的訪問者”,那就肯定不算“開放的互聯網”,互聯網你得是誰想上就能上的)

www(萬維網)是在1990年年初誕生的,距離顧驁眼下這個時間點,已經是20個月之前的事兒了。

但是,萬維網剛誕生的時候,它也不算真.互聯網,它的影響力只是局限在歐洲的科研圈子裡,至今為止也才發展出大約幾百個付費訪問節點。(那時候上這種“區域網路”還要給資料庫運營方錢)

因為技術發展到了這一步,世界上總會有聰明人不約而同想到差不多的點子、而且標準、側重各不相同。

就在萬維網誕生後一年多,也就是91年暑假之前,美國人也有單位搞出了一套看起來競爭力挺強的、但策略和架構略有差異的東西,就是明尼蘇達大學的“穀佛網(gopher)”。

穀佛網和萬維網的技術細節差異沒什麽好多說的,寫出來也沒人感興趣。這裡隻說一點準入門檻方面的競爭優勢差異。

那就是90年初的萬維網,並沒有“伺服器”的概念,它本意就是給歐洲各科研機構遠程互訪資料庫而設的,所以可以訪問萬維網的當時都是大型機或者小型機,而沒有個人電腦。

個人電腦本身性能、算力、架構,都不足以支撐直接訪問萬維網。

而穀佛網一個重大的進步,就是引入了伺服器-客戶的架構體系。它選擇了專門分出伺服器來搞功能變數名稱或者說資源地址的解析、分配、管理,而客戶端只是一個訪問。

相當於從此以後,網路才有了用戶端和伺服器端,而在此之前,所有人看到的“網頁”界面,都是跟程序員看到的調試後台界面一樣不分的。

把服務提供者和客戶區分開來,這就極大降低了“客戶”進入和嘗試的門檻,所以歷史上穀佛網在出現後的一年多裡,很快在全世界發展出了幾萬個支援訪問節點。

不過後來的歷史,眾所周知還是萬維網勝出了。主要是穀佛網只是有了一個“讓‘客戶’準入門檻變低”的架構優勢,但其他基礎做得不好。

比如穀佛網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圖文訪問,只能訪問,還有其他一些劣勢。

所以穀佛唯一的優勢,歷史上在1993年被萬維網“學習借鑒吸收”之後,更老牌、專業功能更好的萬維網就重新勝出了,在人類需要一個通用的互聯網標準時,也就順理成章得到了支援。

另一方面,萬維網在90年初剛投放的時候,是付費使用的,在看到穀佛網的競爭之後,在93年初最終宣布了永久免費,這也是導致萬維網競爭勝出的重要原因。

穀佛網開始也免費過,但免費是為了更大的利益, 發現無法成為國際通用標準、並且靠後續利益預期回本後,穀佛最終取消了免費,這就徹底放棄了競爭可能性。

(注:這裡面的鬥爭肯定沒有我說的這麽簡單,但我是為了閱讀性,確保大多數讀者都能比較直觀地理解。有興趣的話可以看專業歷史文獻對吧,不用到小說裡來求知,小說能引起大家的學習興趣,我覺得已經是很有社會責任感了。)

萬維網成為了全球通用的互聯網架構標準,還衍生出無數技術標準,比如tcp/ip協議的標準、ipv4的定址機制、由此導出的需要架設全球功能變數名稱解析根伺服器、以及物理層面上注定ipv4根伺服器只能有112的模式總共13台……

另外說句補充,即使在萬維網勝出了之後,穀佛網也並沒有消散,那東西後世是一直能用的,只不過普通網民不會去用,也沒條件罷了。有很多後來的專業遠程服務系統,也是基於穀佛的技術路線一路發展下來的。

當然了,穀佛網和萬維網之間的恩怨糾葛,如今還沒有白熱化。

在1991年10月底這個時間點,互聯網還沒有誕生,但互聯網標準的兩個競爭者已經誕生了,而且在各顯神通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適用範圍。

當它們決出勝負的那一刻,也就是真.互聯網誕生的時候。

顧驁要做的,只是不要浪費資源——既然這個世界的偽.互聯網,已經在兩三個月前提供了“伺服器-客戶”架構,那麽,他當然要為自己的wps-book和舊款台式機,配置一個應用層面更便捷、準入門檻更低的介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