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的局勢很快就平定了下來。
皇宮中被燒掉的那幾十間房子開始召集匠人趕緊修整。
王大學士依然帶著內閣處理著朝政。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朝政要處理了,他們只能夠處理京城以內的事務,然後就是等待著歸元皇帝的到來。
歸元皇帝現在在碧落城的皇宮裡面,依然算不得正式的皇帝,需要在太廟之前祭祖,在金鑾殿上登基,拿到傳國玉璽,坐上九龍寶座,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皇帝,是天下之共主。
王大學士帶著的那些文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籌備祭天的事情,然後準備迎接歸元皇帝的到來。
這其中也有一些拔亂反正的事情,就是將被梅翰林那一幫人給弄進大牢裡面的官員放出來,然後將跟著梅翰林的那一幫人給關進去。
雖然方浩也知道被關進牢裡面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問題,可是,那些人是尤登閣的門生舊吏,尤登閣則是親自出面支持齊王登基的。
從這上面將,就應該將那些人給放出來。
他以後還要通過禪讓之禮當上皇帝,也需要一些官員的捧場。
如果現在上了牆就拆梯子,等到以後上更高的牆時,就找不到可以攀登的梯子了。
至於那些跟著梅翰林一起攀咬的官員,那肯定要問罪,而且是要大大的問罪。
有獎有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才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當前的局面,站到應該要站的位置上去。
在這期間,方浩找池旭談了話,跟他提到了他要推行的行政體系,邀請他成為教育部的部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教育改革。
又將陳朗給叫了過來,讓他著手成立國家安全部門,任命他為國安部部長。
路橋集團的負責人劉戈被任命為交通部的部長。
其余部長的人選,還得等到裘伯賢來到之後再行商議。
同時,以六百裡加急的方式傳檄天下,向他們說明,現在朝廷已經屬於歸元皇帝,所有地方官員都應該呈上賀表,表示歸順之意。
不這樣做的,視同叛逆。
在檄文之上,簽字的就有方浩和王大學士等人,還有他們的印章。
奪得了京城,這個天下基本上就是傳檄可定了。
因為他們有著強大的武力。
現在從雁城到京城的路已經打通,雖然沒有修成水泥硬化路面,但是路面已經加寬,各地的浮橋搭建成功,可以讓大汽車通過。
在這種情況下,去碧落城迎接歸元皇帝過來,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沒過幾天,幾輛吉普車在幾輛裝甲車的護送之下來到了京城,直接開到了皇城門前。
這就是歸元皇帝大駕光臨。
跟著歸元皇帝一起過來的,還有裘伯賢這個新晉的堯國首相。
方浩、王大學士早已經帶著文武百官在這裡迎接。
皇帝駕臨,按照規矩,方浩這個做臣子的也應該下跪迎接。
可是歸元皇帝從車上下來之後,方浩才試著彎了一下腰,就被歸元皇帝連忙攙扶起來,對他說道:
“燕王,你有大功於國,可以免跪拜之禮。”
這個天下都是方浩的,方浩的跪拜,他可受不住。
現在他早就沒有了雄心壯志,隻想早一點將這個天下讓出去,然後自己能夠安享富貴。
這一點眼力價還是有的。
方浩當然也沒有真的要跪拜下去的打算,只是做個樣子而已。
既然歸元皇帝都已經這麽說了,他也就沒有繼續堅持。
歸元皇帝現在的態度,也讓他比較滿意。
王大學士等人卻是沒有那樣的待遇,都一齊跪拜了下去。
方浩站在那裡就如鶴立雞群,顯得非常的突出,也非常的突兀。
后宮中那燒掉的幾十間房子,現在依然在修複之中,但是不影響居住。
歸元皇帝入住皇宮之後,見到了鄭貴妃,母子相見,又是抱頭痛哭一場。
他們一度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陷入到痛苦的泥沼之中,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重見天日的時候。
歸元皇帝對那個救了鄭貴妃一命的大內侍衛做出了很重的封賞。
官就沒有封,因為他知道他沒有封官許願的權力。
在第二天,歸元皇帝就在王大學士的指導下,在禮部眾多官員的協助之下,按照古禮去祭祀天地,祭拜太廟。
當著薑家的列祖列宗,宣讀了正統皇帝這些年犯下的累累罪行,宣告了自己要順應先帝遺詔,改元登基的決定。
在一系列重大的儀式之後,他終於坐上了金鑾殿。
首先,廢掉了正統皇帝之母皇后的稱號,也廢掉了正統皇帝的稱號——因為他是偽帝,不能夠列入道統傳承之中。
為了自己稱帝的合法性,他必須要這樣做。
鄭貴妃被封為皇太后。
解決了繼承皇位的正統性之後,就開始大封功臣。
封方浩為燕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攝政王事,加九錫,許以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封裘伯賢為內閣首相,統領內閣,負責朝廷政務。
設元老院,所有正二品及以上官員致仕者,可入元老院,有參政議政之權,甚至可以彈劾首相。
前朝內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悉數入元老院,暫以王大學士為元老院院長,品階與首相同,為正一品。
不願意入元老院者,可以辭去元老之位回鄉。
其余內閣各部官員,由裘伯賢組閣任命。
這一次朝會,主要就是確立歸元皇帝的正統地位,然後確立方浩攝政王的崇高地位。
歸元皇帝才接受皇帝的位置,不可能馬上就來一個禪讓。
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正式的臣服於新的皇帝,江山未穩,不是禪讓的好時候。
最起碼也得等到所有的地方都被控制住之後才能夠做這種事情。
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時間裡,裘伯賢忙著組閣,提名各部部長。
原則上,那些部門的部長還是有堯國的那些大官來擔任,畢竟穩定天下也要借助於他們的名望。
不過那些部門的關鍵部位,都被方浩關外系的官員佔據了。
體制改革,關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讓那些官員來佔據關鍵的位置,更能夠推行改革。
這些都是在方浩的指導之下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