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的中秋詩會,方浩毫無懸念的奪得了魁首的稱號。
要是將他的這一首詞定為第二,大概沒有哪個人臉大到敢爭第一。
但是第二名、第三名卻是韓世堅、梅瑜,另外還有幾個京官的子弟,也都奪得了不差的名次。
基本上,和他們在這個圈子裡面的地位差不多。
方浩如果只是這個圈子裡面的一個普通人,大概前十名也沒有他的存在。
不過他覺得這樣也挺好的,讓他知道了這個圈子裡面哪些人才是骨乾。
像他這樣的人,對誰寫的詩詞好,一點都不在意,並不認為那有什麽意思。
誰身後掌握有資源,那才是值得關注的。
夜宴結束的時候,已經到了半夜,有一些人喝得有點多,開始發起狂來。
有的對著月亮大聲朗誦自己寫出來的詩詞,有的開始唱歌,有的甚至發起酒瘋來捶地大哭,也不知道是念及什麽傷心事。
方浩這邊,也聚了一批人,在向他問一些邊關的事情。
這都是一些混得不如意的人,有的參加過幾次科舉,都沒有高中。
方浩沒有參加科舉,反而是跑到邊關當兵,卻弄出了一番名堂來,很快就要升任總兵,讓那些人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似乎投筆從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堯國,武將的地位確實不高,但是這個地位不高,也只是相對同品階的文官而言。
比那些平民百姓地位要高得多。
做武將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晉升的快。
方浩去邊關當兵,也才兩年的時間,就從一個不入流的隊正晉升為衛將,很快就有可能成為從三品的總兵。
晉升速度之快,這在文官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這些人參加科考,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希望,看到方浩這個榜樣,就生出了去邊關發展的心思。
對於這樣的人,方浩還是比較歡迎的——他的軍隊裡面,認識字的人都不多,不要說讀太多書,就是會寫自己姓名的都不到十分之一。
能夠過去一些讀書識字的人,對他而言確實是一件好事。
對那些人想去邊關的意向,方浩說道:
“如果這一次回京述職之後,我的龍城能夠晉升為軍鎮,到時候會需要很多的幕僚,大家如果不嫌棄那邊苦寒,想去那邊的話,我非常的歡迎。”
他現在當任衛將,實際上就需要請一些幕僚來幫他處理一些文書上的事情,可是他沒有。
因為在那些發配過來的邊民裡面,找不到幾個得力的讀書人。
成為總兵之後,治理的地方,管轄的人口都要多出很多,事情要變得繁複很多,他也沒可能做到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請一些能乾的讀書人來做幕僚。
這裡的那些太學生能不能勝任那樣的工作,他並不擔心。
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的,都會有兩把刷子,沒有做過那樣的事情並不要緊,慢慢的就能夠學會。
如果去的人多,還可以在那裡開設學校,讓那些人來當老師。
——至於這些太學生願不願意去那裡當老師,更加不用擔心。
都已經到了那邊,想走有那麽容易的事情嗎?
他對那些人說道:“關外,是一個很廣闊的天地,我們所在的那片草原,就有著幾個州的面積,若是將它經營好了,讓它成為我堯國的疆域,足可以安置上千萬人口。你們可以想一下,裡面能夠成就多少人的功名?”
開疆擴土之功,歷朝歷代都為最大,很多公侯世家都是靠著這樣的功勞給後人掙來榮華富貴。
為軍功掙來的爵位方可世襲,這一點是那些文官都沒法做到的。
方浩的說法很是激起了一些落魄者的心思。
反正在這京城呆著已經沒有了機會,還不如去關外搏一搏。
方浩又說道:“現在把目光瞄準關外的,並沒有幾個,付諸實施的,除我之外,更是一個都沒有,你們現在要是去的話,就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已經在那邊立住了腳跟,你們過去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而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現這一個巨大的機遇,你們現在過去,沒有什麽競爭,是建功立業最好的機會。”
在他的煽動下,確實有一些人心動了,表示會在適當的時候組團去關外一行,看一看那裡是怎麽回事。
當幕僚就最好了。
幕僚不一定就是官職,像陳朗那一種做師爺的,又不屬於朝廷的官職,是由上官雲自己掏錢包來請的。
對這些讀書人來講,不出任官吏,以後實在不行了,還可以繼續參加科考,要是當了小官,就沒有那種機會了。
做上一段時間的。
不過也有比較窮酸的太學生表示,沒有那個盤纏。
從京城到關外,幾千裡路,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到達,一路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錢,而且是需要很多的錢。
對此方浩說道:“我大概還要過幾天才會離開京城,如果你們有那個意向,可以組一個團一起過去,跟我說一個大概的人數,給我一個名單,盤纏上面我可以資助一些。另外在京城西出邊關的途中,有十來座城設有絲路商行的店鋪,我可以給你們一份手書,你們拿著我的手書去那些店鋪,能夠得到一些資助,讓他們將給你們的資助開一個單,到時候我會付給他們錢。”
意思就是,過去的盤纏他都可以負責。
讓那些有意過去另外找出路又拿不出盤纏的太學生又驚又喜。
有一些窮學生在國子監讀書,還能夠領到一些生活補助,雖然窮,日子還能夠過下去。
要是沒在國子監讀書,想要回到家鄉都沒有那個能力,更加不用說,跋涉幾千裡路到那關外去。
盤纏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在這個世界也只有少數有錢的家庭才能夠支撐得起。
現在方浩承諾給他們出盤纏,那就解決了他們出關的大問題。
當時就有很多人表示願意到關外拚搏。
在這裡面,方浩看到了一個有一點印象的人,就是寫那個《良夜行》的賀霞客,於是說道:“組織的事情就拜托賀兄來做,你們願意去的,就找賀兄,弄一個名單出來,到時候找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