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執宰大宋》第二十六章 格物
  這場聚會進行的很順利,用未央的話說,就是甲乙雙方本著友好合作和的精神和共促事業發展的雙贏原則,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互為對方提供學習考察、業務交流的平台。

  至於未央提出的經濟製裁啥的,沒有人有興趣,就連最容易接納新知識的柳羽,都在一旁默默不言。

  未央更加堅定了要寫書的信心,你們不做,早晚我讓你們心甘情願的做,一旦看到這其中巨大的利益與對大宋的好處,我就不信你們不動心。

  在確定了酒精作坊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之後,眾人觥籌交錯,很是喝了一些酒,一個個臉色紅潤,仿佛都撿了大便宜似的。

  未央喝著杯中的果汁,心思萬轉,他有很多辦法,把大宋的整體力量提升一個檔次,但是都沒有條件。

  比如煉鋼,大宋沒有專業的煉鋼之法,所以現在的將士,用的大多數劍,不像大唐,以陌刀為兵器,那可是大殺器,一刀下去,非死即殘,縱橫大唐無人能敵。

  大宋建立後,失去了大唐的煉鋼之法,沒有了鋼,只能用精鐵來造劍,這也是劍成為大宋的主流武器的原因。

  再比如農業發展,基本上還處於大唐的水平,有水車,會施肥,但是也是看天吃飯,冬天的時候,北方連根青菜都沒有,百姓受不拉幾的,怎能阻擋如狼似虎的契丹狗與西夏狼?

  所以玻璃這種東西,還是需要的,用來冬日種菜是最好不過的,物廉價美,而且可以大規模製造,但是沒有技術啊,也沒有人懂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啊!”未央痛苦的呻吟了一聲。

  “二郎,你說啥?什麽科學技術?”曹佾大著舌頭好奇的問道。

  未央白了他一眼,無奈的道:“此乃格物之道,你不懂!”

  柳羽搖著折扇搖頭晃腦的道:“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乃聖人之言,二郎卻是見識淺薄了。”

  滕子京也來了興趣,他笑道:“物者,萬物也。格者,來也,至也。物至之時,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應於物者,是致知也。

  格物者,格心也,格己也!”

  未央很想一口鹽汽水噴死他們,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怎麽連格物都能牽扯到儒家上面,這叫科學懂嗎?科學!

  算了!未央決定不跟他們一般見識,畢竟他們還真不懂科學不是。

  於是未央大發善心的道:“天上為何會有雲?為何會下雨?為何會有四季變化?為何會有風霜雪雨?為何江河流向大海?為何樹葉枯黃之後會向下落?為何日月東升西落?為何樹苗能長成參天大樹?......”

  未央囉囉嗦嗦的問了半天,在座的幾位都一副看鬼的樣子看著未央,這都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事情,莫非還有什麽原因不成?儒家也沒教過啊?

  最後,未央總結道:“所謂格物,便是道盡時間一切真理,無論是日生日落,還是風霜雪雨,這都是有道理的,這些道理便是格物。

  比如農夫春種秋收,便是道理,但是這道理之中,無論是從選種、翻地、播種、除草、除蟲等等其中的過程,都是格物的過程。

  如何能選出更高產的好種子,用更快的速度翻地、播種、除草、除蟲,如何能避免蝗災的來臨,如何能實現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叔,這也是格物的道理。”

  “歪理邪說!”未洵拍案而起,五指戟指未央,

氣的發抖。  與未洵一般的,還有曹佾與潘肅。

  反而滕子京與柳羽,一個最老的,一個最小的,很是驚奇的看著未央,仿佛不是很難接受一般。

  “小子,我承認你說的有道理,格物一道,在先秦之時,本就是研究世間道理的學說。”滕子京悠然道:“只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時,儒家吸納了百家精華,把儒學發揚光大,才有了這萬世不移的世間正道,你若是有心,便重現格物之道,這並非是歪理邪說,除了正統的儒家弟子,會有很多人接受,尤其朝堂上是袞袞諸公以及聖人,你若是能真正的讓地裡的麥子、稻子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老朽立刻轉拜門庭,稱你一聲老師。”

  一旁的柳羽也道:“這些問題,我也曾經思考過一些,但是卻不得而知,二郎若是能說出其中道理,小弟一定附於尾冀, 為二郎搖旗呐喊。”

  未央沒想到最能接受這理論的不是未洵這樣心智成熟的青年,反而是滕子京與柳羽這一老一少,也是,老頭子五十多了,見識廣博,又不是後世理學那些腐儒,只怕早就對這格物一道有了些許懷疑,甚至讀過不少關於格物的書籍,而柳羽年紀小,最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相對這兩位最容易對格物包容。

  而且朝中袞袞諸公以及聖人,那是一個銅錢恨不得都能掰成兩半花的主,若是有人能讓國庫充盈,百姓豐衣足食,別說是格物,就算是你是先秦諸子百家的人,人家也懶得管你,只要他們能讓百姓安居,就是莫大的功業,妥妥的青史留名。

  想到這裡,未央幽幽的道:“滕大人,朝中袞袞諸公不是無能,而是無知!”

  滕子京面色不虞,還未開口,未央便道:“此去往南,有一國家,喚作交趾,交趾氣候溫和,最適合種植稻子,其國內稻子一年三熟甚至四熟,毫不客氣的說,隨便撒下去一把種子,來年就有吃不完的糧食,他們的糧食爛在地裡,都沒有人去收割,當真是可惜啊。

  而且交趾稻種優良,就算是移植過來,放在江南諸路種植,也能做到至少一年兩熟,比我大宋的稻種優勢多太多了,一年多收一季,你們想想,能救多少百姓?能為國庫帶來多少收入?”

  大宋的稻子,幾乎都是一年一熟,三熟甚至是四熟?那時不可能的!

  聽到未央這樣說,幾個人全都抱以懷疑的態度,不敢相信,區區交趾,何德何能,佔據此等風水寶地,天材地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