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南宋》第27章 教授
  “好了,現在可以開始算了。”陳文傑說道,隨即他又朝趙勇道:“趙勇,把你的粉筆遞給這位郎君。”

  聽到陳文傑的話,趙勇很聽話的把一截粉筆遞給那太學生。

  那太學生見到陳文傑用粉筆寫字,自然知道這粉筆的用處,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把粉筆接了過來。

  隨即,這名太學生和只有六歲的張文浩就同時開始算起了題。

  與此同時,四周看熱鬧的人,也是紛紛心裡計算著。

  “我算出來了。”

  不到一會,年紀最小的陳文浩就說話了,他一開口,頓時進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見此時的張文浩,在黑板上面寫了一堆誰也看不懂的符號。

  “你算出來了,那麽你說說你的答案。”陳文傑朝張文浩說道。

  “雞十隻,兔七隻。”張文浩大聲說道。

  聽到張文浩的話,出題的那個太學生頓時眼睛就直了,他看對方只是和孩子,所以就沒有出怎麽難的題,然而就是因為這樣,對方卻一下子就把他的題答了出來。

  而一個五六歲孩子出的題,他卻連思路都還沒有,這下就尷尬了。

  此時的圍觀群眾,聽到張文傑的答案後,大部分都是非常驚訝,然後就開始計算十隻雞和七隻兔一共有多少腿。

  很快所有人都得到了答案,這小孩回答是正確的。

  而此時,在人群外圍觀的太學生則感覺到特別丟臉,堂堂一個太學生,竟然還不如一個六歲稚童,這要是傳出去,太學肯定會淪為別人的笑話。

  更多人,還是好奇這小孩寫的一堆符號是什麽意思,只不過任誰也怎麽看都沒有人能夠看明白。

  不過,既然有半柱香時間,雖然那名太學生暫時還沒有回答出來,但也不算輸。

  於是,很多人就把目光轉到了那小孩出的那道題上面。

  十斤酒用七斤空瓶和三斤空瓶分五斤的題,只能算是小學內容,但就算是全面普及教育的現代成年人,也要算上一會才能算出來,何況是並不重視數學的古代人了。

  而且,古代也沒有人出過這種類型的題型。

  最後的結果是,半柱香過後,那名太學生並沒有算出一個六歲稚童出的題,感覺顏面盡失的他也不好意思在呆在這裡,轉頭跑進了太學。

  其實,如果給他多一些時間的話,肯他定是能夠算出來的,畢竟中國古代的數學也是非常厲害的,有《九章算數》《孫子算經》《周髀算經》等等這些數學巨著。

  就比如九章算數,裡面記載了兩百多道題,這些題就牽扯到了後世初中數學的勾股定理,三角函數,幾何圖形,體積徑長等等。

  只是,古代讀書人很少重視數學,除非是那種特別愛好數學的人,把這些數學著作都研究透了的話,或許能夠和後世初中生有的一拚。

  但是相比算題的時間,古代人肯定是不及後世初中生的,因為那時候有各種公式定理可以直接套用,而放在古代的話,則只能用笨辦法一點點的算,在時間上的花費非常大。

  就在那太學生離去後,一時間,卻沒有人再次出來接受挑戰,而陳文傑這邊出的題,直到半個小時後,才有其他太學生解出來。

  “還有沒有人出來接受挑戰,你們太學就這麽一點水平嗎,連一個孩童的挑戰都不敢接受嗎?”見半天沒有人接受挑戰,陳文傑頓時再次激將道。

  “我來接受你們的挑戰,

我也選數學。”  這時,一個三十來歲的太學生站了出來。

  “好!”

  “周兄好樣的。”

  那太學生站出來後,頓時就有一些認識他的同窗給他叫好助威。

  “誰先出題?”陳文傑朝那站出來的太學生問道。

  “我先出題吧。”那太學生說道。

  他想了一下,隨即說道:“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得幾丁?”

  隨著他出題,陳文傑也是快速把他的題寫下來。

  這個題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問,有一百個饅頭和一百個和尚,大和尚一人分三個饅頭,小和尚三個人分一個饅頭,最後問一共有多少大和尚和多少小和尚。

  這種題,聽起來雖然難,但是也只能算是小學水平,換算成公式的話,很容易就能算出來。

  接下來,輪到了陳文傑這邊出題。

  “趙秀,你出題。”陳文傑點名一群孩子中唯一的女孩趙秀說道。

  聽到陳文傑的話,又見到是一個女娃站出來,很多人頓時都感覺到很驚訝。

  而那名接受挑戰的太學生,臉色卻是變得很難看起來,他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因為對方竟然派一個小女孩和他比試。

  不管他的臉色如何,聽到陳文傑的話後,趙秀直接開始出題,她用粉筆在大黑板上花了一個圓圈,然後再畫一條直徑,並且標注直徑為一丈,求圓的周長。

  見到趙秀出的題,會一點數學的人都非常詫異,不清楚為什麽她會出這麽簡單的題。

  接受挑戰的那名太學生看到這道題後,想都沒想就得出了答案。

  “三丈。”

  “錯誤。”

  然而就在他說出答案的同時,趙秀就否定了他的答案。

  “怎麽就錯了?這麽簡單的題誰不會啊,你問問大家,我的題錯了嗎?”那太學生被趙秀否定答案後,頓時朝四周的人說道。

  “小娘子,周兄的答案沒錯,經一周三,你的直徑是一丈,周當然是三丈,沒錯的。”

  “自古以來就是經一周三,小娘子,周兄說的是對的。”

  聽到那太學生的話後,頓時就有幾個圍觀的太學生站出來說道。

  “不,你們錯了,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絲……”說話間,趙秀還用粉筆寫下了她所說的正確答案。

  其實,趙秀之所以出這麽一道在旁人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題,還是因為張小川上課時給她們講過:正確的圓周率算法應該是3.1415926……而大部分人都只是認經一周三,所以她這才出這樣一道題試試,果然對方直接就上當了。

  在古代,雖然有少部分人,如祖衝之等精英知道圓周的正確算法,但是大部分社會主流卻是直接按照經一周三來算,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常識性定律,就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沒有人會認為一加一等於三。

  就在趙秀寫下圓周答案後,她又在對方的題後面寫下了她默算出來的答案:“大和尚二十五人, 小和尚七十五人。”

  見趙秀直接寫出答案,那出題的太學生頓時眼睛就是一凝,他沒想到這小女孩竟然不用算就已經得到了答案,莫非她以前見過這道題?

  “好了,這場比試趙秀贏,太學輸,你們還有誰來接受挑戰?”趙秀寫下答案後,陳文傑果斷的宣布比試結果。

  “哎哎哎!等等,我怎麽就輸了?”聽到陳文傑的話,那太學生頓時反應過來。

  “你的答案錯了。”陳文傑道。

  “怎麽可能。”聽到陳文傑的話,那太學生就好像聽到了什麽笑話一樣。“大家說說,我的答案錯了嗎?”

  “沒錯,周兄的回答非常正確。”頓時,其他人紛紛證明。

  “看,我的答案沒錯,就算她答對了我的題,我們也只能算平手……”

  “你下去吧!你的答案錯了,她的答案才是對的。”

  突然,人群中一個威嚴的聲音響起,眾人轉頭看去,就見一個老者從人群外走了進來。

  “教授!”

  “何教授!”

  見到老者,四周的太學生們紛紛見禮。

  PS:教授為宋朝對老師的稱呼,並不是現代詞,春秋時稱老師為師傅,漢代稱經師,唐代稱博士。

  宋代除了有教授之外還有助教,就是是協助教授教授學生的老師。

  教渝:是對宋朝對啟蒙老師的稱呼。

  夫子:在宋朝以前指年長而博學之人,在宋朝時卻是貶義,指思想陳舊之人,在明清時代才是對私塾老師的稱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