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崇禎本科生》第361章:火器時代的3種產品
朱由檢收到方近南遞送情報的時候,他已經身在南京了。

 李岩,朱由檢是非救不可的,是他的知己朋友。所以,他給李岩的回信只有一句話:吾必親臨魯地救兄,盼歸!

 朱由檢知道,如果他不去,李岩是不會南歸的。李岩發回來的消息根本就沒有說南歸的事,而是例行公事地報告了豪格部的情況,這本事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本來應該留在南京親自坐鎮的朱由檢二話沒說就決定北上救李岩,這是他朱由檢的態度。

 “第二代shǒu liú dàn研製成功了嗎?又有什麽新武器,全都拿出來給我看看。”朱由檢連南京城都沒進,直接來方以智這裡了。

 要親自北上,就必須要有兵,有武器。不然別說救人了,自己還得搭進去。武器裝備,朱由檢的身邊人一直使用的都是最好的。

 “我這裡可不是武器庫,你去找邢紅豔。”方以智說。

 “高邢氏?”朱由檢初聽這名字挺別扭。

 “不是她還有誰。她哪有你需要的東西,兩個月前我簽署過文件,應該已經開始量產了。就是產量暫時還不能供應大軍使用,需要幾個月的積攢。”

 “huáng sè的?”朱由檢心裡一震,他現在急於需要知道答案。

 “淡huáng sè,我親眼見過。”方以智非常肯定地點頭,他已經親眼見過那東西的威力了。

 “彈體內部必須刷漆,渡蠟的。”朱由檢心裡激動的很。

 “他們把骨瓷燒製成內胚,和鑄鐵外殼鑲在一起。bào zhà之後瓷片和鐵片一起亂飛的……”方以智對於朱由檢的建議直接略過了。

 朱由檢一愣,中國人的聰明不低於日本的下瀨雅允。

 苦味酸在1771年就被英國人用濃硫酸和濃硝酸在處理苯酚的時候得到了,並不是什麽技術難題。之所以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大量使用,一是因為英法的保密,二是這東西不好保存、運輸。

 後世影視劇經常提到的邊區造和日本甜瓜的區別,不是說邊區造的工藝不夠,而是裡面填充的zhà yào不對等。甜瓜手雷使用的是高爆藥,而邊區造很多還在用黑huǒ yào。

 經常說抗戰的時候裝備不如日軍,其實指得就是武器威力跟不上對方。

 而朱由檢現在還不敢玩苦味酸shǒu liú dàn,他和方以智講的是苦味酸地雷。至於第二代shǒu liú dàn,還只是硝化棉的高級版。

 這是三年來,化工組用無數銀子堆出來的第二批產品,第一批是硝化棉等。

 整整三年了,這些東西到目前為止都只是實驗出來,都沒有解決大量生產問題。唯一能量產的就是硝化棉,產量還有限。

 以這個產量,需要積累很久才能支撐一次戰役使用的。這並非只是擴大產能的問題,而是生產工藝跟不上,整體工業實力不足的原因。

 邢紅豔是高邢氏給自己取的新名字,她已經卸任後勤運輸這一塊,主要管理軍工生產。

 “皇上,這一處山洞就是苦味酸的倉庫。另外那座山也有一個山洞,是雷汞的倉庫。”

 像無數穿越小說裡提到的化工基礎三酸兩鹼一樣,穿越者玩軍用zhà yào必須要解決的也是三樣:激發藥、發射藥、bào zhà藥。

 如果有誰弄一個黑huǒ yào顆粒化就包打天下,那還不如苦練拚刺刀更有效。

 當硝化棉、雷汞、苦味酸發明出來之後,火器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代差。這三樣東西才是朱由檢不計後果拿錢砸材料項目的真正原因。只要這三樣東西在手,大明在軍事技術上才可以說立於不敗之地。

 從此刻起,才代表大明真正進入到了火器時代。

 朱由檢看著擺在他眼前的許多種雷汞,心裡松了一口氣。普通白色雷汞、銅化過的、加脂肪鈍化的,排成一排。

 而他要的新式火銃,用雷汞激發,裝填硝化棉發射藥的,跟後世火槍一樣的產品,終於面世了。或者說後世的火槍大多數還沒條件使用硝化棉,但是雷酸汞火帽那是標配。

 “把所有掌握這些東西配方的技術人員全部派重兵保護調往四川,所有庫存我會全部帶走。”

 “可是皇上,現在大敵當前,難度不應該抓緊生產嗎?”邢紅豔不解。

 “就算把所有人都掉過來生產,一個月也造不出需要的用量。相反,黑huǒ yào的產量更高。形勢不等人,已經來不及了。”

 朱由檢不敢有一絲僥幸心理,他知道江南已經不安全了。以現在的工藝開始量產這些東西,還不如量產黑huǒ yào更有效。

 “調集南京工業區所有工廠,集中生產黑huǒ yào和硝化棉huǒ yào。全力保障前線的作戰需要。”

 “是。”邢紅豔心裡一震,她自然知道如果把現在的廠子轉去生產黑huǒ yào,將是一個什麽樣恐怖的產量。

 同樣的,如果現在轉過去生產新zhà yào,光是原材料都不夠用,顯然朱由檢的決定才是對的。

 朱由檢又執意要離開南京的決定在朝中沒有引起多少波瀾,可能是留在南京的官員們已經習慣了見不著皇帝的感覺了。

 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不希望見到朱由檢,因為他們跟監國太子之間配合的更加愉快。幾乎都快忘記了皇帝當政時的樣子了。

 特別是以錢謙益、劉宗周為首的東林人,他們更希望朱由檢永遠別回來了,太子漸漸變成了他們心中理想的帝君樣子。

 朱由檢一邊命令在長江上遊架設浮橋,一邊召見幾個心腹大臣,草草地布置了一下整個江北的作戰方略。

 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有水師搭建的浮橋才算完成。朱由檢親自帶著兩千裝備最精良的親衛和劉良佐的五萬騎兵開始渡江北上。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朱由檢出行,東林大佬居然陪著太子一起站在江邊給朱由檢送行。而太子似乎有些依依不舍,表情很是傷感。

 而朱由檢身邊的嫡系,卻沒有一個人來送。而留在南京的朱由檢的人,除了將軍山之外,已經不多了。

 場面顯得很怪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